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宏觀的論述和微觀的專題研究形式,選擇前人較少探討的重要案例,從全球國際格局的演變、亞太地區國際格局的演變、大國之間的雙邊關系或多邊關系三個不同的方面,論述20世紀國際格局的演變與大國關系之間的互動狀態。全書除前言、導論之外,分為五編十章,在縱向上努力關注兩次世界大戰與冷戰所帶來的大國關系對國際格局的重大影響,在橫向上力圖涉及歐洲、美洲和亞洲重要大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危機處理等領域的重大決策,以及它們在建立國際組織、設計國際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本書希望能夠通過對多國、多邊檔案文獻的解讀與研究,在盡可能揭示一系列歷史細節乃至歷史真相的基礎上,對20世紀國際格局的演變做出新的解釋,并對當今的中國如何順勢而動。在大國關系演變、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的變革中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構建有利于中國的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提供一些重要啟示。
徐藍,首都師范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務委員,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及統編高中歷史教材總主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修訂組召集人之一。學術專長為世界史、世界近現代史、國際關系史。
第一編 國際格局演變的宏觀思考
第一章 20世紀國際格局的演變
第一節 “國際格局”概念界定
第二節 一戰與歐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動搖
第三節 二戰、冷戰與美蘇兩極格局的建立
第四節 兩極格局孕育的多極化趨勢
第五節 蘇聯的解體
第六節 冷戰后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第二編 20世紀前半期大國關系與國際格局、國際秩序的演變
第二章 傳統歐美大國關系與國際格局的變化
第一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德對巴格達鐵路修筑權的爭奪
第二節 一戰中的英法關系
第三節 1935年英法倫敦會談
第四節 英國海軍重拾“兩強標準”
第五節 二戰時期的加美安全關系
第三章 世界大戰與亞太國際秩序的演變
第一節 一戰與亞太國際格局的變化
第二節 一戰后的中國新外交
第三節 一戰后的日本與華盛頓體系
第四節 日本侵華戰爭及其失敗
第五節 從一戰到二戰、從亞太到世界:美國霸權的建立
第四章 圍繞建立二戰后國際經濟秩序的討論
第一節 英國“大膽戰略”的制定與實施
第二節 中國與1944年國際通商會議
第三編 20世紀后半期大國關系與國際格局演變
第五章 英國對冷戰中國際危機的處理
第一節 英國與第一次柏林危機
第二節 英國與第一次臺海危機
第三節 英國與柏林墻事件
第六章 美國與盟國的關系
第一節 杜勒斯—戴高樂會談與美法關系
第二節 美日返還沖繩施政權談判中的核密約問題
第三節 戰后加美安全關系
第四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國外交與國際格局演變
第七章 中歐關系的突破性發展
第一節 中國對瑞士政策與中瑞建交
第二節 中國對法國政策與中法建交
第三節 中法建交前后的臺灣對法“外交”
第八章 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
第一節 中美關系緩和與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
第二節 萬斯訪華與中美關系正常化
第三節 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九章 中國與二戰后的國際秩序
第一節 同盟國建立戰后國際秩序
第二節 戰后國際秩序的運作
第三節 新中國與戰后國際秩序
第五編 國際組織、國際格局、國際秩序
第十章 國際聯盟與聯合國
第一節 國際聯盟與一戰后的國際秩序
第二節 聯合國軍隊的構想及其命運
第三節 杜魯門政府眼中的蘇聯聯合國政策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