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作《春秋》。他的學生把孔子的言行記錄下來,作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著名經(jīng)典之一。孔子被世人尊稱為“大成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的精神,簡而言之,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孝是一切人倫的根本,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起源。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從孝敬父母開始,進而擴展到愛兄弟、愛親戚、愛鄰里鄉(xiāng)黨、愛朋友、愛人民、愛國家、愛全世界。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礎(chǔ),就是孝道教育,是愛的教育。
孝養(yǎng)父母,進而奉事師長。孝道是根,師道是本,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建立在孝道和師道的基礎(chǔ)上,人人孝親尊師,友愛兄弟朋友,推己及人,人與人之間才能和睦相處,社會才會安定,進而能化解種種沖突,維護世界和平。
中國古人教孩子,從小就教他這些正確的觀念,他將來長大就是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觀念的人,他不會為非作歹,起心動念一定是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為全世界,真的是建大功、立大業(yè)。因此,要造福人類,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倡倫理道德圣賢教育,從而為人類世界締造真善美慧的幸福生活。這就是中華民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博大學問之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堅定文化自信,事關(guān)國運興衰、文化安全,事關(guān)民族精神獨立性。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秉承以上理念,北京親仁書屋為廣大青少年,也為對中華文化有興趣的外國朋友,奉獻一套高品質(zhì)的中華文化繪本。這套繪本包括:《軒轅黃帝——華夏人文初祖》《孔子——大成至圣先師》《圣門桃李——孔子弟子們的故事》《孟子——儒家亞圣》《老子——道家祖師》《莊子——道家賢哲》《玄奘大師——中印文化使者》《惠能大師——禪宗六祖》《王陽明——心學大成》《中醫(yī)圣賢故事》等。
《孔子——大成至圣先師》前言天縱之圣,木鐸聲響
魯國武士叔梁紇
力托懸門,拯救戰(zhàn)友
防邑突圍戰(zhàn)
郊游遇顏氏女
求婚與家世
允嫁
尼丘山祈禱
孔子誕生
取名孔丘
孔父逝世
遷居
相依為命
禮樂文化
嬉戲俎豆
問禮太廟,謙虛向?qū)W
初心立志
畜牧專家
會計和管理員
儒者司儀
五父之衢
合葬父母,封土建墳
陽虎的慰問
拒之門外
羞憤難當
奮發(fā)努力
娶親
國君的禮物
六藝的修養(yǎng):禮
六藝的修養(yǎng):樂
至誠感通
六藝的修養(yǎng):射
六藝的修養(yǎng):御
六藝的修養(yǎng):識字、書寫
六藝的修養(yǎng):數(shù)
文武雙全,健壯威猛
興辦私學,有教無類
善良的教化
郯子的來訪
齊景公的問題
愚忠不是大義
亍產(chǎn)
權(quán)勢再大也要遵紀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