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日本人的一般工作方式
暴鳳明
說起日本人的一般工作方式,很多讀者腦海中浮現出的可能是日劇中每天身著西裝,手提皮革公文包,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這些上班族往往高中或大學畢業后便進入一家企業,一直工作到60歲退休,家里一般有兩到三個子女,妻子作為全職主婦每天操持家務。他們作為正式員工,在公司里的大房間集體辦公,在終生雇傭、年功序列、企業內工會等日本式雇傭管理體制下工作。
以上是中國讀者關于日本人一般工作方式的印象,可能恰恰也符合很多日本人的認知。根據作者的要求,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本書內容,在本書開始之前,將就具體情況再稍加介紹。
第一個關鍵詞是“終身雇傭制”。簡言之,就是員工進入企業后,只要不犯大過錯,通常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年齡或自愿離職。這意味著員工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將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不跳槽。終身雇傭制是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企業的主要用工模式。它確保了員工長期穩定的職業生涯和退休福利,以職業和生活的穩定感換取員工對企業的高忠誠度,企業為員工提供職業培訓,提高技能和專業能力,通過定期人事調動的方式實現崗位晉升,激勵員工提高企業內貢獻度。
終身雇傭制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之一,但在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經濟長期衰退,許多企業為節省成本,不再采用終身雇傭制度,改為使用人力派遣、短期雇傭、臨時雇傭等更加靈活的雇傭模式。這些新模式提供了更多就業選擇,但也帶來了不穩定性。
第二個關鍵詞是“年功序列制”。這種制度是指員工的工資和職位將根據其在企業內的工作年限和經驗逐漸提升,意味著在同一家企業內工作時間越長,貢獻越多,工資和職位也相應越高,類似“論資排輩”。
然而,年功序列制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可能忽略員工的實際能力和業績。這可能會限制年輕員工的晉升,導致“年長者優先”和“年輕人晉升困難”。隨著泡沫經濟破滅,日本企業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一些公司和行業開始采用更靈活的薪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