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想回答三個問題:課程為什么是詩性的、課程的詩性本質在哪里、如何落實或實踐課程詩性?圍繞這三個問題,本書開辟了六章。第一章著重論述了課程為何具有詩性維度,闡釋了課程詩學與課程美學的關系,指出課程詩學的路向、特征與精神。第二章圍繞美感經驗,從概念要義、常見類型、課程價值三個方面剖析了美感經驗。第三章從杜威(J.Dewey)美學理論出發,引出基于觀念的教學,建構相關框架與技術,進而以一個實踐案例做出解釋。第四章則試圖探尋美感經驗,探討了美感經驗評鑒的意蘊與策略,并通過一個案例研究來尋找與分析美感經驗。第五章主要回答學校和教師如何回應課程詩學的挑戰,重點指出學校和教師該采取哪些可能行動以推進課程詩學。第六章回顧與反思了本書,并提出了研究展望與期許。
邵朝友,溫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博士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目前聚焦于課程評價的理論與實務、指向核心素養的課程建設、美學取向的課程與教學等領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刊發CSSCI類論文20多篇,專著教材6部。
楊澄宇,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語文科課程論方面的研究與實踐。2016—2017年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發表CSSCI類論文20多篇,專著《語文生活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