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先生將自己的心作為一面鏡子,回憶自己一路走來九十多年的歷程,在強調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同時,亦抒發了自己對過去的日子、人的懷念,可謂是感悟良多。
時間點點滴滴地流淌,終有一天,縱然有太多的依戀和不舍,我們也會離開這個世界。所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季羨林散文精選集◆最新典藏版
國學大師回憶生活歷程感悟光陰不可輕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代表作品:《牛棚雜憶》《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病榻雜記》《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等。
第一輯 北京憶舊
芝蘭之室
記北大1930年入學考試
我和北大
我看北大
我和北大圖書館
清華頌
清華夢憶
燕園盛夏
春歸燕園
清塘荷韻
夢縈未名湖
夢縈水木清華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
北京憶舊
漢城憶燕園
黎明前的北京
我愛北京
在清華大學念書的時候
溫馨的回憶
第二輯 心安即榴地
年
回憶
寂寞
老人
Wala
西諦先生
我寫我
做真實的自己
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目中無人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回到歷史中去
觀劇
去故國——歐游散記之一
表的喜劇——歐游散記之一
聽詩——歐游散記之一
一個老留學生的話
第三輯 一寸光陰不可輕
時間
一寸光陰不可輕
一進西苑醫院
西苑二進宮
三進宮
十年回顧
談老年
追憶哈隆教授
紀念一位德國學者西克靈教授
天上人間
天竺心影
如何利用時間
夢游21世紀
對未來的懸思
芝蘭之室
我喜歡綠色的東西,我覺得,綠色是生命的顏色,即使是在冬天,我在屋里總要擺上幾盆花草,如君子蘭之類。舊歷元旦前后,我一定要設法弄到幾盆水仙,眼睛里看到的是翠綠的葉子,鼻子里聞到的是氤氳的幽香,我顧而樂之,心曠神怡。
今年當然不會是例外。友人送給我幾盆水仙,擺在窗臺上。下面是一張極大的書桌,把我同窗臺隔開。大概是由于距離遠了一點,我只見綠葉,不聞花香,頗以為憾。
今天早晨,我一走進書房,驀地一陣濃烈的香氣直透鼻官。我愕然一愣,一剎那間,我意識到,這是從水仙花那里流過來的。我坐下,照例爬我的格子。我在潛意識里感到,既然剛才能聞到花香,這就證明,花香是客觀存在著的,而且還不會是瞬間的而是長時間的存在。可是,事實上,在那愕然一愣之后,水仙花香神秘地消逝了,我鼻子再也聞不到什么了。
這是什么原因呢?
我又陷入了想入非非中。
中國古代《孔子家語》中就有幾句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我在這里關心的不是“化”與“不化”的問題,而是“久而不聞其香”。剛才水仙花給我的感受,就正是“久而不聞其香”。可見這樣的感受,古人早已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