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蘇建、周云亨、葉瑞克編著的《全球可持續能源競爭力報告(2015)》旨在對全球可持續能源發展及其競爭力進行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對太陽能、風能、水電、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持續能源在全球主要國家的發展現狀及其開發前景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過設計和建構一個科學的量化分析指標體系,對各國的可持續能源競爭力進行綜合評估與比較。其中著力解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可持續能源相對于傳統化石能源的竟爭力;二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可持續能源領域的競爭力。
本研究期望達到以下目標:首先,不僅追蹤G20國家可持續能源政策和融資活動.也對這些國家可持續能源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可為潛在的投資者提供產業發展水平的**資訊。其次,為全球可持續能源發展樹立標桿,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評估框架和備選方案.鼓勵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制定與自身資源稟賦、經濟發展階段以及競爭優勢相符的可持續能源發展戰略。*后,成為一份引領中國可持續能源發展,影響政府和其他機構的政策議程,指導地區及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工具手冊,為各級政府的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可持續能源發展目標及評估提供參考。
郭蘇建,198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獲碩士學位。曾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后赴美留學,獲田納西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現任教育部“長江學者”,浙江省“千人計劃”,浙江大學環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終身教授、美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中國政治學會前會長。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比較政治學與中國政治.比較政治經濟學,可持續能源與環境.治理理論、民主轉型.經濟轉型等。主要學術成果包括數十篇中英文期刊論文及20部學術著作和編著,如:《全球可持續能源競爭力報告》,《民主轉型:模式與后果》,《中國國家一社會關系與治理》,《中國政治與政府:權利、意識形態和組織》,《政治學與中國政治研究:學科發展現狀評析》,《中國市民社會與治理》,《重塑合法性:中外經驗》,《中國探索善治》,《環境保護政策:美中西部地區比較》,《中國環境危機:國內應對與國際影響》,《正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國》,《和諧世界與中國新外交政策》。《中國外交的新視角》,《亞洲社會主義國家轉型政治經濟學》,《二十一世紀中國和平崛起的內外條件》,等等。
一、可持續能源競爭力概念及文獻綜述
(一)可持續發展與能源的可持續性
(二)可持續能源相關概念及其評估體系
(三)競爭力與產業競爭力
(四)可持續能源競爭力
(五)理論與創新
二、指標體系的理論分析框架
(一)“鉆石模型”的引人
(二)“鉆石模型”的修正
(三)理論分析框架的構建
三、可持續能源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評價體系指標編制原則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四、指標權重確定和指數統計測算
(一)指標權重確定及其方法
(二)指數統計測算及方法
五、各國可持續能源競爭力指數分析
(一)各國可持續能源競爭力排序
(二)可持續能源競爭力指標橫向比較分析
(三)各國競爭力表現分析
六、中國可持續能源發展政策建議
(一)加強可持續能源發展的全局戰略管理
(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巾的決定性作用
(三)終端應用與科技創新同步推進
(四)統籌可持續能源系統發展
參考文獻
附件:全球可持續能源競爭力評價指標權重專家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