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計7章,從句法、韻律以及具身動作三個維度系統闡述漢語口語話輪轉換系統的整體運作機理。該書富有諸多創見:其一,首次從與話輪構建單位(TCU)相關的語言單位及投射話輪結束的語言線索角度全面考察漢語口語,擴展了互動語言學跨語言類型研究;其二,將身體視覺資源納入考量,系統考察它們在漢語話輪組織中的作用,豐富了語言種類,彌補了以往該領域以英語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不足;其三,揭示漢語口語諸多迥異于英語的多模態互動個性特征,如語序及句末小品詞對話輪完成的影響、漢語語調結構與TCU不存在一對一的對應關系、主題-述題結構及系-補結構所造成的語調單位與TCU不一致現象、用于投射話輪結束的特定句法語義結構、不完整話輪的語用完整現象等;其四,闡釋句法、韻律及具身動作在話輪完成中的互動差異。
李曉婷,女,河南鄭州人,博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東亞系副教授,互動語言學及多模態互動領域國際著名語言學家。多年來專注于社會互動中的語言、多模態互動及漢語語言學研究,以會話分析和互動語言學的方法研究漢語日常會話中的交流互動。著有Multimodality, Interaction, and Turn-taking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2014,專著)、Multimodality in Chinese Interaction(2019,合著)。在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Journal of Pragmatics、《語言教學與研究》等刊物上發表一系列頗具影響的文章,并有多篇論文收入論文集。在自2014年起,擔任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編委、Journal of Pragmatics審稿人、加拿大漢語教學與研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