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通信及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球迅猛發展起來,從而也帶來了網絡技術人才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網絡技術教育和人才培養成為高等院校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
為助力高校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緊密銜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H3C依托自身處于業界前沿的技術積累及多年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本著專業務實,學以致用的理念,聯合高校教師將產業前沿技術以及項目實踐與高校的教學、科研結合,共同推出適用于高校人才培養的H3C認證系列教程,本系列教程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以滿足國家對新型IT人才的迫切需求。
《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第1卷》(上、下冊)與H3CNERS 認證課程內容相對應,內容由淺入深、覆蓋面廣,包括大量與實踐相關的內容,學員學習后可具備H3CNERS 的備考能力。
本書讀者群大致分為以下3類。
本科、高職院校在校生: 本書既可作為H3C網絡學院的教科書,也可作為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及相關專業學生的參考書。
公司職員: 本書能夠用于公司進行網絡技術的培訓,幫助員工理解和熟悉各類網絡應用,提升工作效率。
IT技術愛好者: 本書可以作為所有對IT技術感興趣的愛好者學習IT技術的自學參考書籍。
《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第1卷》(上、下冊)內容涵蓋當前構建中小型網絡的主流技術。從最基本的線纜制作到復雜的網絡配置都精心設計了相關實驗,充分凸顯了H3C網絡學院教程的特點專業務實、學以致用。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學員不僅能進行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的配置,還可以全面理解網絡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及應用,掌握如何利用基本的網絡技術設計和構建中小型網絡。課程經過精心設計,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學員可以在較短的學時內完成全部內容的學習,便于知識的連貫和理解,讓學員迅速進入更高一級課程的學習中。依托新華三集團強大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教程涉及的技術都有其對應的產品支撐,能夠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教程技術內容都遵循國際標準,從而保證了良好的開放性和兼容性。
《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第1卷》(上、下冊)分為11篇,共44章,包含25個實驗。每章后面都附有習題,幫助學員進行自測。
第1篇計算機網絡基礎
第1章計算機網絡概述: 本章主要講述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定義、基本功能和發展過程,以及計算機網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時還介紹了計算機網絡的類型和衡量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最后介紹了計算機網絡的協議標準及標準化組織。
第2章OSI參考模型與TCP/IP模型: 本章首先講述了OSI參考模型的層次結構、7層功能及其關系、兩個系統如何通過OSI模型進行通信和數據封裝的過程; 然后講述了TCP/IP參考模型的層次結構和各層的功能。
第3章網絡設備及其操作系統介紹: 本章主要介紹了路由器與交換機的組成、主要作用和特點,以及H3C網絡設備操作系統Comware的作用和特點。
第4章網絡設備操作基礎: 本章主要講述了配置網絡設備的基本方法、命令行的使用和網絡設備的常用配置命令。
第5章網絡設備文件管理: 本章主要講述了H3C網絡設備文件系統的作用與操作方法,包括配置文件的保存、擦除、備份與恢復,網絡設備軟件的升級,用FTP和TFTP傳輸系統文件的操作等。
第6章網絡設備基本調試: 本章主要講述了使用ping命令檢查網絡的連通性,使用tracert命令探查網絡路徑,以及使用debug等命令進行網絡系統基本調試的方法。
第2篇局域網技術基礎
第7章局域網技術概述: 本章介紹了局域網的主要相關標準、局域網與OSI模型的對應關系、主要的局域網類型及其典型拓撲。
第8章以太網技術: 本章講述了以太網的發展歷程和相關技術標準,各種以太網技術的基本原理、以太網幀格式,以及以太網線纜的規范和連接方式。
第9章WLAN基礎: 本章講述了WLAN的發展歷程、WLAN的頻率范圍和信道劃分、WLAN的相關組織和標準,以及WLAN拓撲基本元素、設備和組網知識。
第3篇廣域網技術基礎
第10章廣域網技術概述: 本章介紹了常見廣域網的連接方式、常用廣域網協議的分類和特點,以及常見廣域網架構。
第11章PPP: 本章講述了PPP的基本原理及基礎配置。
第12章PPPoE: 本章講述了PPPoE協議的應用場景及基礎配置。
第13章SR技術基礎: 本章講述了SR協議的產生背景、基本原理及應用場景。
第4篇網絡層協議原理
第14章IP: 本章講述了IP地址的格式和分類、子網劃分的方法、IP報文轉發基本原理,以及VLSM和CIDR的基本概念。
第15章ARP和RARP: 本章講述了ARP和RARP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IP包轉發過程。
第16章ICMP: 本章首先講述了ICMP基本原理,然后講述了ping命令和tracert命令應用工作原理。
第17章DHCP: 本章主要講述了DHCP的特點及其原理,并介紹了DHCP中繼,最后介紹了如何在H3C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務。
第18章IPv6基礎: 本章介紹了IPv6的特點,IPv6地址的表示方式、構成和分類,以及IEEE EUI-64格式轉換原理; 同時,講述了鄰居發現協議的作用、地址解析和地址自動配置的工作原理及IPv6地址的配置。
第5篇傳輸層協議原理
第19章TCP基本原理: 本章介紹了TCP的特點、TCP封裝、TCP/UDP端口號的作用、TCP的連接建立和斷開過程,以及TCP的可靠傳輸和流量控制機制。
第20章UDP基本原理: 本章介紹了UDP的特點、封裝,以及UDP與TCP機制的主要區別。
第6篇應用層協議原理
第21章文件傳輸協議: 本章講述了FTP和TFTP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協議文件傳輸模式、數據傳輸模式,以及FTP和TFTP的相關配置方法。
第22章DNS: 本章介紹了DNS協議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式,以及在路由器上的配置。
第23章其他應用層協議介紹: 本章主要概述了3種較常用的應用(遠程登錄、電子郵件、互聯網瀏覽)所使用的應用層協議、基本定義及工作原理。
第7篇以太網交換技術
第24章以太網交換基本原理: 本章介紹了共享式以太網和交換式以太網的區別,最后重點講述了交換機進行MAC地址學習從而構建MAC地址表的過程和對數據幀的轉發原理。
第25章配置VLAN: 本章介紹了VLAN技術產生的背景、VLAN的類型及其相關配置、IEEE 802.1q的幀格式、交換機端口的鏈路類型及其相關配置。
第26章生成樹協議: 本章首先介紹了有關STP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STP是如何通過實現冗余鏈路的閉塞和開啟從而實現一棵動態的生成樹,最后介紹了RSTP和MSTP,以及如何在交換機上對生成樹進行配置。
第27章配置鏈路聚合: 本章介紹了鏈路聚合的作用,鏈路聚合中負載分擔的原理,以及如何在交換機上配置和維護鏈路聚合。
第8篇IP路由技術
第28章IP路由原理: 本章介紹了路由的作用、路由的轉發原理、路由表的構成和含義,以及在設備上查看路由表的方法。
第29章直連路由和靜態路由: 本章介紹了直連路由和靜態路由的基本概念、配置VLAN間路由的方法、靜態默認路由和靜態黑洞路由的配置與應用,以及如何用靜態路由實現路由備份及負載分擔的方法。
第30章路由協議基礎: 本章講述了可路由協議與路由協議的區別、路由協議的種類和特點、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工作原理、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環路產生原因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工作原理。
第31章OSPF基礎: 本章主要講述了OSPF路由協議原理特性、配置方法和OSPF常見問題定位手段。
第9篇網絡安全技術基礎
第32章網絡安全技術概述: 本章介紹了網絡安全技術概念和網絡安全技術范圍。
第33章通過訪問控制列表實現包過濾: 本章介紹了ACL定義、分類及應用,ACL包過濾工作原理,ACL包過濾的配置方法和應用注意事項,以及ASPF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第34章網絡地址轉換: 本章講述了NAT技術出現的歷史背景、NAT的分類及其原理、如何配置常見的NAT應用,以及如何在實際網絡中靈活選擇適當的NAT技術。
第35章AAA和RADIUS: 本章介紹了AAA的架構、RADIUS協議的認證流程和主要屬性、如何在設備上配置AAA和RADIUS,以及如何使配置設備的管理用戶通過RADIUS認證。
第36章交換機端口安全技術: 本章首先講述了IEEE 802.1x協議基本原理及其配置,隨后介紹了端口隔離技術及其配置,最后介紹了端口綁定技術及其配置。
第37章IPSec基礎: 本章講述了IPSec的功能和特點、IPSec的體系構成、IPSec/IKE的基本特點,以及如何進行IPSec IKE預共享密鑰隧道的基本配置。
第38章EAD介紹: 本章介紹了EAD的實現原理、EAD方案中各元素的功能、iMC EAD產品的功能和iNode智能客戶端的功能。
第10篇網絡優化和管理基礎
第39章提高網絡可靠性: 本章對網絡可靠性設計做了初步的探討,并介紹了幾種典型的提高網絡可靠性的方法。
第40章網絡管理介紹: 本章從網絡管理技術概述出發,首先介紹了網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其次介紹了網絡管理系統的組成和實現,重點介紹SNMP; 為了使讀者掌握網絡管理的實際應用,在此基礎上介紹了H3C的網絡管理產品和應用; 最后對網絡管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介紹。
第41章堆疊技術介紹: 本章介紹了堆疊技術的產生背景和應用,堆疊技術的工作原理、基本配置和排錯方法。
第42章網絡故障排除基礎: 本章對網絡故障進行了分類,介紹網絡故障排除的步驟、常見的故障排除工具,并給出了一些故障排除的方法和建議。
第11篇網絡技術發展
第43章虛擬化技術基礎: 本章對虛擬化技術的發展歷程及應用場景進行了闡述,并對虛擬化技術的分類及各自的優缺點做了初步探討。
第44章SDN與NFV概述: 本章介紹了SDN的產生背景、基本概念、網絡架構及其價值,在此基礎上介紹了NFV的基本概念和標準架構,并簡要分析了SDN與NFV的差異與關聯。
各型設備、各版本軟件的命令、操作、信息輸出等均可能有所差別。若讀者采用的設備型號、軟件版本等與本書不同,可參考所用設備和版本的相關手冊。
新華三人才研學中心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