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運用詮釋學的理論與方法系統(tǒng)研究《資本論》中國化詮釋的歷程、基本經驗及啟示。首先,以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展望未來的宏闊視角,闡明了《資本論》中國化詮釋的百年歷程,把《資本論》中國化詮釋不同階段的特征概括為“四說”,即“重點說”“展開說”“著實說”和“融創(chuàng)說”。其次,立足于歷史和現實發(fā)展,把《資本論》中國化詮釋高度凝練為“八條經驗”,以揭示其中規(guī)律性和普遍性要求。最后,在梳理歷程、總結基本經驗的基礎上,面對時代要求和未來發(fā)展,把《資本論》中國化詮釋提煉為“六點啟示”。本書能夠為“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和常態(tài)化開展的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提供有益參考;為馬克思主義經典的中國化詮釋提供新成果、新思路;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增添新動力、新形式;也為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助一臂之力。
張凱,1973年6月生,河南夏邑人,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校優(yōu)秀思政課教師,中原工學院教學名師。在《學術界》《理論探索》《河南大學學報》《河南師范大學學報》《河南社會科學》等重要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兩部;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2項、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1項、河南省教育廳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1項。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均以“優(yōu)秀”等級結項)、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1項(“優(yōu)秀”等級結項)、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項。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詮釋與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