《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本適合課外閱讀的中國歷史故事書。它講歷史,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從遠古時代直至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變遷,包括各個朝代、政權的興衰和更替過程,有的故事直接以成語為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住相關歷史事件。它講文學,通過一個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對中國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及其創作背景做簡單的介紹和說明。它講對歷史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通過帝王將相、圣人賢哲和英雄豪杰的傳奇人生,給予我們不一樣的思考歷史的角度。讀史可以明智,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閱讀本書,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積累豐富的歷史常識,更重要的是拓寬自己的思路,讓歷史經驗服務于今天,起到“善可為法,惡可為戒”的作用。
本書以歷史時期分章,重點講述了各個朝代是如何誕生,如何發展,又是怎樣滅亡的,其間穿插了政治、軍事、文化、科技、藝術等諸多領域的內容,全方位地再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軌跡。 本書每篇故事的最后都設了“知識加油站”,補充了多方面的小知識——成語故事、常識簡介、名人名言等,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新課標”以及根據“新 課標”編定的國家統一中 小學語文教材,有一個重 要的理念:語文學習必須 建立在廣泛的課外閱讀基 礎之上。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 的重要區別是:其他一些 學科的學習有可能在課堂 上就得以完成,而對于語 文學科來說,課堂學習只 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甚 至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語文學習的完成須有廣泛 而有深度的課外閱讀做保 證——如果沒有這一保證 ,語文學習就不可能實現 既定目標。我在有關語文 教育和語文教學的各種場 合,曾不止一次地說過: 課堂并非是語文教學的唯 一所在,語文課堂的空間 并非只是教室;語文課本 是一座山頭,若要攻克這 座山頭,就必須調集其他 山頭的力量。而這里所說 的其他山頭,就是指廣泛 的課外閱讀。一本一本書 就是一座一座山頭,這些 山頭屯兵百萬,只有調集 這些力量,語文課本這座 山頭才可被攻克。一旦涉 及語文,語文老師眼前的 情景永遠應當是:一本語 文課本,是由若干其他書 重重包圍著的。一個語文 老師倘若只是看到一本語 文教材,以為這本語文教 材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 那么,要讓學生從真正意 義上學好語文,幾乎是沒 有希望的。有些很有經驗 的語文老師往往采取一種 看似有點極端的做法,用 很短的時間一氣完成一本 語文教材的教學,而將其 余時間交給學生,全部用 于課外閱讀,大概也就是 基于這一理念。 關于這一點,經過這 些年的教學實踐,加之深 入的理性論證,語文界已 經基本形成共識。現在的 問題是:這所謂的課外閱 讀,究竟閱讀什么樣的書 ?又怎樣進行閱讀?在形 成“語文學習必須建立在 廣泛的課外閱讀基礎之上 ”這一共識之后,擺在語 文教育專家、語文教師和 學生面前的卻是這樣一個 讓人感到十分困惑的問題 。 有關部門,只能確定 基本的閱讀方向,大致劃 定一個閱讀框架,對閱讀 何種作品給出一個關于品 質的界定,卻是無法細化 ,開出一份地道的足可以 供一個學生大量閱讀的大 書單來的。若要拿出這樣 一份大書單,使學生有足 夠的選擇空間,既可以讓 他們閱讀到最值得閱讀的 作品,又可避免因閱讀的 高度雷同化而導致知識和 思維高度雷同化現象的發 生,則需要動用讀書界、 語文教育界、文學界、出 版界等領域和行業的聯合 力量。一向有著清晰領先 的思維、宏大而又科學的 出版理念,并有強大行動 力的浙江文藝出版社,成 功地組織了各領域的力量 ,在一份本就經過時間考 驗的書單基礎上,邀請一 流的專家學者、作家、有 豐富教學經驗的語文老師 、閱讀推廣人,根據“新 課標”所確定的閱讀任務 、閱讀方向和閱讀梯度, 給出了一份高水準的閱讀 書單,并已開始按照這一 書單有步驟地出版。 這些年,我們國家上 上下下沉思閱讀與國家民 族強盛之關系,國家將閱 讀的意義上升到從未有過 的高度,無數具有高度責 任感的閱讀推廣人四處奔 走游說,并引領人們如何 閱讀,有關閱讀的重大意 義已日益深入人心。事實 上,廣大中小學的課外閱 讀已經形成氣候,并開始 常態化,所謂“書香校園” 已比比皆是。現在的問題 是:閱讀雖然蔚然成風, 但閱讀生態卻并不理想, 甚至很不理想。這個被商 業化浪潮反復沖擊的世界 ,閱讀自然也難以幸免。 那些純粹出于商業目的的 寫作、閱讀推廣以及和各 種利益直接掛鉤的某些機 構的閱讀書目推薦,造成 了閱讀的極大混亂。許多 中小學生手頭上閱讀的圖 書質量低下,閱讀精力的 投放與閱讀收益嚴重不成 比例。更嚴重的情況是, 一些學生因為閱讀了這些 質量低下的圖書,導致了 天然語感被破壞,語文能 力非但沒有得到提高,還 不斷下降。如果這種情況 大面積發生,我們還在毫 無反思、毫無警覺地泛泛 談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之 意義,就可能事與愿違了 。現實迫切需要有一份質 量上乘、定位精準、真正 能夠匹配語文教材的閱讀 書目以及這些圖書的高質 量出版。 我們必須回到“經典”這 個概念上來。 我們可能首先要回答“ 經典”這個詞從何而來。 人們發現,這個世界 上的書越來越多了,特別 是到了今天,圖書出版的 門檻大大降低,加之出版 在技術上的高度現代化, 一本書的出版與竹簡時代 、活字印刷時代的所謂出 版相比,其容易程度簡直 無法形容。書的汪洋大海 正席卷這個星球。然而, 人們很清楚地看到一個根 本無法回避的事實,那就 是:每一個人的生命長度 都是有限的,我們根本不 可能去閱讀所有的圖書。 于是一個問題很久之前就 被提出來了:怎么樣才能 在有限的生命過程中讀到 最值得讀的書?人們聰明 地想到了一個辦法:將一 些人——一些讀書種子— —養起來,讓他們專門讀 書,讓讀書成為他們的事 業和職業,然后由“苦讀” 的他們轉身告訴普通的閱 讀大眾,何為值得將寶貴 的生命投入于此的上等圖 書,何為不值得將生命浪 費于此的末流圖書或是品 質惡劣的圖書。通過一代 一代人漫長而辛勞的摸索 ,我們終于把握了那些優 秀文字的基本品質。這些 被認定的圖書又經過時間 之流
陳蘭村
浙江紹興人,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曾任浙江師范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碩士生導師、校傳記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下屬中外傳記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傳記文學的教學和研究,著有《中國古代名人自傳選》等,主編《中國傳記文學發展史》。
婁國忠
浙江紹興人,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中文系。著有《紹興文史瑣話》《魯迅與科普》等。
邵金生
浙江金華人,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學高級教師,金華市名師。現任金華市金東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第一章 遠古時期
第1篇 黃帝: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第2篇 堯舜讓位
第3篇 大禹治水
第二章 夏商西周時期
第4篇 夏桀亡國
第5篇 商湯建國
第6篇 甲骨文: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
第7篇 周武王伐紂
第8篇 周召共和
第三章 春秋戰國時期
第9篇 長勺之戰
第10篇 晉公子重耳在流亡中成長
第11篇 弦高智退秦軍
第12篇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頭白
第13篇 老子與《道德經》
第14篇 孔子:中國人最崇敬的古代老師
第15篇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第16篇 縱橫家的故事
第17篇 燕昭王求賢,“千金買馬骨”
第18篇 屈原:戰國時期杰出的愛國詩人
第19篇 毛遂自薦
第20篇 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
第四章 秦漢時期
第21篇 秦始皇統一中國
第22篇 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
第23篇 項羽的英雄悲劇
第24篇 劉邦建立西漢王朝
第25篇 司馬遷與《史記》
第26篇 張騫: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第27篇 蘇武牧羊,守節不虧
第28篇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
第29篇 班超投筆從戎,建功立業
第30篇 蔡倫:中國古代造紙術發明者的代表
第31篇 東漢的黨錮之禍
第32篇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33篇 魏蜀吳三國鼎立
第34篇 諸葛亮:三國時期杰出的軍師
第35篇 華佗:三國時期的醫學奇人
第36篇 三國時期的三個讀書故事
第37篇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38篇 西晉滅亡
第39篇 東晉北伐名將祖逖
第40篇 王羲之與《蘭亭序》
第41篇 陶淵明:尋找桃花源
第42篇 南北朝三位數學家的故事
第六章 隋唐時期
第43篇 隋朝:父親開國,兒子亡國
第44篇 李密與瓦崗軍
第45篇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第46篇 玄奘西行取經
第47篇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
第48篇 一代女皇武則天
第49篇 唐玄宗與開元盛世
第50篇 李白斗酒詩百篇
第51篇 安史之亂
第52篇 鑒真和尚東渡日本
第53篇 杜甫憂國憂民寫“詩史”
第54篇 王叔文與“永貞革新”
第55篇 唐末的黃巢起義
第七章 宋元時期
第56篇 趙匡胤黃袍加身
第57篇 澶淵之盟
第58篇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第59篇 王安石變法
第60篇 沈括與《夢溪筆談》
第61篇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第62篇 蘇軾: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第63篇 宗澤臨終三呼“過河”
第64篇 岳飛盡忠報國
第65篇 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
第66篇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67篇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第68篇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
第69篇 馬可·波羅游中國
第70篇 關漢卿與《竇娥冤》
第71篇 科學家郭守敬修訂歷法
第八章 明清時期
第72篇 朱元璋建立明朝
第73篇 鄭和七下西洋
第74篇 于謙領導北京保衛戰
第75篇 海瑞罷官反權貴
第76篇 戚繼光抗擊倭寇
第77篇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第78篇 張居正:宰相之杰
第79篇 徐光啟:引進西方科學第一人
第80篇 徐霞客:萬水千山走遍
第81篇 闖王李白成進京
第82篇 努爾哈赤:清朝的奠基者
第83篇 史可法抗清守揚州
第84篇 鄭成功收復臺灣
第85篇 康熙大帝
第86篇 文字獄和編修《四庫全書》
第87篇 曹雪芹創作《紅樓夢》
第九章 近現代時期
第88篇 林則徐禁鴉片
第89篇 太平天國運動
第90篇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第91篇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第92篇 中日甲午戰爭
第93篇 戊戌變法
第94篇 孫中山建立同盟會
第95篇 武昌起義
第96篇 五四運動
第97篇 中國共產黨成立
第98篇 十四年抗日戰爭
第99篇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
第100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閱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