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重大工程環境管理與綠色創新”為主題,遵循“機理探究—影響評估—機制建立”的研究邏輯,從棄渣場、施工道路、隧道涌水、植被修復四個方面,跨界融合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機器學習、云模型、數字孿生、水文分析等方法與技術,系統分析了重大工程建設與運營對項目所在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機理,識別并評估了重大工程建設與運營過程中的生態環境風險及其演化規律,針對性地提出了重大工程環境管理的整體性框架和技術措施。
擔任全國項目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43)委員。擔任《工程管理學報》編委、《系統管理學報》執行編委
目錄
第1章 重大工程環境管理導論 1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2 研究目標與內容 5
1.3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10
1.4 主要創新點 13
1.5 本章小結 14
第2章 重大工程環境管理研究現狀分析 15
2.1 重大工程的可持續性 15
2.2 重大工程環境管理的復雜性 29
2.3 重大工程環境管理中的技術創新 35
2.4 本章小結 48
第3章 重大工程環境管理理論 50
3.1 相關理論 50
3.2 重大工程環境管理概述 65
3.3 本章小結 79
第4章 建設階段重大工程棄渣場選址決策與風險診斷 80
4.1 基于GIS技術與云模型集成的棄渣場選址技術 80
4.2 基于故障樹與貝葉斯網絡的生態環境風險預測與診斷 98
4.3 本章小結 111
第5章 運維階段重大工程棄渣場群風險監測與評價 113
5.1 棄渣場工程系統與數字孿生模型 113
5.2 重大工程棄渣場生態環境風險監測預警體系 115
5.3 基于投影尋蹤與均值聚類的棄渣場群生態環境風險評價 128
5.4 本章小結 142
第6章 重大工程施工道路生態環境健康監測 144
6.1 重大工程施工道路生態環境健康監測的現狀與問題 144
6.2 重大工程施工道路生態環境健康監測指標 146
6.3 重大工程施工道路生態環境健康監測系統 150
6.4 重大工程施工道路生態環境健康監測與管理體系 159
6.5 本章小結 163
第7章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徑流水文災害風險研究 164
7.1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徑流演變規律 164
7.2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徑流水環境風險評估 169
7.3 本章小結 176
第8章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流徑沿線生態環境可持續性評價 178
8.1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流徑沿線的生態環境要素時空演化特征 179
8.2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流徑沿線的生態環境質量時空變化 184
8.3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流徑沿線的生態環境質量影響因素 193
8.4 本章小結 208
第9章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流徑沿線景觀生態風險評價 210
9.1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流徑沿線土地利用及景觀格局時空變化 210
9.2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流徑沿線景觀生態風險動態變化 220
9.3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流徑沿線生態安全格局構建 229
9.4 本章小結 238
第10章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流徑沿線生態環境風險管理 239
10.1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風險管理理論體系 240
10.2 重大工程隧道涌水風險管理技術體系 260
10.3 本章小結 266
第11章 重大工程植被生態風險識別與管理 268
11.1 基于機器學習的重大工程植被生態風險識別 269
11.2 重大工程植被生態風險溯源與管理 281
11.3 本章小結 288
第12章 重大工程植被修復決策技術與治理措施 289
12.1 多源異構數據驅動的重大工程植被修復決策技術 290
12.2 重大工程植被修復的治理措施 301
12.3 本章小結 305
第13章 結束語 307
13.1 主要結論 307
13.2 實踐啟示 311
13.3 局限性與未來展望 312
參考文獻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