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專業教材:日常生活技能與環境改造(第2版)》涉及基礎和臨床的多方面內容,將所有內容分成三篇進行編寫。第一篇是日常生活技能總論,詳細介紹日常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障礙的主要表現和評定方法,重點介紹作業療法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及基本操作手法;第二篇是日常生活技能各論,針對造成日常生活活動障礙的常見疾病,分別介紹物理療法和作業療法的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的主要操作技術;第三篇是環境改造,簡要介紹我國無障礙環境改造的現狀,強調建立無障礙設施的意義,針對城市和農村的不同特點,提出一些具體的無障礙改造方案。
《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專業教材:日常生活技能與環境改造(第2版)》再版編寫過程中力爭達到既有可靠的理論依據,又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高等醫學院校康復治療專業教材:日常生活技能與環境改造(第2版)》編寫人員有一半是在臨床從事作業療法工作多年的專業治療師,他們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床經驗。
第一篇 日常生活技能總論
第一章 日常生活活動概論
第一節 日常生活活動的歷史與范圍
一、日常生活活動的歷史
二、日常生活活動的概念
三、日常生活活動的范圍-ADL APDL IADL EADL
第二節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獲得和自立
第三節 構成活動的要素
一、起居
一、進食
三、排泄
四、整容
五、入浴
六、更衣
七、交流
八、家務
九、健康管理
十、外出
十一、作息時間的安排
十二、公共設施的利用
第二章 日常生活活動障礙的國際分類
第一節 國際殘疾分類
一、病損
一、失能
三、殘障
第二節 國際殘疾分類的修訂
一、線性模型
一、多因素模型
三、ICF的概念
第三章 《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 ICF)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概述
一、ICF產生的背景與發展歷程
二、ICF的基本特點
三、ICF的應用領域
第二節 ICF有關功能、殘疾和健康的理論及WHO核心分類體系
一、ICF的理論模式
二、WHO家族分類的知識分類體系和標準體系
第三節 ICF分類體系和主要內容
一、ICF分類的結構特征
二、ICF的內容
第四節 ICF與作業療法
一、基于ICF的作業療法的理論架構
二、ICF與三種作業療法模式相聯系
三、ICF用于作業療法的個案管理
第四章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第一節 日常生活活動評定的主要內容
一、基礎性日常生活活動(BADL)
一、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三、日常生活活動評定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日常生活活動評定的主要方法
一、日常生活活動評定的目的
二、日常生活活動評定量表的選擇
三、常用的日常生活活動評定量表
四、日常生活活動評定的實施方法
五、日常生活活動評定的注意事項
第三節 功能獨立性評定(FIM)
第五章 日常生活活動障礙的解決途徑
第一節 日常生活活動及影響因素
一、影響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的自身因素
二、影響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的外部環境因素
第二節 ADL障礙表現與原因
一、進食障礙
二、修飾障礙
三、穿上衣障礙
四、穿褲子、鞋、襪障礙
五、洗澡障礙
六、如廁障礙
七、移動障礙
……
第二篇 日常生活技能各論
第三篇 環境改造
重視個人體驗
在ICF中重視個人體驗的重要性,如果個體在社會活動中悲觀、失望,有明顯的焦慮、抑郁,無繼續生存的愿望及信心,那么就會直接影響活動的參與能力,直接影響健康狀況。
(二)ICF有關功能、殘疾和健康的理論
1.ICF有關功能和殘疾的理論
在有關健康理論架構下,ICF首次建立了人類功能的理論架構。這種人類功能理論是針對所有人的終身的功能架構,它將人類功能作為一種中性的概念引入,成為與疾病相對應的概念,功能也是醫療服務所關注的對象,醫療干預不僅需要治療疾病,也需要對功能障礙進行干預,通過康復的手段,達到功能的最大化目標。這就為康復科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形成了基于功能的學科體系。
關于殘疾理論,歷史上有兩種典型的模式:一種是生物醫學模式,一種是社會模式。ICF建立了一種最新的和綜合性關于功能和殘疾的模式,即生物一心理一社會功能理論(如圖1-2所示)。“功能”包括了“身體功能和結構”、“活動”與“參與”,并且這種功能被認為與健康狀況、個人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相關聯。殘疾與功能是相對應的,它包括了損傷、活動受限和參與局限。“身體功能”被定義為身體系統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功能和“身體結構”,“身體結構”指人體的解剖學部分,例如器官、肢體及它們的組成部分。功能異常以及結構異常通常指的是一種損傷,被定義為結構(例如關節)或者功能上的一種顯著的差異或者是喪失,例如畸形。“活動”是由個體執行一項任務或者動作,并且代表了功能的個體方面。“參與”指的是把個體放入整個生活環境中,它代表了功能的社會方面。
2.ICF有關健康的理論
隨著人類對有關健康問題研究的深入,人們嘗試建立包括功能、殘疾和健康的一種大的健康理論架構。健康、功能和殘疾可能涉及的情形:包括不同的健康狀況,比如亞健康、長期病患、兒童身心缺陷等不同情況。對于老齡化所造成的疾病、功能障礙、身心缺陷等,這些不同的功能狀態,不僅可以從疾病和治療的角度加以認識和干預,更重要的是從功能和康復角度進行研究,通過功能恢復和功能代償來降低功能障礙,現代社會更加關注功能障礙所造成的日常生活問題,以及為具有功能障礙者提供何種社會性的支持,建立一個綜合性的健康和與健康相關的整體性干預模式。
健康與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環境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惡劣環境不僅可引發疾病,同樣也會造成功能障礙。因此,減少疾病發生、降低功能障礙、提高健康水平可以從環境干預的角度入手。
提高生活質量是健康的終極目標。一方面要預防和治愈疾病,另一方面對于有功能退化以及功能障礙的情況,要應用康復、環境干預的方法來降低功能障礙所造成的影響,提高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