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是金融專業的基礎理論課,也是教育部指定的經濟管理類八門核心課程之一,既是一門有內在邏輯的理論學科,也是一門對實踐有著很強指導性的課程,是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活動和運行機制及其各主體行為規律的科學。這門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加大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及教材建設,是適應新形勢下應用拓展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項重要工作。
金融學作為教育部指定的經濟管理類八門核心課程之一,其前身是貨幣銀行學,教育部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把貨幣銀行學作為經管類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但隨著金融學教學的深入,我們感到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適合于地方應用型高等院校經管各專業的《金融學》教材建設嚴重滯后。在教育定位上,應用型本科教育強調教育的應用性,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但是,作為知識傳承載體的教材建設遠遠滯后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目前,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沿用研究型本科教育的教材。這些教材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尤其注重理論知識的深度要達到一定的標準,以符合培養研究型人才的需求;相應地,因缺乏實踐性內容,這些教材不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在培養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上,嚴重不足。同時,由于與實踐脫節,教材內容更新遲緩,比如,案例資料的陳舊是很多既有教材的通病。
為此,我們決定加強教材建設,為“應用型本科”教學量體裁衣,開發有別于研究型本科和高職高專的、帶有自身教學特色的、“厚基礎、寬口徑、多方向、強能力”(“厚基礎、寬口徑”是應用型本科人才與高職高專人才的區別,“多方向、強能力”體現了應用型本科人才與研究型或學術型本科人才的區別)的應用型本科教材。教材的建設應該服務于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第一節 貨幣概述
一、貨幣的起源及定義
二、貨幣形式的發展
三、貨幣流通
四、貨幣的職能
第二節 貨幣制度
一、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
二、貨幣制度的演變
三、我國現行的貨幣制度
四、國際貨幣制度
五、區域性貨幣制度
第三節 當代信用貨幣的層次劃分
一、信用貨幣層次劃分的意義
二、信用貨幣層次劃分的依據
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層次劃分
四、我國貨幣層次的劃分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信用與利息
第一節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含義
二、高利貸信用
第二節 信用形式
一、商業信用
二、銀行信用
……
第三章 金融市場
第四章 金融機構體系
第五章 貨幣均衡理論
第六章 貨幣政策調控
第七章 投資理財
第八章 風險管理
第九章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
第十章 國際金融概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