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詩文作品題材分為上編、下編以及附錄三個部分。上編主要從鹽城出版的革命報刊中選編97位革命文藝工作者的古體詩、新詩、歌謠、墻頭詩等123篇;下編主要從鹽城出版的革命報刊中選編61位革命文藝工作者所寫的散文特寫、通訊報道74篇;附錄主要擇取幾篇對開展鹽城革命文化有指導作用的代表性文論進行簡介。
本書盡力從江蘇革命根據地的報刊,這一紅色文化資源的物質載體中,搜羅革命文藝工作者在鹽阜大地留存的飽含紅色基因的詩文,加以遴選,以期最大程度地重現歷史面貌,弘揚新四軍革命精神,為革命文化研究提供生動素材、重要元素和史料支撐。
賡續紅色血脈 譜寫當代 華章 李曉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 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 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 的精神財富。紅色血脈是中 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 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 的精神力量源泉。江蘇省委 十四屆四次全會作出部署, 要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上探索新經驗,把江蘇建設 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 要傳承發展地、革命文化的 重要弘揚地、社會主義先進 文化的重要創新策源地,成 為理解歷史中國、認識現實 中國、把握未來中國的重要 窗口。鹽城市委市政府多年 來始終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建 設。鹽城師范學院與鹽城市 社科聯合作共建的鹽城地域 文化與社會治理研究院決定 推出這本書,我覺得十分及 時,很有意義、很有價值。 國破山河在,烽火鑄華 章。鹽城是一片浸潤紅色基 因的土地,具有深厚的紅色 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 。中國共產黨很早便在這一 地區建立起了基層組織。革 命先輩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 先進思想,創辦進步刊物, 組織進步團體,率領群眾開 展各種形式的反抗斗爭。特 別是在全民族抗戰時期發生 的皖南事變后,隨著新四軍 軍部和中共中央華中局相繼 在鹽城成立,鹽城成為華中 敵后抗戰的政治、軍事和文 化中心。一大批革命人才和 進步文化人士來到鹽城,在 這里掀起了群眾性的革命文 化高潮,留下了許多廣為傳 誦的紅色文學作品。這些作 品內容涉及軍事斗爭、政權 建設、參軍支前、擁軍優屬 等題材,有古詩詞、新詩、 墻頭詩、通訊報道、散文特 寫等多種表現形式,蘊涵著 革命根據地人民不畏強暴、 追求真理、勇往直前的革命 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 神。它們在鼓舞人們革命斗 志、促進根據地各項建設的 同時,也成為鹽城光榮的革 命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成為鹽城人民繼承和弘揚 革命文化的生動教材,是極 為寶貴的紅色資源和精神財 富。 薪火相傳光華放,繼往 開來譜新篇。由鹽城師范學 院孫曉東教授和武菲菲博士 編寫的這本《烽火華章—— 鹽城紅色文學作品選讀》, 融思想性、文學性、知識性 于一體,所選作品閃耀著戰 爭年代革命先輩的愛國激情 、民族大義、鐵軍風采、革 命友誼、為民情懷。衷心希 冀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從 這些用熱血和生命書寫的歷 史作品中,加深對鹽城革命 歷史的了解,通過閱讀賞析 這些作品,汲取歷史經驗, 增加政治智慧,強化斗爭精 神,提升藝術修養,牢固樹 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 正創新,賡續歷史文脈、譜 寫當代華章,更好地擔負起 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是為序。 2023年9月18日 (作者系鹽城市社科聯 黨組書記、主席,一級調研 員)
上編
第一輯 古體詩詞
陳毅
與八路軍南下部隊會師,同志中有十年不見者
酬良父并同賦諸君七律四章聞韓紫翁陷敵不屈而死,詩以贊之
鹽阜區參議會開幕感賦,兼呈參議員諸公
送沈、張諸君赴延安
湖海詩社開征引
大柳巷春游
張愛萍
會師
南鄉子·解放陳家港
顧希文
和陳軍長詩六首
阿英
贈陳軍長
趙敬之
懷念陳軍長
周一萍
秋望
呂振羽
一九四一年六月蘇北反“掃蕩”戰
姜指庵
題《鹽阜民族英雄傳》后
蕭克非
鹽南大捷
程步鳳
訣別詩
沈其震
滿江紅
李一氓
陌上花
第二輯 新詩
蘆芒
葦蕩營
劉保羅
當兵歌
林山
“N4A”——獻給新四軍的
戰士們
克堅
金石同志笑哈哈
戈揚
偵察員阿金
羅生特
我們是中國的青年
許晴
中華民族好兒女
陸維特
麥香
廖一帆
悼郭凌
辛勞
新十四行
高文
麥苗已經萌芽
林由
新女性贊歌
鄧野
田野
常工
我從黃河堤上來
阿岡
收獲
田園
戰爭七年——悼陣亡將士
戈茅
風車曲
林風
陳家港戰斗
江流
寄淮安
蘆楓
串場河
阿大
我們該是多么歡喜——獻給新四軍
趙定
伍佑人民真歡喜
第三輯 歌謠
賀綠汀
打秸頭
許幸之
黃金谷
章枚
民兵歌
夏侯魁
快買救災公債
吳四亂子唱夏彬記
你說他心公不公
陳桂年
壞干部必垮臺
小科
女神槍手
丁山
桃花
白樺
麥穗黃
陳璞
送郎
單德清
白菜謠
夏驤
小歌謠
周六壁
小歌謠
章枚
新兒童
第四輯 墻頭詩
天平
反“掃蕩”
辛勞
先埋了它
陳衷和周幟炎
蔣軍罪行
成平
墻頭詩
長任
勞軍
李電
四季生產歌
唐星魁
莊上人人夸
嚴寒
婦女解放歌
魯耕
墻頭詩——濱海雙港鎮防疫運動創造的
下編
第一輯 散文特寫
一、戰斗生活
鐵砂
二十七個藥箱
邢一孚
仇橋敵人的撤退
方言
陳道口戰斗瑣記
倪震吳薊
民兵們就這樣地戰斗著
吳薊
記合德戰斗
朱茵
美國機師被救脫險經過
凡一
劫后楊莊
白樺
保衛糧食的戰斗
夜擊裴劉莊
搶救空中堡壘
叫出來打他
常工
陳家港之戰——記一個戰士的談話
里昂
勝利的橫渡
二、時代掃描
林風
被欺騙了的人
戈揚
漣東人民的武裝力量
克堅
板港子通流了
范政
小俘虜兵訪問記
白樺
記師直生產展覽會
章枚
小胡莊年景
何煥文顧群
村選以后的新氣象
陳允豪
殿堡村的婦救會
路汀
活地獄
陳辭
割麥小景
義揚
阜寧年景
三、人物特寫
陳允豪
小鬼李新
洪荒
憶神槍手馮魯南
羅文英
戰斗模范丁德榮
白樺
丁玉龍
李子健
模范烈屬王老奶奶
瑤澄
徐德廣
計超
青年民兵英雄劉江榮
第二輯 通訊報道
一、戰爭紀實
江流
熱淚潸潸話海程——一位警衛員的口述
常工
佃湖敵人逃跑了
江星
里堡鄉的民兵
郁連南
豆腐漿
二、社會建設
季楓
窮漢李士雨翻身
常工
七天二十二個
記鹽阜區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
江星
戰斗的單家港
超
打壩
三、人物報道
柳椏
我們的小站長
左林
和“皇軍”洗澡
常工
黃師長訪問記
兩個張鄉長
六塘
通訊員小劉
豐家華
打死我也不寫信
計超
機槍射手徐昌林
秦明
王小老漢
曹汗
袁小鬼
庚
楊廣美換了一個人
四、思想教育
江培明
兩個筷頭奶奶
陳慕
好風水——反迷信小故事
郁啟軒
大哥害死親兄弟
附錄
陳毅
關于文化運動的意見
劉少奇
蘇北文化協會的任務
小克
蘇北文化教育剪影(節錄)
阿英
關于《文化娛樂版》
關于鹽阜區的兒童戲劇問題
佚名
墻頭詩有什么好處?
怎樣“寫上墻”?
叔
幾點意見
文廣
組織墻頭詩小組
樂鋒鄭治江靜
對墻頭詩的幾點意見
錢毅
鹽阜區的墻頭詩運動
林
介紹本期墻頭詩
戴天
寫墻頭詩的經驗
福林
怎樣寫地方性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