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包括繪畫、雕塑、設計和建筑四大門類,它的含義是指占有一定的空間,由藝術家運用物質材料創作出來的具有可視性的藝術活動。
《中小學科普文庫:我想在夜空畫個太陽(美術)》的內容是將生活中一點一滴容易被我們忽視掉的美術匯集起來,展現在我們面前,在了解美術知識的同時學著去發現美,去創造美。
這本優秀課外讀物可用來激發學生對學科本身的學習興趣,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書中的每一個故事在鞏固學生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對學科本身的學習興趣。
第一章 美術帶我認識這多彩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彩色的世界上:色彩是怎么形成的
我們為什么會看到顏色:眼睛是認識色彩的工具
美妙的顏色數不勝數:走進色彩王國
美術離不開涂涂抹抹:顏料是如何發明的
給白布施了魔法:染料是怎么制成的
閃亮亮的顏色:什么是金屬顏料
在黑暗中也能發光:什么是熒光顏料
削尖“腦袋”的美術工具:鉛筆有什么來歷
長“頭發”的美術工具:毛筆有什么來歷?
“鐵齒銅牙”的美術工具:鋼筆有什么來歷?
簡約而不簡單:顏色并非越多越好看
第二章 承載人民智慧的中國民問美術
過個火紅的中國年:春聯是如何演變的
門前的守護神:關于年畫的傳說
窗上的別樣風景:獨特的剪紙窗花
黑與白的激情碰撞:書法的來歷
把大好河山盡收紙上:水墨畫的韻味
唱念做打樣樣有:百看不厭的皮影戲
捏一個你來塑一個我:俏皮生動的泥塑
牽在手中的小鳥:風箏是怎么制作的
既能吃又能玩兒:以假亂真的面塑
小小紅繩花樣多:中國結只是個簡單的結嗎
刀子和鑿子下的功夫:栩栩如生的木雕
與佛教文化息息相關:寺廟中的銅雕
墻上的精雕細刻:精妙絕倫的磚雕
別看肚量小風景可不少:鼻煙壺內畫是什么
“燒”出來的畫:細膩而又精致的瓷版畫
窯燒中進發出的傳世之美:青花瓷有怎樣的故事
在器物上構筑彩色世界:漆器是怎么制成的
中國最古老的雕刻:晶瑩剔透的玉雕
第三章 美輪美奐的外國美術
原始人也喜歡畫畫: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是如何被發現的
在巖壁上奔跑的牛兒馬兒:綺麗多姿的撒哈拉巖畫
古代建筑的經典之作:歌頌勝利的帕特農神廟
記錄古羅馬文明的篇章:羅馬斗獸場是做什么用的
西方美術的典范:古希臘雕塑的發展史
古老的錐體建筑:埃及金字塔的由來
既像人又像動物:獅身人面像背后的故事
精美而又實用:皮雕是如何制作的
女士的最愛:優雅浪漫的蕾絲工藝
奇幻的馬賽克:拜占庭時期的美術
為宗教服務:巴洛克美術有什么特點
像照片一樣逼真:油畫是如何發展的
金屬也能有美感:銅版畫都有怎樣的制作方法
第四章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術設計
日常用品也能吸人眼球:平面設計
就要穿得與眾不同:服裝設計
一閃一閃亮晶晶:珠寶與金銀制品設計
來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舞美設計
走進屏幕里的別樣世界:動畫設計
我們都愛玩玩具:玩具設計
交通工具也要緊跟潮流:汽車設計
一步一景別具匠心:園林設計
打造溫馨而又別具一格的家:室內設計
一磚一瓦的神奇組合:建筑設計
第五章 流芳千古的中外美術大師
出身貧寒的書畫巨匠:齊白石與“蝦”
學貫古今技通中外的書畫名家:徐悲鴻與“馬”
“包眾體之長”的全能畫家:張大干與山水畫
用心詮釋力與美:米開朗基羅與《大衛》
深刻和永恒的精神:羅丹與《思想者》
那一抹神秘的微笑:達·芬奇與《蒙娜麗莎》
敏感的“怪才”:凡高與《星夜》
立體的東西用平面來表現:畢加索與《亞維農少女》
超現實主義代表:達利與《記憶的永恒》
奠定自由又統一的美術風格:康定斯基與抽象藝術
“雕出”一顆璀璨的寶石:貝聿銘與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第六章 令人耳目一新的近現代美術
完全不需要紙和筆:沙子也可以作畫
看藝術家如何“積沙成塔”:被稱作“大地藝術”的沙雕
從平面到立體:折紙藝術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好玩不黏手:有趣的紙黏土
越冷越要玩:晶瑩剔透的冰雕
羊毛也能做玩偶:新奇的羊毛氈戳戳樂
把圓圓的珠子串成串:簡單又新穎的串珠藝術
創造生動活潑的卡通形象:夸張又可愛的漫畫
小照片大世界:“以光線繪圖”的攝影藝術
由涂鴉演變而來:新穎別致的墻體手繪
《中小學科普文庫:我想在夜空畫個太陽(美術)》:
美術離不開涂涂抹抹:顏料是如何發明的妞妞搬了新家,乖巧的她幫著爸爸媽媽忙里忙外,把東西擺放整齊。她3歲的小弟弟也興奮地跟著跑前跑后的。
突然,妞妞看見弟弟把放在墻角的幾個油漆桶踢翻了,油漆灑了一地,混合在一起。妞妞還沒來得及上前拉開弟弟,就只見弟弟先是一愣,然后拍著小手“咯咯咯”地笑著,就撲到油漆上玩開了,紅的、綠的、藍的油漆濺到了弟弟的衣服上、手上、臉上。
“爸爸媽媽,快來呀,弟弟把油漆桶弄翻啦!”妞妞著急地叫著。
等爸爸媽媽趕來的時候,弟弟已經迫不及待地爬起身,把身上的油漆蹭到新粉刷的墻上啦,頓時,雪白的墻上留下了弟弟許多清晰的小手印。
爸爸被氣樂了,說:“哎呀呀,咱們家又多了個小藝術家啊!”媽媽說:“還是行為藝術呢,用油漆當顏料,用身體來涂鴉!”只有妞妞心疼地望著白墻,自言自語地說:“油漆要是能用水洗掉就好了……”美術家在創作的時候離不開顏料,顏料的種類有很多,有水性的,還有油性的。像水粉、水彩等屬于水性顏料,而油漆、油畫顏料等屬于油性顏料。不過,不管是水性的還是油性的,都很難用水將它們擦去。這么多種類的顏料,究竟是怎么發明并發展而來的呢?其實,我們現在所用的顏料,已經經歷了至少兩個世紀的演化,種類變得越來越多,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好。而人類對于顏料的使用,要追溯到更早的時期。
早在15000年前,居住在洞穴中的原始人就發現使用顏料可以讓洞穴更漂亮,于是他們就用顏料涂涂抹抹,來裝飾洞穴內壁。
那時候,顏料都是從泥土中提取的,包括了土黃色、土紅色和粉白色。
隨后,原始人還發現焚燒后的動物脂肪也可以做顏料,于是又發明了炭黑顏料。他們使用這些顏料,創作出富有光感而細致入微的作品,值得稱贊的是,這些顏料經久不褪,直到今天仍然保留在洞穴中。
公元前4世紀,古埃及人就已經學會制作顏料了,他們將彩色的泥土用水洗,以便獲得更純的色彩,到公元前3世紀,他們還學會將材料混合起來,用沙子混合銅粉制成了埃及藍這種顏料。此外,他們還把孔雀石、石青和朱砂碾碎,加以水洗,提煉出特殊的顏料。
古希臘人創造出的顏料是鉛白,制作方法是將許多鉛條堆積在事先準備好的動物糞便和醋的混合物中,再封進一個密閉的空間里,經過好幾個月的化學反應,這些混合物就形成了不透明的白色顏料了。
古羅馬人也不甘落后,發明了泰爾紫顏料,這種顏料造價很高,這是因為原料要從海螺的腺體中采集出來,從12000個海螺中才能采集出1.4克泰爾紫來,所以這種顏料只限于用來給君王的長袍上色。
在顏料的發明上,古代中國人更是功不可沒,我們的老祖先把水銀和硫磺混合加熱,提取制造出一種不透明的紅色顏料來,這種工藝比起羅馬來要提前了整整2000年呢!到14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用煅燒的手段從泥土中提取出了熟赭和熟褐兩種顏色,而且還研發出了拿坡里黃,這是一種不透明的鉛系顏料。18世紀,德國人又發明了普魯士藍這種顏料,這種奇特的顏料可以在白天光照下褪色,但到了夜晚會神奇地復原。19世紀之后,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人們又陸續發明了鈷藍、鈷綠等鈷系顏料,還有鉻黃、苯胺紫、深茜紅等。
20世紀以后,科技發展突飛猛進,許多有機顏料也被研發出來,使得水彩、油彩等顏料的配方有了更多的選擇性。
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當今可以使用到的顏料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以赭色、棕色、褐色為主的土系顏料,以鈷系、鎘系、鈦系、群青色為主的傳統顏料,以酞菁系、二氫喹吖啶系、吡咯系列、芳基系為主的現代顏料。而正是如此多的顏料,才讓我們的美術作品如此紛繁多變,如此絢麗多彩!科學小鏈接:用于美術創作的顏料要求比較嚴格,綜合來講,顆粒越細膩,顏色越鮮艷,持久性和穩定性越長,就說明這種顏料越適合進行繪畫。
具體來說,不同的顏料也有其不同的特點,比如水彩顏料的顏色透明程度都非常高,只有白色是不透明的,這樣在進行水彩暈染的時候,效果才好。
可透明的水彩顏料有其缺點,一不小心畫錯了,就很難修改,所以人們又在水彩顏料里添加了白色的粉料,這就發明了水粉顏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