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次世界大戰》是劉慈欣領銜的一部軍事科幻作品集。該書以劉慈欣的代表作《全頻帶阻塞干擾》為主打,文中描述了在俄美戰爭的大背景下,俄羅斯統帥的兒子為了國家的前途命運,不惜犧牲自己,駕駛宇宙飛船,沖向太陽,以自己的毀滅,換來太陽所爆發出的電磁干擾,為國家的勝利贏得了時間和空間……科幻**吸引人的地方是創意,在劉慈欣的這部作品擾中,我們再次被劉慈欣天才的創意所震撼……
對于人類來說,幻想永遠是**寶貴的財富!昂⒆拥南胂罅Q定了人類發展的方向”這絕不是一句輕率的論斷。有了幻想,人類才有創造,才有進步。百年前,著名科幻大師儒勒·凡爾納設想了一系列“先進”的科技和未來世界的發展狀況。那些幻想在當時人看來是那么的不可思議,可是百年后的現在,它們當中的大多數已經成了現實。不能說是幻想造就了發明和進步,但它**起到了引導和啟迪的作用?梢哉f,科幻作品就是啟迪孩子、乃至成人思維的一件利器。
中國的科幻文學在世界上長期以來并沒有獲得太過令人矚目的榮耀,但這并不等于它沒有成就,沒有精品,而只是一直不為人知罷了!“銀河獎”就是中國幻想小說(主要是科幻小說,后加入其他相關項目評選)的**高榮譽獎項,也是中國大陸**的科幻小說獎。這個誕生于1986年的文學大獎到今天已經走過了30年的風雨,為中國科幻界培養、發掘了一大批精品作品和科幻作者。現在,這棵大樹已經開花結果。
《2.5次世界大戰》是一部收錄了“銀河獎”歷屆獲獎作家、作品的中國本土科幻小說合集。它以2015年“中國好書”得主、《三體》作者劉慈欣領銜,收錄劉慈欣、王晉康、夏笳、何夕等“銀河獎”獲獎名家的代表作,可以說,這是為中國科幻讀者獻上的一桌科幻閱讀饕餮盛宴。
四維夜空里那些**閃亮的星 寫科幻不是一件能說得出口的事 偶爾走進書店,到處都是讀懂股市、馬云XX、風水、厚黑、包治百病之類的書,然后就是各種工具類圖書,什么《N天讓你會說英語》《怎樣讓孩子考100分》《C#語言決定未來》之類等等,別看中國每年出幾十萬本新書,總結起來就是兩本,一本是《成功學》,一本是《勵志學》,偶爾看到幾本科幻作品,藏頭露尾的散落在奇幻和穿越里,顯得如此勢單力薄。 很長一段時間,寫科幻不是一件說得出口的事,當有人問你出的是什么書時,你會略帶羞澀低頭看著大腳趾,然后用31分貝的聲音說是科幻作品,同時以0.1秒的速度抬起頭,臉紅脖子粗的解釋我這不是寫皮皮魯之類作品,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我沒有騙小孩子。對方會很體貼的說:我知道,這是兒童文學嘛!我會給孩子買一本的。當然,**后人家選擇的會是《仙境迷蹤》《啪啦小魔仙》之類,價格是你科幻作品的3倍。 “科幻中世紀”在中國持續的時間很長,甚至延伸到了現在,也許更遠……在**近兩代人成長過程中,來自于各個類型的文學作品我們歷歷在目:汪國真的詩歌俘獲了許多矯情的淚水,金梁古的武俠占據著男生的夢想空間,而女孩在瓊瑤奶奶的慫恿下一直尋找著自己的白馬王子,叛逆的一代則被王小波教化成“沉默的大多數”,被王朔蠱惑的一批年青人則成了插科打諢的人間看客,另有一些文學愛好者又被余秋雨騙上了文化苦逼這條路,80后一代則被韓寒和郭敬明瓜分,還有更多的散兵游勇被穿越與奇幻作品教育成“種馬”或者“花癡”……在這一波又一波的文學作品里,很少看到科幻文學的影子。可以說,科幻不要說進入主流閱讀空間,就是在類型文學里面也一直非常弱勢。 三維雙眼尋找四維視界 在現實和商業的時代,總有一部分人在仰望星空。 對于這些科幻作者來說,“未來+”是一個具有天然吸引力的磁場,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只有將自己的思維投影到星空世界,才能獲取量子在躍遷過程中所釋放的快感。在這些人的世界里,真實的宇宙比任何文學勾勒的空間都要完美。因為這是一個邏輯自洽的理性閉環,雖然神奇瑰麗但一切都可以用數學來解釋。興奮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在原子的世界和比特的世界自由穿梭,用三維雙眼尋找四維視界。 如果認為人類對未來的想象是一片飄渺不可揣度的廣袤夜空,那么這些人,他們就是夜空**閃亮的星星。 在這里,必須提一下《科幻世界》的“銀河獎”,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銀河獎”向社會推出1300多篇**中短篇科幻小說,先后有120位作者登上領獎臺。在這些人中間,既誕生了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星河、柳文揚、吳巖、這樣的科幻先行者,也涌現了江波、索何夫、燕壘生、錢莉芳、長鋏、阿缺、陳虹羽、夏笳、劉維佳、拉拉、張冉、羅隆翔等無數新生代作者!般y河獎”是中國科幻愛好者**后的“錫安”,在這里堅守陣地的是那些“一直在理性想象”的圣徒,而這套“中國科幻銀河獎群星系”作品,就是從這“銀河”里拾取的**美麗的珠貝。 拉長視線縱觀整個“銀河系”,可以說是群星璀璨。劉慈欣當然是其中特別閃亮的一顆,但遠遠不能掩蓋其他群星的燦爛。如果說現在人們開始關注科幻的話,那中國式的科幻大片,這才剛剛揭開序幕。 王晉康的作品,在哲學思辨力上獨樹一幟,他“防火防盜防科學”的思想在《替天行道》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對社會的反思更加貼近現實,你能感覺到他所描述的場景就在你身邊而非未來,你不看他的作品也許哪天就會被數學給干掉? 何夕的科幻則具有詩性風格,干凈而美好,憂郁且悲傷,《人生不相見》和《億萬年后的來客》這樣的作品給讀者人文和科學上的雙重體驗,甚至弄哭了很多粗線條的理工男。 韓松的作品里一直隱藏著一種難以描述的瑰麗和詭異,恍惚之間你不知道科幻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現實世界是科幻的,聽說這是吸毒的深度反應。 江波的作品充滿硬科幻獨有的藝術魅力,這位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從事的是硅系半導體研發,但一直在擔心碳基生命的前途。 燕壘生則是一位從容跨越奇幻和科幻兩大領域的雙棲怪獸…… 夏笳呢,則像一只從未來穿越回來的黑色蝙蝠…… 長鋏這是科幻界不可忽視的異類…… 阿缺這個90后的作品則召示了任何時代的思考者都不會斷代…… 一直說中國科幻是一個小眾圈子,這也許是我們沒有走近他們的緣故。就像那遙遠的星辰,距離讓我們覺得它渺小、暗淡,但一旦接近,卻發現它的奪目與璀璨。 夜空里甘愿被點燃的火柴 當然科幻無需正名,它天生就是文學類型作品里的王者。好的科幻必然是深邃而理性的,天然帶著一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如果你想成為一位真正科幻的讀者,它需要你自己去用心去感受粒子流的風暴,用手去觸摸一直真實的隱藏在虛擬世界的0和1。 對于一些真正的科幻愛好者來說,近年來奇奇怪怪的披著科幻外衣的作品讓人跳腳,如《長江七號》這樣的文藝賣萌片成了科幻經典,一個游戲公司加一個網絡寫手敢開拍《三體》,《來自星星的你》竟然成了進口的**科幻電視。窟@一切讓人心生絕望,難道我們果然是一個不愿意面對真相的族群么?真希望這些“科幻銀河獎”獲獎作品能給那些人開開腦洞。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并不欠科幻什么。是的,誰都不欠科幻什么,但一個傳聞“水變油”的族群,一個連魚都被傳成轉基因的族群,一個認為數學只要學到買菜會算賬就夠的族群,是不是特別需要科幻來惡補一下? 理性和科學,是多么珍貴的財富! 不管有多少人告誡我們要“面對現實”,但總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是夜空里甘愿被點燃的火柴,為渴望真知的人類帶來些許溫暖。
劉慈欣(1963年- ),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作品蟬聯1999年—2006年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2010年趙樹理文學獎,2011年《當代》年度長篇小說五佳第三名,2011年華語科幻星云獎**佳長篇小說獎,2010、2011年華語科幻星云獎**佳科幻作家獎,2012年人民文學柔石獎短篇小說金獎、第九屆全國**兒童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其中《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為全世界科幻讀者所追捧,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全頻帶阻塞干擾
俄美大戰假想
魂兮歸來
宇宙文明毀滅周期
風暴之心
外星“人”的生命形態
回歸
瀕死體驗
老年時代
恐怖天堂
野貓山
轟炸東京
**爆炸
第2.5次世界大戰
《2.5次世界大戰》:
全頻帶阻塞干擾——俄美大戰假想——劉慈欣作品
以深深的敬意獻給俄羅斯人民,他們的文學影響了我的一生。
——劉慈欣
在戰場電磁干擾形式的選擇上,本手冊主張采用對某一特定頻率或信道所進行的瞄準式干擾,而不主張采用同時干擾一個較寬頻帶的阻塞式干擾,因為后者對己的電磁通信和電子支援措施也會產生影響。
——摘自1993年美國陸軍《電子戰手冊》
1月5日,斯摩棱斯克前線
失陷的城市已經看不見了,戰線在一夜之間后退了40公里。
在凌晨的天光下,雪原呈現出寒冷的暗藍色。在遠方的各個方向上,被擊中的目標冒出一道道黑色的煙柱,筆直地向高空升去,好像是連接天地的一條條細長的黑紗。順著煙柱向上看,卡琳娜吃了一驚——剛剛顯現晨光的天空被一團巨大的白色亂麻充塞著,這紛亂的白色線條仿佛是一個精神錯亂的巨人瘋狂地劃在天上的。那是殲擊機的混亂尾跡,是俄羅斯空軍和北約空軍為爭奪制空權所進行的一夜激戰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