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科普文庫:造個自己替我去上學(科技)》用簡潔、風趣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圖片向你展示了一個精彩的科學世界,讓你在快樂閱讀的同時增長見聞、了解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重大發現和突破。
《中小學科普文庫:造個自己替我去上學(科技)》中根據不同的主題分別對太空、生命、建筑、科學發明和著名科學家幾個領域進行了知識介紹與擴展,涵蓋了科學技術發展的幾個重要方面。
《中小學科普文庫:造個自己替我去上學(科技)》可用來激發學生對學科本身的學習興趣,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書中的每一個故事在鞏固學生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對學科本身的學習興趣。
《中小學科普文庫:造個自己替我去上學(科技)》是為適應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科技知識的需求,特別是針對一線老師所反映的學生對學科本身的一些歷史故事、來龍去脈的欠缺急需加強的需求,首先從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然后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問題解決,最后還有個總結性、拓展性的小鏈接。一個個問題就是科技知識的小故事,一個個問題就串起了科技知識的來龍去脈。同時,《中小學科普文庫:造個自己替我去上學(科技)》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圖片。相信學生在輕松閱讀的同時,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科技知識。
《中小學科普文庫:造個自己替我去上學(科技)》:
神秘地窖里的尸骨:維薩留斯解剖人體苗苗因為消化不良被媽媽帶去看醫生。在診室外候診的時候,苗苗看見走廊的墻壁上貼著一張人體上半身的解剖圖,上面標示著人體中的各種器官的位置。
苗苗問媽媽:“媽媽,這張圖是怎么來的?是不是魔術師用透視眼看過之后畫的?”媽媽捏了捏苗苗的小鼻子,笑著說:“傻孩子,魔術都是假的,又怎么能看穿人體呢?這叫人體解剖圖,是科學家經過反復的研究繪制出來的。這個研究的過程十分復雜,媽媽慢慢說給你聽。”說到人體解剖,你可能會感到一絲神秘,因為父母們會覺得解剖尸體略顯“血腥”而很少會給孩子們講解這方面的知識。實際上,人體解剖是一門很深奧且神圣的學問,在醫學發展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人體解剖學的建立還有一段傳奇的歷史。
安德烈亞斯·維薩留斯是尼德蘭是一位著名的醫生、解剖學家,他在巴黎大學就讀時,教授們并不鼓勵學生動手做解剖實驗,而是僅以蓋侖的理論為前提講解書本上的知識,涉及的解剖結構也僅限于豬、狗、羊等家畜。
維薩留斯不滿足于僅僅從書本上獲取知識,但是當時的教會堅持教義上的說法,認為人體是上帝最完善的設計,即便是死人的尸體也不能被切割,而且法律還規定,盜尸者將被處以極刑。
于是,維薩留斯便找了一間荒廢已久的地窖作為實驗室,到無主的墓地盜挖尸體或從絞架上偷取無人認領的犯人尸體,拖回地窖進行解剖。16世紀的人們習慣用絞刑來處理罪大惡極的犯人,比利時盧萬城外就有一座專門處死犯人的絞刑架。被行刑的犯人一般會有家屬來料理尸首,不過,也有一部分罪犯的尸體出于各種原因,沒有人認領而一直掛在絞架上,這種“新鮮”的尸體是維薩留斯最好的解剖素材。
在實際解剖中,維薩留斯發現人體的結構與蓋侖書中的描述有很多出入,但是迫于現實的壓力,他又不能將解剖尸體的實踐結果說出來,結果因為常常與教授發生爭執,而最終沒能拿到巴黎大學的學位。
隨后,維薩留斯又前往帕多瓦大學求學,并在1537年被該校聘任為解剖教師。1543年,哥白尼的革命著作震驚世界的同時,維薩留斯發表了他的偉大著作——《論人體構造》,就人體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經,腹部和胸部內臟和大腦結構進行了詳細論述,為近代醫學的發展開辟了全新的道路,他也被后人稱為“解剖學之父”。
不幸的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神學占據了主導地位,由于維薩留斯進行了被教會所禁止的人體解剖,并且通過研究明確地指出了蓋侖著作的錯誤,以致因觸犯了教會的權威而遭到了社會的指責和教會的迫害,最終死于流亡路上。
維薩留斯用生命詮釋了真理,為后來生物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科學小鏈接:目前的科學研究證明,構成人體結構的基本功能單位是細胞,而細胞與細胞之間又存在著細胞質(纖維、基質和流體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