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微表情最短的持續時間只有1/25秒,卻是潛意識的引導和一個人心理世界的真實寫照。弄懂了“微表情”,就能輕松走進對方的心理,解密對方真實的內心世界,從而為我們的人際交往提供指導和幫助。《微表情密碼:心理專家教你瞬間破譯人心(實用圖解版)》正是為了大家了解和有效利用“微表情”來掌控人脈而做。
《微表情密碼:心理專家教你瞬間破譯人心(實用圖解版)》共分為九章,書中第一章概括了微表情的釋義、微表情與心理學、潛意識學的關系以及讀懂微表情對于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二、三、四、五、六章分別從眼睛、眉毛、鼻子、嘴部以及下巴各個部位來解讀不同微表情的具體含義。七、八、九三章則選取了生活中含義最復雜、最難弄懂的微笑、悲傷和說謊時的微表情來進行具體的闡釋,帶領讀者徹底了解隱藏在各種微表情背后的真實心理,讓微表情真正為自己的生活和人際交往服務。
以時下流行的“微表情”為賣點,結合心理學和身體語言學內容,配以事例和圖片,系統而詳細地講述微表情身體語言學方面的知識以及實際應用的策略;與市面上圖書相比,《微表情密碼:心理專家教你瞬間破譯人心(實用圖解版)》實用性更強。書中不僅介紹了微表情知識以及相關心理學,而且還會有對“微表情”在交際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范例。主要包括如何看穿他人和如何不被他人看穿。
微表情語言是一種無聲傳遞的形式,它通過表情、手勢、姿勢等體態將語言生動化、形象化,以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尤其是當我們陷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尷尬局面時,微表情語言能營造出“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境。很多時候,別人一個小小的表情或手勢,竟能夠幫助我們瞬間破譯人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一方面要掌握不同微表情的具體含義,表達自我,另一方面,還要學會觀察不同人的微表情。
當今社會,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日益突顯,人們越來越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為了迎合各類主客觀的需要,即便是詞不達意,也要絞盡腦汁地尋找自認為還算恰當的言語。殊不知,我們卻經常忽略了自己的另一種語言——身體語言。倘若我們能掌握身體語言的運用技巧,以其來為平淡的口頭語言“點睛”,或做更詳盡的詮釋,就能避免溝通中語焉不詳所帶來的
諸多困擾了!
其實,有聲語言只是溝通的一部分,身體語言更是建立友好關系的關鍵。若沒有身體語言的密切配合,我們與周圍人的社會交往就會受到很大的消極影響。
美國人類學家雷·L·博德惠斯特爾,曾針對同一文化系統中的人在對話中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做了一個量的統計。研究結果顯示,正常交流中,人平均每小時使用語言的時間是10~11分鐘,且平均每句話只用2.5秒鐘,而剩下的交流基本要依靠身體語言來完成。由此不難看出身體語言在交際中的主導地位。
實際上,我們的身體更懂自己。如果想更好地掩飾內心,就必須學會用身體語言來溝通,從而令那些不經意的小動作無法“出賣”自己。
一直以來,人們都沒有放棄對身體語言的來源進行探索。大量的研究表明,身體語言不僅來源于先天的遺傳基因,還跟后天的學習息息相關。德國科學家埃布爾和埃克曼通過對與人類情感相似的類人猿和猴子的研究發現:遺傳或“天生”是人獲得身體語言的重要途徑。如很多靈長類動物一出世,便會主動靠近母親,用小嘴去吮吸媽媽的乳頭,顯然,這一“吮吸”的動作與生俱來;先天失明的盲童臉上的笑容則是一種遺傳,因為處于黑暗世界中的他們,既沒有模仿笑容的對象,也沒有學習燦爛笑容的渠道。
當然,后天學習亦是身體語言形成的關鍵。如見面握手、揮手告別等,都是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獲得。當人們熟悉了這些行為所代表的含義后,就會逐漸形成一種習慣,并將其運用到今后的日常生活之中。久而久之,在不同的情況下,便會習慣性地做出相應的身體動作,即便自己對此毫無意識。
當然,身體語言與有聲語言并非相互獨立。無論是表達自我,還是識人辨人,二者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將身體語言與有聲語言相結合,才能準確表達我們內心的思想與感情。我們若想跟別人更好地溝通,向對方傳遞自己的意見、觀點、想法,就必須輔以正確的身體語言,為此,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訓練自己:
觀察是學習身體語言的基礎
每天抽出一定時間來研究和學習他人的肢體語言很有必要,這能讓我們對自身的肢體語言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其實,凡是有人際交往的地方,都是學習肢體語言的最佳場所,如人潮洶涌的機場、車站等,人們常會將心中的渴望、憤怒、悲痛、快樂、焦慮及其他情緒,通過肢體語言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因此,若想觀察人們的身體動作,這些地方就是我們的必選之地。
借助電視學習身體語言是捷徑
看電視是我們學習身體語言的一條捷徑,因為大多數演員都是運用身體語言的專家,我們從他們的身上自然能夠獲益良多。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劇集時,可以將聲音關閉或調至最小,嘗試著只憑畫面去理解劇情;然后再恢復聲音,核對自己的推測與判斷。通過這種訓練方式,我們很快就能掌握身體語言的技巧,從而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將身體語言大師作為榜樣去模仿
模仿身體語言大師的一舉一動是最簡單、有效的學習方式,這能直接改變我們的行為模式,以彌補我們自身的不足之處。一般而言,我們可以選擇一位自己仰慕或崇拜的大師,仔細研究他的身體語言,并試著去學習、模仿。時間一長,我們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有所成,舉手投足間都能用身體語言準確表達自我。
古墨清,男,社會心理學碩士,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曾從事多年教育工作,后在報社雜志社任職,策劃過多個較有影響的深度報道,對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多次在各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有著較為廣泛的影響。古墨清將心理學與成功學結合一起,打造多個極具吸引力的心理學課程,主要課程有:《潛意識與自我暗示》、《潛意識與心想事成》等。
第一章 讀懂1/25秒的世界,輕松掌控對方心理
微表情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通過做一些細小的表情向對方表達某種內心感受的心理活動。微表情是下意識的表情,駐留的時間十分短暫,稍縱即逝,最短只持續1/25秒。然而,在人與人的交際活動中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做的不同表情都可能『泄露』內心的某些信息。微表情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習慣、性情或特性,只要抓住這些細小的表情,就很容易捕捉對方的心理活動。
與微表情面對面
語言陷阱無處不在,微表情卻很難說謊
熟悉我們身上的每一個微表情
想深入人心,先要揭掉對方的面具
面部表情是心理的直觀反射
精神永遠無法強迫潛意識
人們的言行經常受情緒的左右
表情控制再好,也會比潛意識晚一秒
掌握各種行為下的主觀思想
微表情在實際運用中的“戒條”
第二章 眼睛會撕開一個人的偽裝
眼睛是人身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它的一舉一動都反映著人的情感,能流露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在人際交往中,很多人有效地利用了這一點,透過眼部表情來“窺探”他人的心理活動。這已經成為人們在社交活動中了解他人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如果你想獲取更多、更精準的信息,還必須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觀察技巧。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在交談時怎樣從對方的眼神和視線里探出對方的真正意圖。
眼神下移是不自信的掩飾
眼球多方向快速轉動代表著恐懼
眼球斜睨,是不尊重、不屑的表現
眼睛發亮之處,就是對方興趣所在
視線不偏離,說明對方對你足夠重視
偷偷斜瞟,表示很羞怯
翻白眼,不是輕蔑就是在撒嬌
眼神躲閃的人,很怕受傷害
向對方擠眼睛,是表示默契
害怕、憤怒和興奮都會使人瞳孔放大
第三章 隱藏在眉毛背后的真相
“眉者,媚也。為兩目之翠蓋,一面之儀表,是謂目之英華,主賢愚之辨也。故欲疏而細、平而闊、秀而長者,性聰敏也,若夫粗而濃、逆而亂、短而蹙者,性兇頑也。”從以上這段古文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很久以前,我們的先人就已懂得通過眉毛來看一個人的性情,這并不是江湖術士的騙錢之舉,而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從醫學角度來看,一個人的眉相也代表著內分泌系統和肝腎系統的狀況,而肝臟及內分泌(荷爾蒙的分泌),剛好是影響一個人性情的最主要的生理因素。因此,從眉型可看出一個人性情的好壞。
眉毛呈八字傾斜,代表悲傷或內疚
10∶10狀的眉毛,是憤怒的潛臺詞
眉毛高抬,是欣喜或驚訝的表現
眉毛下壓緊繃,是對現狀的不滿
眉毛扇動,是在表示友好或強調
眉頭緊鎖、嘴角下拉,是厭惡的表示
明知故問時,眉毛會微微上揚
眉毛向上緊拉是恐懼的潛意識在作祟
眉毛半放低通常代表疑惑不解
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第四章 鼻子所能告訴我們的事
在所有的面部器官中,鼻子所呈現出的表情最少,而且最不易被人發覺。因此,鼻子并不是我們借以觀察對方內心的主要一員,但是,我們仍不能忽視鼻子這一部位的表情,因為它的確能提供一定性格特質的線索——尤其是有些人想方設法掩飾的那些特質,我們可以通過任何微小的表情變化捕捉到信息。在交流過程中,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往往會通過鼻子的微妙變化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來。因此,我們要學會通過觀察對方的鼻子來洞悉其心理活動。
鼻子上汗液增多,是緊張和焦慮的反應
鼻孔外翻——生氣時的經典表情
談話時鼻子微脹,是對情緒的壓抑
下意識地抹鼻子,表示言不由衷
鼻子泛白,顯示對方情緒消極、畏縮不前
抬高鼻子表示一種傲慢的態度
鼻子歪向一邊,不是不屑就是不信任
皺鼻子通常是厭惡時的反應
第五章 唇齒之間藏著心靈的解碼器
人的臉部表情非常豐富,喜怒哀樂全能通過臉部表情表現出來。古人說:“情在臉上現,怒從臉上生。”人的臉會說話,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臉上的表情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嘴唇是很多身體語言中的一個重要信息暗示點,作為臉上主要的器官之一,在與人交流時,嘴唇是表現最為豐富的部位之一。幾乎每一個臉部表情都會與嘴唇有關,比如,笑、哭、生氣等,不同的表情也會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唇齒之間的各種表情暗藏著解開人們心鎖的密碼。
嘴角上揚,是輕蔑的代名詞
嘴唇緊繃表示對抗或心意已決
嘴唇緊閉、嘴角向下,表示毫無自信
點頭時眼睛閉合,是信賴和尊重的表現
用手觸摸嘴唇中間意味著猶豫
輕咬下嘴唇的人,正在被緊張所包圍著
用力抿嘴可能是不耐煩
嘴唇全開通常表示驚駭
第六章 下巴小動作,揭露大秘密
下顎俗稱下巴,是人發聲和咀嚼的主要器官之一。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下巴主要是由下顎骨到顴骨一系列帶有稍許棱角的骨骼組成。但是,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從下巴的形狀能推斷出一個人的性格。比如,尖細的下巴表示神經質,多肉的下巴顯示著養尊處優,等等。其實,下巴的動作,以及與四肢的配合動作,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狀態。所以,在人際關系中必須留意下巴的動作。
用手支撐下巴,表示心生厭倦
嘴唇帶動下巴向上抽動,是尷尬的表情
眼瞼下垂、下巴上揚,說明對方正在生氣
下巴水平伸向前方是攻擊欲望的表現
高揚的下巴顯示出自大驕傲的心態
下巴向后縮,表示懦弱或疑惑
下巴向下牽動,多是無可奈何
撫摸下巴是沉思時的動作
第七章 看透更要看穿,別讓微笑迷惑眼
笑是人的一種本能,一個嬰兒在出生兩三個月時就會笑了。但是,在人與人的實際交往中,“笑”不再那么單純。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在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實驗后發現,微笑不僅是臉部肌肉動作,更是內在情緒的表露和兩個心靈親密融合的最直觀表現。各式各樣的“笑”隱含的意義也越來越多。比如,冷笑、嘲笑、憐憫的笑,等等。這使得人的本來面目更加難以揣測。那么,不同的笑容背后,究竟隱藏著何種微妙的心理變化呢?
眼角出現魚尾紋,說明心情較愉悅
笑時眼睛若沒笑意,有可能是假笑
嘴角向下撇的人生性固執,不坦誠
抿著嘴笑的人,通常獨善其身
笑不露齒,往往代表著拒絕
微笑時抬起下巴極具炫耀意味
眼眸斜視、嘴角上揚,充滿了嘲諷的味道
雙眼微瞇、嘴角上揚,暗含狡詐
第八章 閱讀微表情,你的悲傷我能懂
喜怒哀樂乃人之常情,悲傷是人最典型的情緒之一。那么,人們的悲傷通常是以什么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呢?根據人的微表情,眉毛、眼睛等都是人們表達悲傷心情的渠道。其中,哭是悲傷時最主要的表情之一。從剛剛懂事的孩子,到有七情六欲的成人,在悲傷的時候任誰都有可能哭出來。然而,哭有很多種,有的人會默默流淚,有的人則嚎啕大哭。通過外在的表情我們來試著深入解讀一下人的悲傷。
雙眉下壓表示內心困惑、悲痛
閉著嘴痛哭表現了自我情緒的抑制
哭時刻意咧嘴,未必是真正的悲傷
沒有人能夠在痛哭時睜大眼睛
流淚時嘴角下拉,表示內心充滿委屈
眼瞼下垂、雙目無神也是悲傷的一種
第九章 追蹤蛛絲馬跡,讓謊言無處遁形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形形色色的謊言,除去那些含著善意與美好的謊言、那些出于禮貌而不得不說的謊言以外,絕大多數謊言對我們的人際關系都是不利的,都會使我們蒙受損失或受到傷害。因此,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要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破解謊言背后的真實心理,從而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能實現自我保護。
不自然地盯住對方的眼睛,是害怕被洞察的表現
聲音上揚、生硬的重復是說謊者的通病
說謊者通常表情會很少
不正常地頻繁眨眼,說明心里有鬼
用手遮住嘴巴——說謊的預兆
眼睛向左瞟多為真,向右看多為假
面部兩側表情不對稱時,極有可能存在偽裝
吞口水卻極力否認,一定有所隱瞞
肩膀一聳,假話即出
語速降低或出現結巴,是謊言的“報警器”
肢體動作與眼神不一致是說謊者的典型表現
……
與微表情面對面
在人際交往當中,如果足夠仔細,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人的面部有各種各樣的表情。這些表情為什么會出現?他們的出現是否反映著某種心理呢?這些表情是否對人際相處有幫助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看以下幾個典型的情景:
男生請女生吃飯,點了一些普通的菜,女生突然之間不高興起來,撅著嘴,拉著臉。男生不知道自己的女朋友究竟怎么了,一個勁兒地詢問。結果女生沒好氣地說:“我怎么了關你什么事!”說完扭頭走了,留下男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在客戶和銷售員之間會有這樣的場景:
銷售員滔滔不絕說個沒完沒了,客戶的眉頭緊鎖,眼神游走,很快客戶就把銷售員打發掉了。
從上面的情景中我們可以看出,表情是內心的真實反映。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你能從別人臉上的表情中拿捏好對方的心思,那么,無疑你在交往中就占據了絕對的主動。事實上,誰能占據主動,誰就能獲得更多。
微表情,說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喜怒哀樂都會從臉部的表情中有所流露。通常,微表情最短的持續時間只有1/25秒,卻是人們內心欲念的潛意識的外泄。它是人的本能反應,不受思想的控制,也無法掩飾。即使城府再深的人,也能從他的臉上看到幾分內心隱密的端倪。由此可見,把微表情說成是人們內心的“晴雨表”,一點也不過分。
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矛盾和隔閡都是緣于人們對交流對象的錯誤判斷。這種誤會或者是不理解,使得人際關系變得越發復雜。如果你懂得“識別”微表情,就能輕松走進對方的心里,搶先一步了解別人的心,解秘對方真實的內心世界,從而為我們的人際交往提供指導和幫助。
微表情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反映
通常一個人內心的欲念在哪里,他的注意力在心的召喚下就會集中在哪里。這是人本能的反應,是無法掩飾的。而人的注意力集中之處,往往又從眼睛中表現出來,從眉毛上流露出來,甚至鼻子嘴巴上都有不一樣的反應。即使你再能偽裝,也避免不了潛意識的“背叛”。從這個角度來看,微表情能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所思所想。
在人際交往當中,彼此之間就是一場博弈。如果你能從別人臉上的微表情中揣摩出對方的心思,那么你就能很好地洞悉他的內心,就能了解別人的欲念究竟在哪里。在相處當中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兒上,在適當的時候成人之美,那么毫無疑問,你在相處中就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主動,你才能更好地駕馭別人,讓彼此之間的交往按照你所期待的方向發展。
比如,有個男生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子。在他約女孩出去的時候,發現女孩在路過冰激凌店的時候,眼神中充滿了不舍的表情。于是,男孩主動邀請女孩子吃冰激凌,盡管那天花去了他好幾天的零花錢,但是卻因此贏得了女孩的好感。
微表情是內心復雜情緒的直觀體現
一個人內心的喜怒哀樂等復雜情緒往往也由微表情“暴露”在臉上。比如,高興的時候眼睛里有光,瞳孔會放大,眉毛會上揚;興奮的時候鼻孔會擴張,眉毛有高抬;等等。這都是人的本能反應,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盡管有些人內心比較平靜,對喜怒哀樂隱藏得很深,但是如果你足夠仔細,同樣也能從面部肌肉的微妙變化中看出一些端倪。可見,微表情是內心復雜情緒的直觀體現。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你能由對方的微表情拿捏好對方的心思,就能在他們高興的時候,陪他們一起高興,在他們郁悶的時候,陪伴他們、安慰他們。這樣你才能讓他人感覺到溫暖和愛,感覺到內心的安全,從而打開心扉坦誠地接納你。否則,你掌握不了他人的情緒,就無法引發他人內心的情感共鳴,讓別人覺得和你話不投機,本能地對你產生抵觸和對抗情緒,這樣你就難以在人際交往中獲得他人的支持與信賴。
微表情表達的是潛意識的行為舉止
一個人接下來要做什么事情,往往能從面部的表情中看出來。比如,在握手之前,人的嘴巴會露出微笑,眼神會充滿期盼。在打架之前,眼神會變得非常銳利,像兩把刀子一樣,鼻孔會迅速擴張,表明全身的血液循環在不斷加速……這是人潛意識下的行為舉止,人只有在潛意識里做好了準備,才能允許和誘導行為動作的發生。
如果你能很好地從別人的臉上看到對方即將要采取的行為動作,就能很好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迎合或阻止,讓對方不知不覺中按照你的意愿約束自己的言語動作——事實上,這時候你已經實現了對他人的駕馭和驅使。當然,這里并不是強調如何去算計別人,而是探討如何在人際博弈中贏得更多的機遇和主動。
【微表情紅綠燈】
微表情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流露,是人的本能反應,無法控制和掩飾。了解了這一點之后,在人際交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應多通過觀察到的微表情拿捏對方的心思,在人際相處中贏得主動。比如,觀察別人眼神的聚焦處、了解別人眉毛的張弛,等等。在這個過程中,當然別忘了留意對方的鼻子、嘴巴以及手部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