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在遭遇貿易保護沖擊以及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情境下,面臨如何平衡本地化、近鄰區域化和全球化多尺度知識流動,如何選擇產業技術創新路徑的關鍵問題。圍繞知識聯系和創新網絡的地理空間,新區域主義學派和關系經濟地理學派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然而,由于企業發展路徑、產業知識基礎以及區域創新情境等異質性,基于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提出的全球集群網絡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有待驗證。本書遵循演化經濟地理學“格局-路徑-機制”的研究范式,綜合運用復雜網絡分析、GIS空間分析與實地調查等方法,揭示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創新合作的空間模式,解析了集群創新網絡的演化路徑與驅動機制,為集群創新網絡構建與優化升級提供了有益參考。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全球—地方視角下集群創新網絡演化機制與效應研究——以長三角電子信息產業為例”(項目編號:4190115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長三角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網絡地域空間結構研究” (項目編號:42130510)的成果。整體學術水平高,值得深入研究和閱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我國創新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中興、華為等企業被打壓事件顯示出我國仍然面臨嚴峻的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攸關企業生死存亡,掣肘數字化賦能中國高質量發展。實際上,自 20 世紀90年代以來,以網絡合作的方式進行創新已經成為全球企業組織發展的通用模式,創新網絡也迅速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在遭遇貿易保護沖擊以及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情境下,面臨如何平衡本地化、近鄰區域化和全球化多尺度知識流動,如何選擇產業技術創新路徑的關鍵問題。產業集群作為全球—地方張力作用下尋求區域產業發展的核心戰略,關系經濟地理學者主張從本地和跨界多尺度互動的網絡視角來審視集群及集群間聯系。同時,受演化經濟地理學啟發,應基于動態演化視角解析集群創新網絡結構及形成機制。關于知識聯系和創新網絡的地理空間問題,經濟地理學者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以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系統為理論核心的新區域主義學派,關注地方根植性和基于本地網絡的區域知識溢出;以全球生產網絡和全球價值鏈為理論核心的全球創新網絡學派,重視跨國公司網絡權利和基于跨界網絡的全球知識獲取;關系經濟地理學派提出“本地蜂鳴—全球管道”理論模型,強調“地方—全球”不同空間尺度知識網絡耦合,指出區域創新呈現全球集群網絡模式。全球集群網絡體現了產業集群研究由“地方觀”向“網絡觀”、由“單集群”向“多集群”的轉變,是“超越集群”“本地蜂鳴—全球管道”研究的深化,為解析網絡社會時代創新空間格局奠定了理論基礎。然而,由于企業發展路徑、產業知識基礎以及區域創新情境等異質性,基于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提出的全球集群網絡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有待驗證。
周燦,女,河南信陽人,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創新網絡與產業集群、ICT產業與數字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地理研究》《經濟地理》《地理科學》《地理科學進展》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參編著作3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5項。擔任《Regional Studies》《地理研究》《地理科學》《商業經濟與管理》等期刊匿名審稿專家。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節 現實背景 003
第二節 理論背景 006
第三節 研究問題的提出 008
第四節 核心概念梳理 010
第二章
產業集群與創新網絡演化研究綜述
第一節 產業集群研究綜述 019
第二節 創新網絡演化研究綜述 033
第三節 本章小結 048
第三章
集群創新網絡演化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創新網絡空間模式 053
第二節 集群創新網絡動態性 060
第三節 集群創新網絡演化多維鄰近性機理 066
第四節 本章小結 072 第四章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演化特征與集群類型
第一節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的演化特征 075
第二節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識別及類型劃分 097
第三節 本章小結 111
第五章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創新網絡的格局演化
第一節 數據處理與研究方法 115
第二節 集群創新網絡假說驗證 120
第三節 集群創新網絡格局動態性 125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43
第六章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創新網絡的演化路徑
第一節 集群創新結網模式演化路徑 149
第二節 集群創新網絡位置演化路徑 151
第三節 集群創新網絡結構演化路徑 156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65
第七章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創新網絡的演化機制
第一節 集群創新網絡演化動因 169
第二節 集群創新網絡演化機制 181
第三節 本章小結 187
參考文獻 189
附錄:IPC 分類號與技術領域對照表 213
本書集群創新網絡是指集群內行為主體基于技術創新活動(專利申請)而形成的區域內和跨區域合作關系。依據產業集群的空間邊界,將中國大陸境內劃分為集群和非集群區域;依據創新合作的空間尺度,將創新網絡劃分為本地網絡和外部網絡;進而結合創新網絡主體所處的空間位置,將本地網絡細分為集群本地網絡、非集群本地網絡,將外部網絡細分為集群間網絡、集群非集群網絡、非集群間網絡。由此,本書所研究的集群創新網絡涉及集群本地網絡、集群間網絡、集群非集群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