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八章,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研發縱向關系、企業橫向并購、產業集群與產業轉移、企業合作方式與研發外溢、城市與產業規劃、政府干預與房地產企業策略行為等。本書以幫助讀者運用博弈論等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邏輯結構清晰,按照由微觀到中觀再到宏觀的研究范式,對產業結構、產業集聚和轉移、產業政策以及產業的規劃調整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本書以幫助讀者運用博弈論等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邏輯結構清晰,按照由微觀到中觀再到宏觀的研究范式,對產業結構、產業集聚和轉移、產業政策以及產業的規劃調整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趙凱,法國經濟學博士,現為華僑大學數量經濟研究院、統計學院、現代應用統計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學、博弈論、計量方法與應用,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及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論文近10篇,在德國LAP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1部。曾在法國留學工作十余年,曾獲法國教育部優秀碩士榮譽和優秀博士論文獎,擔任法國經濟科學協會成員(2012年至今),法國曼恩大學科學理事會成員(2009—2012),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重點實驗室TEPP-GAINS(CNRS3126)研究成員(2008—2013)。
第1章企業研發縱向關系及產業集群效應分析
1.1引言
1.2相關研究評述
1.2.1技術創新及采用
1.2.2縱向合作研發行為
1.2.3產業集群
1.3模型
1.3.1上游企業
1.3.2下游企業
1.4均衡
1.4.1下游企業均衡
1.4.2上游企業均衡
1.5上下游企業行為
1.5.1上游企業行為
1.5.2下游企業行為
1.6結論與建議
第2章企業橫向并購及政府并購控制
2.1引言
2.2模型
2.2.1基準情況
2.2.2并購可能情形
2.3并購分析
2.3.1企業并購動機
2.3.2并購事后實際盈利
2.4福利分析和政策建議
2.4.1事前社會福利與事前干預
2.4.2事前消費者剩余與反壟斷標準
2.4.3事后社會福利與事后干預
2.4.4事后消費者剩余及并購控制指導
2.5總結
第3章產業集群與產業轉移
3.1引言
3.2模型
3.2.1消費
3.2.2生產
3.2.3研發
3.2.4勞動力市場
3.2.5政府稅收和補貼政策
3.3均衡研究
3.3.1經濟增長率與研發投資均衡
3.3.2區域收入差異及收入均衡
3.3.3資本密集型產業中企業分布均衡
3.4福利研究
3.5最優稅率研究(數值模擬)
3.6總結
第4章企業合作方式、產品差異與研發外溢
4.1引言
4.2模型
4.2.1模型假設
4.2.2四種可能情況的均衡
4.3可能情況的均衡比較
4.3.1研發投入
4.3.2產出與消費者剩余
4.3.3利潤
4.3.4社會福利
4.3.5并購控制:消費者福利標準和社會總福利標準
4.4合作的穩定性分析——重復博弈
4.5結語
第5章城市與產業規劃研究——基于雙層匹配理論
5.1引言
5.2模型
5.2.1空崗失業匹配 (匹配Ⅰ)
5.2.2勞動者能力崗位技能要求匹配 (匹配Ⅱ)
5.2.3勞動力和企業的分布結構
5.2.4跨期利潤函數
5.2.5失業率
5.2.6工資議價及剩余分配原則
5.2.7房地產市場和居住分布結構
5.2.8穩態均衡
5.3政策制度及其可行性分析
5.3.1交通補助政策
5.3.2勞動者培訓與政府資助企業
5.3.3社會福利住房與公共設施
5.3.4住房稅
5.3.5政策影響總結
5.4總結
第6章政府干預與房地產企業策略行為
6.1引言
6.2理論模型
6.2.1開發商類型
6.2.2商品住宅最低質量與建造成本
6.2.3房地產住宅市場
6.2.4房企的策略行為
6.2.5房企利潤函數
6.3市場均衡
6.3.1基準情況
6.3.2混合市場
6.4政府干預
6.5總結與政策建議
第7章政府支持與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研究
7.1引言
7.2模型
7.2.1假設
7.2.2基準契約
7.2.3附加服務契約
7.3契約比較分析
7.3.1契約對項目供給和需求的作用
7.3.2效率研究
7.4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8章“政府企業”優化排污權分配的研究
8.1引言
8.2模型
8.2.1企業行為
8.2.2政府行為
8.3情況比較(完全信息Vs.不完全信息)
8.3.1完全信息(complete information, CI)
8.3.2不完全信息(incomplete information, II)
8.3.3情況比較
8.4總結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質量改善
附錄2質量惡化
附錄3追隨者企業的最優反應函數
附錄4領導者企業的最優反應函數和均衡產量
附錄5實際利潤與期望利潤
附錄6兩個追隨者企業并購
附錄7δiWsup
附錄8證明
附錄9社會最優研發投入水平
附錄10企業背叛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