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DevOps [美] 羅伯特·本菲爾德 茹炳晟 于君澤 曹洪偉 劉驚驚 譯
定 價:¥79
中 教 價:¥47.40 (6.00折)
庫 存 數: 9
本書為IT服務交付團隊及其領導者撰寫,從精益思想和精益管理的視角,深入探討了DevOps方法的核心要素(如任務式指揮、摩擦、風險、態勢感知等),并結合實際案例,闡述了如何通過DevOps方法解決IT服務交付中的各種問題,如何在整個組織內改善信息流,從而向客戶的目標成果邁進。此外,本書還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工具和技巧,包括OODA循環、Cynefin框架、服務交付的成熟度模型和服務工程負責人等,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應用DevOps方法
本書恰是聚焦于復雜技術系統的交互方式、信息在組織中的流動方式以及決策的制定和執行方式,由此來改進工作方式和成果交付。這本書內容豐富,案例引入入勝。它在向讀者提出挑戰也給出了非常實用的建議。
前 言Preface按需交付服務從來都不容易。成功的交付是以一種符合客戶預期的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隱私性和成本效益的方式交付客戶所需的服務。無論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是 IT 服務,還是更傳統的快遞或電力公用事業服務,這都同樣適用。與傳統服務相比,IT 服務提供商因具有快速可部署的工具和云能力,在組織規模或物理位置方面受到的限制要少得多,F在小型 IT 服務提供商也能立即擴展規模,應對全球幾乎任何已識別的市場需求。然而,由于在交付服務和管理服務方面存在認知差距,IT服務提供商很難做到可預測和可靠地交付符合客戶期望的服務。隨著 IT 服務體系變得越來越復雜,確定服務組件和交付生態系統之間的動態關系是否符合客戶預期便越發困難,更別提確保這些動態關系完全符合預期了。交付團隊沒有采取措施提高對這些動態關系的認識和理解,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其他因素上,如提高交付速度、使用最新的云技術和架構方法,或采用當前最流行的流程或方法。這樣做反而造成了上述動態關系和客戶預期的進一步脫節。隨著脫節日益嚴重,交付團隊聲稱所能提供的服務與實際交付的服務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團隊也不再能做出有效決策。為了彌合差距,交付團隊又會進一步增加流程,使用更多的工具,然而這對于有效彌合差距并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得交付團隊提供的服務離滿足客戶期望的目標越來越遠。這時交付團隊就需要學會洞察。學會洞察學會洞察是為了提高交付團隊的態勢感知能力,這能讓團隊中的每個人仿佛獲得了一種從未知曉的新感官或超能力。本書的首要目標就是幫助交付團隊彌合認知差距,交付能讓客戶實現預期目標的服務。本書主要面向深入交付服務第一線的人員(如軟件開發人員和IT運營人員)以及負責創建和指導交付團隊的管理者與領導者。對于第一線人員,首先要確定工作目標,以確保交付成果與客戶預期成果的一致性;其次是提高交付能力,優化決策,增強行動的有效性。對于交付團隊的管理者和領導者,首先要找出傳統管理方法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其次是學習任務式指揮,以及激勵和支持團隊成員的方法,從而有效地實現團隊目標。通過閱讀本書,他們將能夠提高態勢感知能力,增強信息流質量,從而做出更好的交付決策,使服務滿足客戶的目標。本書結構本書在內容邏輯上分為三部分。第1、2章為第一部分,介紹了如何應對IT服務交付中的問題。該部分描述了IT服務從業者過于關注消除交付摩擦和降低交付風險的問題,這反而使得他們的態勢感知能力,以及學習和改進的能力下滑。了解這個問題對于任何IT服務交付組織都很重要,尤其對于那些希望實現DevOps承諾的組織。第3~7章為第二部分,詳細講解了服務交付中每個關鍵要素及其所起的作用,該部分探討了這些要素的重要性、要素被誤用的場景,以及誤用對服務交付和團隊的后果。我個人認為這是本書中最重要的部分。第8~14章為第三部分,該部分是提高服務交付效果的實用指南。這部分內容包括如何判斷團隊的成熟度,確保關鍵要素到位以實現連貫有效的交付;還提供了一些建議,關于如何組織和管理工作流程、構建與部署儀表化和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采用法律法規要求的治理方式。
作者介紹
羅伯特·本菲爾德(Robert Benefield) 早期在硅谷創立公司,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技術領袖,大型跨國公司高層管理者,具有數十年交付穩健的按需服務經驗,涉足互聯網、銀行業、證券交易、醫療和制藥、能源、電信等眾多領域。他始終熱衷于學習和與他人合作,發揮著重要影響力。
譯者簡介
茹炳晟,騰訊Tech Lead,騰訊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計算機學會(CCF)TF研發效能SIG主席,軟件研發效能度量規范標準核心編寫專家,中國商業聯合會互聯網應用技術委員會智庫專家,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TC608云計算標準和開源推進委員會云上軟件工程工作組副組長,多本技術暢銷書作者。著作有《測試工程師全棧技術進階與實踐》《軟件研發效能提升之美》《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原理與實戰》《高效自動化測試平臺:設計與開發實戰》《軟件研發效能提升實踐》和《軟件研發效能權威指南》等,譯作有《持續架構實踐》和《現代軟件工程》等。國內外各大技術峰會的聯席主席,出品人和Keynote演講嘉賓。公眾號茹炳晟聊軟件研發主理人。
于君澤,20年電信企業系統和互聯網領域研發經驗。有豐富的研發中心建設經驗,包括從0到1構建技術團隊,業務規模從千筆交易/日發展到數十萬筆交易/秒。對分布式架構、研發管理和內建質量較有興趣。運營公眾號技術瑣話,《深入分布式緩存》《程序員的三門課》作者之一。發起公益性技術社群中生代技術并已舉辦線上線下活動數百期。工作外熱心構建西部地區的技術氛圍,并為塑造成都在全國的IT行業影響力貢獻綿薄之力。
曹洪偉,百度DuerOS原首席布道師,渡鴉科技原CTO,目前任聯想諾諦智能首席架構師,從事基于大模型的應用系統研發。20多年軟硬件產研經驗,擁有50多項國內外專利,著有《BREW進階與精通》,《一書讀懂物聯網》和《深入分布式緩存》的聯合作者,《持續架構》《語音優先》《計算機網絡問題與解決方案》《區塊鏈應用開發實戰》《基于混合方法的自然語言處理》等書的共同譯者,日常維護著公眾號wireless_com和CSDN同名博客。
劉驚驚,現任coupang電商平臺組架構師,先后就職于電商和金融行業的多家大型企業,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業務系統架構經驗。對于電商系統的各個模塊均有一定的涉獵和研究。平時喜歡研究代碼技術、架構理論等方面。
Contents目 錄譯者序前言第1章 應對IT服務交付中的問題 11.1 減少交付摩擦 21.2 管理服務交付風險 41.3 開啟DevOps之旅 6第2章 決策 82.1 決策過程 82.2 OODA循環 92.3 決策要素 102.4 決策改進 20參考文獻 21第3章 任務式指揮 223.1 任務式指揮的目的 223.2 任務式指揮的組成 233.3 任務式指揮的組織影響 29第4章 摩擦 304.1 三種浪費形式 314.2 大局觀 50參考文獻 51第5章 風險 525.1 用Cynefin框架進行決策 535.2 重新認識風險管理 57參考文獻 60第6章 態勢感知 616.1 心智模型 626.2 認知偏差 636.3 獲得更好的態勢感知 646.4 框架 646.5 信息流 676.6 分析與改進 71參考文獻 72第7章 踏上DevOps之旅 737.1 服務交付挑戰 767.2 走出服務交付困境 78第8章 服務交付的成熟度模型和服務工程負責人 828.1 服務交付的成熟度模型 838.2 服務工程負責人 928.3 需要注意的挑戰 96參考文獻 99第9章 自動化 1009.1 工具與生態系統的條件 1009.2 營造可持續的環境 1029.3 工具與自動化工程 113參考文獻 115第10章 數據和可觀測性 11610.1 確定正確的數據 11710.2 讓生態系統變得可觀測 12310.3 案例 133參考文獻 137第11章 工作流程 13811.1 工作流程與態勢感知 13811.2 通過流程來管理工作 13911.3 有組織地管理工作 14011.4 黑洞任務 14011.5 可視化流程 14511.6 任務卡片 15011.7 計數看板 15111.8 看板的使用方式 15311.9 兩個問題 15311.10 限制進行中的工作 15511.11 工作流程看板的局限 155第12章 隊列大師 15712.1 角色機制 15812.2 日不落模式 16012.3 挑戰 163第13章 溝通機制 16713.1 達成共識 16713.2 同步和改進 16913.3 戰略評審 181第14章 治理 18614.1 成功治理的關鍵因素 18614.2 常見的治理錯誤 19014.3 有效的DevOps治理技巧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