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創新課題“社會結構轉型與文明塑造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本書由劉余莉教授在“學習強國”和“人民網”等權威媒體關于傳統文化的講座整理而成,一共十五講。
圍繞“志于道:如何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這一主題,厘清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思想脈絡,并聯系當前的社會現實,從傳統文化與人生幸福、安身立命、心理調適、中國式管理、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可為當今各階層人士修身齊家、管理企業、治國理政的重要參考。
中華傳統文化是志于道的文化,是求智慧的文化,是躬行實踐的文化,我們要“學儒”而不僅僅是搞“儒學”。
劉余莉教授作為一名學者,長期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教學和踐行。通過身行言教,使傳統文化活起來。
本書結合《儒家倫理與美德倫理》閱讀,對中華傳統文化會有更全面透徹的認識。(《儒家倫理與美德倫理》,劉余莉著,2020年9月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二者有共同點,均是圍繞“如何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這個主題,分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并深入剖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幫助我們樹立強大的文化自信。
二者也有不同點!度寮覀惱砼c美德倫理》是寫出來的,嚴謹深刻,通過中西文化的對比,凸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志于道:如何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是講出來的,通俗易懂,聯系當前中國的社會現實,從多個角度剖析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個側重理論,一個側重實踐,但最終引領我們指向一處:中華傳統文化是志于道的文化,是求智慧的文化,是躬行實踐的文化。不要把它當知識來學,我們要“學儒”而不僅僅是搞“儒學”。
同樣的,我們讀這兩本書,不要當知識來學。那應該怎樣讀?讀一句書,便要反之于身,我能如是否?做一件事,便要合之于書,古人是如何?這才是讀書。如此讀書,便離幸福生活近了一步。
1973年生,內蒙古赤峰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群書治要》傳承委員會主任,中國倫理學會理事,《人民網?理論版》文化教育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士、碩士,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系博士后,美國耶魯大學、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曾應邀到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以及中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地進行學術訪問,圍繞“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當代價值”等問題進行了演講和研討。2015、2016、2017年連續三年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就“從《群書治要》看圣賢教育的重要性”“如何進行道德教育”“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等問題進行主題演講,助推“東學西漸”。
中文代表著作為《儒家倫理與美德倫理》《平治天下》《〈群書治要〉的領導智慧》《政德》《半部〈論語〉治天下》《〈群書治要〉十講》《心態即命運:正說傳統人生智慧》《大家都學感應篇》《通往自我覺醒之路》《志于道:如何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等,主編大型叢書《〈群書治要〉校訂本》(宣紙版)、《〈群書治要〉譯注》(精裝10冊)、《文白對照〈群書治要〉》,F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群書治要〉中的德福觀研究》(一般項目)。
目錄
第一講 認識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一、什么是傳統文化?
二、傳統文化是否過時了?
三、傳統文化是愚民的精神鴉片嗎?
第二講 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
一、治國之道:富之教之
二、管理之道:禮主刑輔
三、致富之道:德本財末
四、理財之道:財散人聚
五、道中之道:正己化人
第三講 傳統文化與心理調適
一、掌握選擇的自由—心理失衡的主觀原因與調適原則
二、面對挫折時的心理調適
三、處理壓力時的心理調適
第四講 傳統文化與立德樹人
一、教育的含義:長善救失
二、教育的目的:回歸明德,志在圣賢
三、教育的功能:全面發展
四、教育的內容:深入圣賢經典和傳承禮樂文化
第五講 傳統文化與家風建設
一、勤儉治家之本
二、和順齊家之本
三、謹慎保家之本
四、詩書起家之本
五、忠孝傳家之本
第六講 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
一、一天之中不生氣惱
二、一天之中不出惡言
三、一天之中家庭和睦
第七講 傳統文化與官德修養
一、為什么必須重視官德修養
二、官德修養的主要內容
第八講 傳統文化與道德教育
一、道德教育是由四種教育組成的完整體系
二、強調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并通過制度予以保障
三、重視領導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
第九講 傳統文化與用人之道
一、用人的重要性
二、用人的原則和標準
第十講 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傳統文化中的宇宙觀:“一體”
二、“一體”的宇宙觀的理論基礎
第十一講 傳統文化,從根救起
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二、昭述祖德,傳承家風
三、紀念萬姓先祖,弘揚中國精神
第十二講 傳統文化與依法治國
一、為什么會出現禮法制度不明的情況?
二、制度更重要還是人更重要?
第十三講 傳統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傳統文化“變”與“不變”的辯證法
二、“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三、強國強在文化
四、傳統文化對于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哪些作用?
第十四講 孝敬為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言傳身教,正己化人
二、孝道的內涵
三、以孝道為基礎的一體宇宙觀
四、孝敬為本:孝親尊師是教育的根本
第十五講 以史為鑒,戒奢崇儉
一、侈則多欲,敗德喪身
二、走出“富不過三代”的怪圈
三、尚節儉以惜財用
四、國奢則示之以儉
附錄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一、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三、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