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選,一個失而復得的民主機制。
抽選即以隨機抽取的方式選拔代表或官員,原本是古代雅典民主的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曾在羅馬共和國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城邦共和國政治生活中廣泛運用。一直到18世紀末,西方思想家幾乎一致認為,抽選是民主制的特征,而選舉是寡頭制或貴族制的特征。然而,從19世紀開始,抽選與民主綿延兩千多年的關系被割斷了,取而代之的是選舉變成了民主的標志。近四十年來,以選舉為特征的代議制民主越來越陷入寡頭統治的鐵律困境,本已失傳的抽選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世界各地出現了一系列對抽選型民主的新探索,抽選民主正在復興。
本書的作者們跳出主流民主理論的無形緊箍咒,探究在現代條件下重新啟用抽選這個民主利器的必要性與適用性。抽選可以從哪些方面彌補以選舉為特征的代議民主弊端?抽選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更高質量的代表性?抽選與協商如何結合?抽選具有何種認識論價值?抽選適用于哪些領域?哪些層級?抽選機構的協商結果應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政府決策?它們是只有參考價值,還是也應有約束力?盡管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不盡相同,但都致力于挖掘抽選的民主潛能。而抽選民主的政治潛能恰恰在于,它可以釋放現代人對民主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