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是一門系統研究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各類社會組織(如工商企業、學校、醫院、政府機關、群眾團體等)都需要進行管理活動,其管理活動都有一定的客觀規律性。人們從豐富的管理實踐活動中發現的普遍規律以及反映規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等,就構成了管理學的內容。管理學所闡述的內容適用于各類社會組織,不過由于管理在工商企業中發展得更為充分、完備和系統,所以在學科內容上比較側重于工商企業。
管理學科門類很多,應當形成學科體系。管理學由于集中研究適用于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就成為了這個學科體系的基礎。在它之上,才建立第二層次、第三層次等比較專門的管理學科,如企業管理學、學校管理學、醫院管理學、政府機關管理學等,更緊密地結合并滿足各類組織、各項業務活動的特殊需要。因此,學習管理一般可以從管理學這門基礎學科開始。
管理學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是一門系統研究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各類社會組織(如工商企業、學校、醫院、政府機關、群眾團體等)都需要進行管理活動,其管理活動都有一定的客觀規律性。人們從豐富的管理實踐活動中發現的普遍規律以及反映規律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等,就構成了管理學的內容。管理學所闡述的內容適用于各類社會組織,不過由于管理在工商企業中發展得更為充分、完備和系統,所以在學科內容上比較側重于工商企業。
管理學科門類很多,應當形成學科體系。管理學由于集中研究適用于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就成為了這個學科體系的基礎。在它之上,才建立第二層次、第三層次等比較專門的管理學科,如企業管理學、學校管理學、醫院管理學、政府機關管理學等,更緊密地結合并滿足各類組織于各項業務活動的特殊需要。因此,學習管理一般可以從管理學這門基礎學科開始。
本書是1995年編寫、已經過2001年和2004年兩次修訂的《管理學》的修訂本。這次修訂,我們根據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國內外的新情況、新理論,對第三、五、七、十一、十二章作了較大的修改,并為每章新增了一個案例,以適應案例教學的需要。這些案例絕大部分來自我國的現實生活,而且短小精悍、方便應用(字數都在1000字左右),教師可自由選擇(當然也可以在這些案例之外另選其他案例)。
上篇 總論篇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一、管理的由來
二、管理的概念
三、管理的重要作用
第二節 管理的職能和性質
一、管理的職能
二、管理的性質
第三節 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二、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三、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四、本書內容勾勒
復習討論題
案例:實現規范管理,爭創百年老店
第二章 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西方管理理論的形成
一、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古典管理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
三、科學管理理論
四、古典組織理論
五、行政組織理論
六、古典管理理論回顧
第二節 西方管理理論的發展
一、行為科學理論的產生和發展
二、現代管理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
三、系統學派的管理理論
四、決策學派的管理理論
五、經驗學派的管理理論
六、權變學派的管理理論
七、管理科學學派的管理理論
八、組織文化學派的管理理論
九、現代管理理論回顧
第三節 中國管理學的建設
一、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
二、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管理實踐和管理思想
三、建設中國管理學的要求
復習討論題
案例:失敗的管理者們共有的“錯覺”
第三章 組織的環境
第一節 組織的外部環境
一、組織外部環境對管理的影響
二、組織的一般環境
三、組織的特定環境
四、組織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第二節 組織的內部環境
一、組織內部環境因素
二、組織的使命
三、組織的資源
第三節 組織的社會責任和管理倫理
一、組織的社會責任
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做法
三、組織的管理倫理
復習討論題
案例:劉永好倡導的“光彩事業”
第四章 組織文化
第一節 組織文化的內容和特征
一、組織文化的內容
二、組織文化的特征
第二節 組織文化的作用
一、組織文化的正面作用
二、組織文化的負面影響
第三節 組織文化的形成和滲透
一、組織文化的形成
二、組織文化的滲透
三、國際化經營中的文化沖突及其解決
復習討論題
案例:同仁堂的奧秘
第五章 組織的決策
第一節 決策的概念與類型
一、決策的含義
二、決策的特征
三、決策的類型
第二節 決策的程序和原則
一、決策程序
二、決策的原則
三、決策的要求
第三節 決策方法
一、定性決策法
二、定量決策法
復習討論題
案例:萬向集團長盛不衰之道
下篇 職能篇
第六章 計劃
第一節 計劃的任務和內容
一、計劃職能的重要性
二、計劃工作的任務
三、計劃工作的內容
第二節 確定目標及其次序
一、目標的優先次序
二、目標的時間
三、目標的結構
四、組織目標的多元化
五、衡量目標的標準
第三節 目標管理
第四節 戰略規劃
一、戰略規劃的重要性
二、戰略規劃的焦點
三、戰略規劃的制訂
四、戰略規劃的執行
復習討論題
案例:新筑路橋公司的目標管理
第七章 組織
第一節 組織原則
一、組織的概念和內容
二、組織工作的原則
第二節 組織結構的設計
……
第八章 人事
第九章 領導
第十章 控制
第十一章 協調
第十二章 創新
結束語:未來管理的展望
參考文獻
上篇 總論篇
第一章 概論
管理活動由來已久,有共同勞動,就有管理。但管理學卻是一門較年輕的學科,它是對在管理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系列管理理論、原則、形式、方法、制度等的概括。我們學習管理學知識,是為了將其應用于管理工作,以加強和改善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本章將扼要地說明管理的由來、含義、作用、職能和性質,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性質和研究方法等,這些都是開始學習管理學時首先需要明確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一、管理的由來
管理活動自古以來就存在,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石器,沒有能力單獨同自然作斗爭,只有依靠群體的聯合力量和共同勞動,才能獲得生活資料,戰勝猛獸和自然災害,求得生存。因此,原始人就自然地在狹小的范圍內組織起來,以生產資料公有、集體勞動、產品平均分配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組成共同生產和生活的原始共同體。這種共同體開始是原始群,后來發展為氏族和部落。
在原始共同體內部,人們的勞動主要是簡單協作,但也實行按性別、年齡的自然分工。如青壯年男子主要從事狩獵、捕魚和抵御猛獸等活動,婦女則主要從事采集和原始農業、制作食物、縫制衣服、養老撫幼等活動。既然有了分工,共同體就需要對各人的活動作出安排,目的是為了在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時使人們的行動能協調一致,取得盡可能好的效果。同時,共同體發現,如果有一個人來專門負責向別人分派工作、部署工作任務、解決意見分歧,以保證組織不斷實現共同目標,那就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于是,共同體內最年長的或最聰明、最能干的人便成為組織中最早的領袖,擔負起上述分派工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