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第一本電影放映史著作,本書通過對大量史料的挖掘和梳理,將1949年以前的中國電影放映史分為五個階段,詳細介紹了各個階段的發展概況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礎上,本書借助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將電影放映置于電影場域之中,深入分析影響電影放映的四種主要話語,即商業話語、大眾話語、啟蒙話語和意識形態話語。縱觀中國早期電影放映史,可以發現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抑或是媒體、知識分子,以及社會輿論,都對電影放映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訴求,使其成為承載多重話語的文化實踐。
林吉安,電影學博士,曾赴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參加博士聯合培養。現任教于華中師范大學,兼任湖北高校電影工作委員會理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電影史論、電影社會學。現已在《電影藝術》《當代電影》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并著有英文專著War, History, Memory:Rewrit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on Chinese-Language Films(Scholars’ Press,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