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出版了眾多有關二戰期間日軍在華“慰安婦”的書籍,或為報刊報道的匯集,或為歷史檔案的挖掘整理,或為健在幸存者的采訪口述,或為文學和影視創作,唯獨缺少對抗戰時期相關文學作品應有的關注。 本書收入1938—1945年間中文報紙、雜志、書籍中以侵華日軍中的“慰安婦”為題材或主要內容的各體文學作品。其中,有丁玲、草明、舒群、碧野、謝冰瑩、卜寧(無名氏)、柳青等現代重要作家的短篇小說,陳瘦竹等的長篇小說節錄,馮玉祥、王季思等的詩歌,潘世征、鮑雨等的紀實文學,陳定等的劇本。另附抗戰勝利后反映遺留上海的韓國“慰安婦”掙扎于生存線的苦境的作品。 全書正文按小說、詩歌、紀實、戲劇分為四個單元。每個單元前附該單元作品初載初版等書影。為便于研究者了解作品的發表及流播情況,另設“資料”單元,收錄編者編撰的“慰安婦”題材作品系年目錄和 “慰安婦”題材作品評介目錄。 本書集抗戰文學中“慰安婦”題材作品的大成,是這類作品的首次整理匯集。編者意在使本書既具審美性,又具文獻性。作為彰顯抗戰文學中“慰安婦”題材的文學讀物,可供普通讀者閱讀;作為“慰安婦”專題文獻史料之一,可供學界深入研討。
李存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巴金研究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及巴金、現代回族文學、中韓現代文學關系與交流。近十年來著有《巴金研究回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巴金傳》(增訂本,團結出版社,2018);編有《克魯泡特金在中國》(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巴金研究資料》(重印,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十卷本《“中國現代文學與韓國”資料叢書》(與金柄珉合主編,延邊大學出版社,2014)、《巴金研究文獻題錄》(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回族現代文學文獻題錄初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中國現代文學與韓國”文獻補編》(與金宰旭合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