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先生作為享譽海內外的國學家、著名的語言學家、翻譯家等,素有“國寶”之稱,然后在病榻上,卻寫下《辭“國學大師”》《辭“學界泰斗”》《辭“國寶”》三篇文章,摘下頭上的桂冠。
季羨林先生自2001年底住院后,在病榻上撰寫了這些文字,其中包含了其對故人的懷念和對生死觀、思想道德等諸多方面的感想。
文章中處處洋溢著季羨林先生筆耕不輟的精神,清晰地再現了季羨林先生是如何與病魔搏斗,樂觀豁達地面對生活。
季羨林(1911.8.6—2009.7.11),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代表作品:《牛棚雜憶》《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病榻雜記》《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等。
001 小引
004 病房雜憶
012 醫生也要向病人學點什么
015 在病中
045 辭“國學大師”
047 辭學界(術)泰斗
049 辭“國寶”
059 對未來的懸思
061 李恒進大夫
063 回家
068 “三進宮”
075 護士長
078 一幕小鬧劇
080 笑著走
082 輸液
084 安裝心臟起搏器
085 中西醫學的結合問題
088 常建的—首詩
090 漫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贈301醫院宋守禮大夫
092 白衣天使新贊
095 座右銘(老年時期)
096 贈301醫院
097 贈中石
098 封筆問題
100 論包裝
102 一個值得擔憂的現象——再論包裝
105 一點關于“美”化的杞憂
107 對廣告的逆反心理
110 給“拆”字亮紅燈
112 從小康談起
114 漫談消費
119 論怪論
121 論“據理力爭”
125 公德(一)
127 公德(二)
129 公德(三)
131 公德(四)
133 真理愈辨愈明嗎
136 同胞們說話聲音放低一點
138 糊涂一點,瀟灑一點
141 難得糊涂
144 我的座右銘
146 我的懷舊觀
149 我的美人觀
154 老年四“得”
156 老年十忌
174 時間
178 老年談老
183 九三述懷
189 九十五歲初度
193 虎年抒懷
200 狗年元旦抒懷
202 漫談“再少”問題
204 泰山頌
206 在“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表彰大會上的書面發言
小引
半年以前,我已經運交華蓋。一進羊年,對別人是三羊開泰,對我則是三羊開災,三羊開病。沒有能夠看到池塘生春草,沒有能夠看到樓旁小土山上露出一絲綠意,更談不到什么“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了。我病倒了,被送進了301醫院。到今天已經一百多天,不但春天已過,夏天也好像早已開始了。
春天是復蘇,是醒悟,是希望,是光明。這幾種東西都是人見人愛的,因此沒有人不愛春天,我當然不能例外。
但是我有一個怪的想法,想參與春天的到來。春來春去,天地常規,人怎么能參與呢?我的意思并不是想去干預,我只是想利用自己的五官四肢的某一部分去感知春天的到來。古人詩: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詩人的春天是嗅出來的。在過去的91年中,我大概每年都通過我的某一個感官,感知春天的到來,心中充滿了喜悅和光明,眼前有無限的希望。偏偏今年出了婁子,沒有能感知到春天的到來,就進了醫院。
我有一個優點(有時也是缺點),就是永遠不讓腦海停止活動。在初進醫院的時候,忙于同病魔做斗爭,沒有想多少東西。病勢一稍緩,腦海又活動起來了。全身讓人感到舒服的地方,幾乎沒有,獨獨思維偏不糊涂。除了有時還遺憾春天的逝去以外,腦袋里想了好多好多的東西。特別是在輸液時,有六七大瓶藥水高高地掛在自己頭頂上,這有極大的威懾力,自己心里想:這夠你吃四五個小時的了。我還想到許許多多別的事情,包括古代的詩詞。我于是想寫一些文章,不是記錄自己的醫療過程,而是記錄自己想到的東西。結果文章確實寫了不少。現在把這些文章收集起來,編成了一個集子,名之曰《病榻雜記》,送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