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理想主義的文學評論、鑒賞》作者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做了大量的筆記與卡片,寫過幾篇有關的文章,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論》一書中,專門有一章“諾貝爾文學”,首次提出了“諾貝爾文學”概念。
筆者一直認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的文學創作在20世紀及后來的世界文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構成了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文學系統,但它又有一個主導的思想,因此我把它稱為“諾貝爾文學”。雖然它包含了世界各國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文學,但它是“有理想傾向的最優秀作品”,它“宣傳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幫助群眾認識人的偉大究竟表現在什么地方”。經筆者多年的閱讀與思考,認為這一主導思想構成了諾貝爾文學思想內容上的突出特色,并且“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步伐而發展、擴充和深化。從一百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其是其中的卓越大師的生活、思想與文學事業來看,他們在探討、關注人類生存狀態上表現出共同的理想主義傾向。顯而易見,諾貝爾文學的這種理想主義,不僅繼承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本主義思想,而且深化了這一思想,體現出人類文化的憂患意識,關注人類生存態勢的全球意識,以及對于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攜手并進的人類文化前景的信念。這種理想主義的思想精神,充分地、優美地、詩意地體現了文學的本質和作用。
快哉!終于在古稀之年寫完了這本書。費時三年,用去的稿紙一大摞。
撰寫本書是我多年來的愿望,在職時忙于日常的教學工作和任務性的科研。20世紀80年代,就有出版社約我寫,可我婉言謝絕了,因為我不會也不愿意趕浪潮,我的個人專著《二十世紀世界文學論》(20世紀90年代初出版)是經過近十年的教學實踐與準備才寫成的。
我關注與探究諾貝爾文學已經很久了,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做了大量的筆記與卡片,寫過幾篇有關的文章,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論》一書中,專門有一章“諾貝爾文學”,首次提出了“諾貝爾文學”概念。我作為一名外國文學教師,面對的和從事的是非常豐富的世界各國文學,有研究不完的內容,有寫不完的課題,何以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文學創作情有獨鐘呢?
筆者一直認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的文學創作在20世紀及后來的世界文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構成了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文學系統,但它又有一個主導的思想,因此我把它稱為“諾貝爾文學”。雖然它包含了世界各國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文學,但它是“有理想傾向的最優秀作品”,它“宣傳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幫助群眾認識人的偉大究竟表現在什么地方”。經筆者多年的閱讀與思考,認為這一主導思想構成了諾貝爾文學思想內容上的突出特色,并且“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步伐而發展、擴充和深化。從一百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其是其中的卓越大師的生活、思想與文學事業來看,他們在探討、關注人類生存狀態上表現出共同的理想主義傾向。顯而易見,諾貝爾文學的這種理想主義,不僅繼承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本主義思想,而且深化了這一思想,體現出人類文化的憂患意識,關注人類生存態勢的全球意識,以及對于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攜手并進的人類文化前景的信念。這種理想主義的思想精神,充分地、優美地、詩意地體現了文學的本質和作用。
……
楊傳鑫,生于1936年11月,武漢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曾任外國文學與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湖北省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等。1949年在報紙上發表處女作,中學時期在報刊、電臺上發表過多篇文章。1955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被錯劃為右派,因此遭受多年磨難,當過工人、中小學和技校教師、企業干部等。1981年調入中南民族大學中文系任外國文學教師,認真教學,潛心學術研究,發表論文及其他文章逾百篇,出版的著作有《當代外國文學概論》(合著)、《二十世紀世界文學論》、《外國文學史》(合著)等。參與編寫的作品集有《歐美文學主流》、《世界著名藝術家的命運》、《超越苦難》等。主持1988年湖北省社聯課題《現代外國文藝思潮對中國新時期文學的影響》。個人專著《二十世紀世界文學論》成為全國多所大專院校的教材及參考書,受到好評。一些作品曾獲全國及省內學術獎。
Ⅰ 緒論
諾貝爾文學——理想主義的文學評論、鑒賞
一、諾貝爾文學獎的創立
二、崇尚理想主義的文學
三、銳意創新 爭奇斗艷
四、名垂史冊的諾貝爾文學作家
五、諾貝爾文學的地位及意義
Ⅱ 作家與作品
她的創作蘊含著偉大母愛的最純潔的特征——拉格洛夫
一部生動的瑞典旅行記——《騎鵝歷險記》
自然和生命的詩圣——泰戈爾
論泰戈爾的《吉檀迦利》
從生態學看泰戈爾詩
追求完美的文學巨人——羅曼·羅蘭
從苦難走向歡樂——《約翰 克利斯朵夫》
20世紀英語世界的第一流詩人——葉芝
《湖心島茵尼斯弗利》
《當你老了》
《一九一三年九月》
《1916年復活節》
《麗達與天鵝》
《駛向拜占庭》
《在本貝爾本山下》
尋求藝術與生活的和諧——托馬斯·曼
一部市民階級的心靈史——《布登勃洛克一家》
俄羅斯鄉村與自然的歌者——布寧
一幅幅詩意的自然畫
“俄羅斯就是整個鄉村”
美國戲劇的開拓者——尤金·奧尼爾
“霧里人家”——《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
美國南方神話的創造者——福克納
美國南方社會衰落的縮影——《喧嘩與騷動》
“就是打不敗他”——海明威
不向困難和厄運低頭——《老人與海》
正義的智慧的大師——薩特
一個人的獨白——《厭惡》
“我要表現人的魅力”——肖洛霍夫
一部悲劇史詩——《靜靜的頓河》
對女性的崇拜——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雪國藝伎
“古都美人”與自然的花朵
荒誕派戲劇的奠基者——貝克特
等待得救——《等候戈多》
“俄羅斯的良心”——索爾仁尼琴
講真話 拒絕謊言
“研究俄國革命的歷史”
心聲
追求正義的理想主義者
“我愿唱響偉大的歌”——巴勃羅·聶魯達
為美洲歌唱和吶喊
馬丘比丘頌——《馬楚 比楚高峰》
追求單純和謙卑的理想境界——懷特
生命的史詩——《人樹》
愛琴海歌手——埃利蒂斯
愛琴海之歌
《英雄挽歌》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杰出代表——加西亞·馬爾克斯
“可怕的拉丁美洲的一個文本”——《百年孤獨》
現代神話作家——戈爾丁
一部現代寓言小說——《蠅王》
阿拉伯當代小說的旗手——馬哈福茲
寓言小說抑或歷史小說——關于馬哈福茲的《平民史詩》
智慧與激情——奧克塔維奧·帕斯
《太陽石》——當代史詩
南非的良心——納丁·戈迪默
“我在接近真理”——《無人陪伴我》
當代美國黑人社會文學觀察家——托妮·莫黑森
尋求民族之根——《所羅門之歌》
勇于逆潮流而行——君特·格拉斯
“黑色的寓言”——《鐵皮鼓》
堅韌的女權主義者——耶利內克
一部震驚的變調的女人小說——《鋼琴教師》
Ⅲ 結語
文學永存
附錄:一個有良知的地球人和作家——大江健三郎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
被譽為“拉丁美洲精神皇后”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也是一位愛的傳播者。她用女性特有的柔情,抒寫了對母親、對孩子和愛情的贊美詩,它們如火焰般的熾熱,如《母親的歌》、《懷念母親》等。1924年發表的詩集《柔情》是專門為孩子們寫的。為表示對詩人的敬意,4000名墨西哥兒童演唱了這部詩作。川端康成是個女性崇拜者,認為“女性比男孩美”,尤其偏愛少女,“在所有藝術中,少女都是被謳歌的”。在他的筆下,婦女形象優雅,彬彬有禮,脈脈含情,卻又有令人唏噓的不幸的遭遇。
法朗士是跨世紀的文化巨人,一位偉大的民主斗士和人道主義者,是德國古典主義文明的最權威的代表。他說過,“人類在緩慢地但必然地實現著智者的夢想”,“我只能說我是真誠的。我再說一遍:我熱愛真理,我相信人類需要真理……”確實,法朗士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主義的目標,反對社會的墮落、物質主義和拜金主義。他的四部曲《現代史話》真實地描述了19世紀末法國社會的動蕩生活,充分表達了自己反對教權主義、貴族和軍事獨裁者,同情和支持勞動人民的人道主義思想。他通過小說主人公貝日萊先生的自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長期以來同一個國家的公民不是公正地分享著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是狂熱地你爭我奪……我們等待,我們稱之為一種更為出色的交換,希望有一天會最后來到。到那時,工資不再有了,而且相互交換物質……”這顯然是一種烏托邦的想法,但反映了他對社會的貧富不均與不公正的譴責。
在諾貝爾文學中,愛祖國、愛民族和愛家鄉是另一個鮮明的主題,表達了作家們的赤子之心。挪威國歌《我們熱愛這塊土地》的作者比昂遜,從小生活在絢麗多彩的鄉村風光中,培養起一種熱愛祖國大地、懷念民族歷史的深厚感情,他的以挪威傳說為題材寫成的歷史劇,歌頌了挪威的古代英雄,如《戰役之間》(1857)、《西特爾特惡王》(1862)和《國王斯凡勒》(1877)等。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為孩子們撰寫的童話《騎鵝歷險記》,不僅成為瑞典兒童學習本國歷史、地理、生物和風情等知識的教科書,并且風靡全球,它生動地展現了瑞典的美麗風光,洋溢著濃濃的鄉土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