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勞特和里斯兩位智者共同開創了定位理論,一舉打開了真正由外而內制定戰略的大門。通過與特勞特先生及其伙伴們直接而深厚的工作淵源,經歷超過 50 個中國戰略定位實戰案例的驗證,作者揭開了戰略定位的基因圖譜,提出了認知優勢、心智資源、常識與常識鏈、五種典型定位方向,以及戰略定位的成功路徑等一系列重要方法論。本書從定位為體,戰略為用的高度,揭示了戰略定位的運行機理,將定位理論引向新一代戰略的開山之作。
戰略定位三部曲是一套定位理論深度學習指南,率先完整闡述戰略定位系統
兩小時戰略素養(總序):關于定位理論,要想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方面做出深度解析,并精煉成一本只需兩小時就能讀完并理解到位的暢銷書,絕非易事。
反之,對于深度學習一種知識、一門學科而言,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卻是大多數學習者必不可少、必須親自跨越的一道門檻。2009年,特勞特(中國)全球總裁鄧德隆曾出版《2小時品牌素養》,堪稱中國版《定位》,近20年來,定位理論在引領中國企業戰略升級方面的最佳實踐,在應該大書特書的同時,更值得反復琢磨、細細咀嚼。因此,這套戰略定位三部曲才被我們越寫越厚、越究越深。
在我國,早在《定位》成為紅寶書之前,定位一詞早已深植人心,從消費品到技術品、從C端大牌到B端隱形冠軍、從商業到政治,從產業界到學術界,甚至從最高層級會議,到街頭巷尾日常聊聊人生,也都無處不在,似乎處處可用,居然從不被詬病,甚至總是頗顯智慧。然而,在定位已成口頭禪的當下,我們不禁要問:您說的是哪個定位?也許有人馬上要反問:難道還有兩個不同甚至相反的定位嗎?答案是確定的:真的有兩種顯著不同,甚至思維方式截然相反的定位產品端定位與顧客端定位,其背后蘊含的是我說了算與順應顧客的不同行為模式,實際上,我們內心早已埋藏著一種深深的隱憂此定位,非彼定位。而中國文字神奇之處就在于,明明口里同樣說著滾這個字,但其中包含的語義卻完全成為愛恨兩極,反之,類似知易行難和知難行易等,雖然字面語詞正好相反,卻恰似神交已久。
令人遺憾的是,當產業界忙于抓住機遇應對商戰、無暇顧及之時,本應以深度研究見長的學術界,居然也對定位概念的兩極化背離現象視而不見。自從邁克爾·波特提出競爭戰略以來,除了拾遺補缺之外,定位學派鮮有本質性的里程碑式學術成果。而波特關于戰略定位的產業內部思維,顯然已經無法代表定位學派的前沿。隨著商業競爭中的價值轉移,顧客選擇權帶來的談判地位在諸多領域陡然上升,甚至很多已經發展為一種決定性力量。正在產業端定位觀念受到技術迭代引發的普遍性沖擊時,顧客那雙上帝之手竟然距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我們的理論界卻依然停留在產業端定位觀念時代,
而定位之父杰克·特勞特和阿爾·里斯二位商業智者,在當時最大型企業間的慘烈競爭中做出深刻思索和反向創見,從而在顧客端定位方面提煉出定位理論,由此將心智認知嵌入商業競爭領域,為過度競爭的商業世界提供了顧客導向解決方案。他們不但將之踐行于指導企業營銷、品牌、戰略、管理、投資,而且從一開始就深深啟發了邁克爾·波特這樣的戰略學界大師。
我們堅信,在對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不懈底層追問下,在萬物一系求存爭奪戰中,學理之光終究不會被埋沒在經營實務的混亂迷霧里,并終將以仰望星空之后的鳥瞰視角,照亮企業家們的實踐苦旅。
我們三位雖非專業作者,但是我們在商戰中經歷了成功的喜悅和失敗帶來的慘痛教訓,這些已經成為一生難以磨滅的印記。在此,我們唯愿以實踐者、研究者、輔導員的熱情刨根問底。精于此道,以此為生;受益于斯,報答于斯。
蘇力軍 于雷 馬子珺
倒著讀定位(自序):如果想了解人生的真諦,我更愿意去請教一位 80 歲的老者,而不是詢問 40歲的中年人。為何?少壯工夫老始成。有關定位理論的早期論述,恰好是杰克·特勞特和阿爾·里斯20世紀 70
至 80 年代在人生半途的新發現。迄今為止,隨著時代變遷和經驗的積累,兩位大師用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將定位的思想和實踐感悟毫無保留地寫在累計超過 20 本的書里。直至21世紀第一個十年,有關定位理論的封筆之作《什么是戰略》,都始終秉持一以貫之的醒世恒言,也最終構筑起從觀念到思想、從理論到實踐的基本原則框架。定位本體雖然從未改變,但只有在戰略上啟用才能真正顯露出它的穿透力。也許,您是從第一本書《定位》開始讀起的,或者就此罷手,沒再讀定位體系的其他書籍,那么您是否考慮過:應該從兩位作者的最后一本書開始讀起,倒過來再重新讀一遍?
我們崇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然而在今天信息爆炸、內容平庸之作比比皆是且新興理論層出不窮的
年代,能夠恪守這一原則的人鳳毛麟角。正因如此,對定位理論偏見、淺見、誤解的言辭不絕于耳,甚至連某些名家也存在不客觀的評論,難怪人們陷入一讀就懂,一用就錯的尷尬境地。
倒著讀定位的方法,將帶領您聽取兩位大師窮其一生的企業經營、咨詢、著述的經驗,完整而透徹地理解定位對于商業社會的真正價值。其實,您只需真正從頭到尾、再從尾到頭地聽完兩位大師的完整勸告,真理自然明現。這可能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另一種方法。
謹以此書獻給我們共同的同事和朋友:鄧德隆、陳奇峰、火華強先生及其伙伴們。
蘇力軍
蘇力軍
特勞特伙伴(中國)戰略定位咨詢公司原高級戰略顧問、資深分析師,和君咨詢集團前合伙人,現任厚德戰略定位學院合伙人。早年曾任中國最大家電、通信及消費電子企業高管,之后成為職業戰略咨詢專家,為多個行業、眾多企業提供戰略定位咨詢,致力于新一代戰略定位理論的學術整理、研究、咨詢和實踐。
于雷
厚德戰略定位學院創始人兼院長,定位教育與中國式定位開創者,方太、OPPO戰略顧問。2008年,攜手定位之父杰克·特勞特先生開創戰略定位教育,并成立了全球首家定位教育機構厚德戰略定位研究院。2011年,出版《特勞特定位經典叢書》。結合多年的定位實踐,將定位咨詢升級為內訓式定位咨詢,為OPPO手機、方太廚電、Lily女裝、馬克華菲男裝、陳鵬鵬潮汕菜、倍輕松便攜按摩器、愛空間家裝、益海嘉里(金龍魚食用油)、南孚電池及德魯克管理學院、稻盛和夫(中國)管理顧問公司等幾十家機構提供定位咨詢服務。2014年,在清華大學共同發起成立華道人文交流中心 ,致力于結合中華傳統文化企業實踐和稻盛和夫先生以人心為本的管理,探索中國式定位體系。
馬子珺
厚德戰略定位研究院管理合伙人。曾就職于博洛尼集團,擁有十多年的營銷管理經驗,參與品牌定位落地系統構建,并通過一線戰略盤點為經營進行戰略賦能,搭建人才管理梯隊,而后加入愛空間家裝,負責全國24個分公司整體運營,一年半完成全國戰略定位升級,系統構建了標準化家裝戰略落地體系,推動全國業務增長25%。咨詢客戶包括但不限于方太廚電、愛空間家裝、陳鵬鵬潮汕菜、潤園四季椰子雞火鍋、倍輕松便攜式按摩器、愛達樂烘焙、幾素科技、摩羅科技等數十家企業。
戰略定位精要
第一章什么是定位
一、真的懂了嗎
二、給定位下個定義
三、定位不是產品定位
四、定位不是廣告語
五、定位不是新品類
六、定位是徹底的顧客視角
七、定位最關注認知
八、定位何以成為戰略
第二章定位引領戰略
一、競爭之盛
二、高層管理者的認知偏差
三、進入心智,贏得首選
四、定位決定營銷
五、定位牽引運營
六、定位鑄就文化
七、定位學派的新里程碑
八、略定位的工作任務
第三章定位原理(一)認知優勢
一、經營環境的變遷
二、新時期戰略的核心
三、問題越來越難解決
四、認知優勢
五、認知局限
第四章定位原理(二)心智資源
一、心智關閉與開啟
二、心智的基礎特性:先入為主
三、六大心智規律
四、心智規律與戰略機會的關系
五、認知如何形成
六、語言的預設作用
七、品牌是顧客選擇的常識
八、常識最堅固的心智資源
九、常識鏈心智認知的基因圖譜
十、打造品牌就是更新常識鏈
十一、調整認知,激發需求,提高有效供給
第五章五種典型定位方向
一、開創顧客的三個階段
二、定位戰略的三項研究
三、五種典型定位方向
第六章戰略路徑
一、顧客認知的不同階段
二、認知凸顯
三、代言品類
四、引領升級
五、多元聚焦
六、生態整合
第七章定位傳播
一、重提認知效率難題
二、詞語是建立認知的重要工具
三、傳播是建立認知的投資
四、警惕濫用廣告詞語
五、有效品牌故事的基本原則
六、最基礎的定位信息:名字
七、善用信任狀
參考文獻
定位:中國復盤
第一章開啟定位理論的中國式復盤
一、該復盤了
二、借助現象看趨勢
三、重視理論探究,提升認知水平
四、復盤是最高效的深度學習
第二章戰略定位商業哲學根基不牢
一、妄自托大,戰略戰術不合時宜
二、回避對立,錯用老二哲學
三、標桿學習,極易導向戰略趨同
四、局限于對抗,無視戰略重心轉移
五、固執自我,拒絕由外而內的進化
六、沉迷長期規劃,輕視以史為鑒
七、脫離戰術,戰略淪為無根之木
第三章定位學派的中國淵源及發展歷史
一、戰略之道源于軍事原則
二、《孫子兵法》早于西方超千年
三、戰略管理學之定位學派
四、定位學派的起源
五、定位學派的新里程碑
六、新舊理論的交替
七、新時期戰略的核心
第四章中國文化與定位理論比較
一、分合一體的中國
二、我們誤解了《孫子兵法》
三、定位理論十個關鍵詞
四、極致的顧客中心視角
五、智慧的交集
六、重新認識競爭
七、定位是一項客觀功能
第五章戰略定位原理
一、開創顧客
二、企業與顧客: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
三、顧客為何買,企業為何做
四、一詞占領心智,打通兩個世界
五、境隨心轉,相由心生
六、一把手的首要職能
七、定位與創新
八、定位與新經濟
九、戰略決戰
第六章定位戰術落地手記
一、以老鄉雞快餐為例,分析中式快餐市場需求及運營模式
二、各類戰術決策的思考
參考文獻
定位原理
第一章什么是定位
一、定位的定義
二、定位戰略復利
第二章重談競爭優勢
一、什么是外部視角
二、五力模型之顧客力量
三、探測認知優勢
第三章顧客如何選擇
一、誰都可以是顧客
二、顧客選擇漏斗
三、定位的技術含金量
第四章顧客的標準
一、價值與價值觀
二、有價與無價
三、值與不值
四、有感與無感
五、詞語的推動力
第五章戰略理論演進
一、傳統戰略存疑
二、定位戰略開端
第六章認知優勢
一、價值計算
二、價值感差值
三、認知優勢
第七章調整認知何以可能
一、充滿謬誤的經驗世界
二、信息傳播,進一步放大了認知偏差
三、二分法世界觀是底層邏輯的陷阱
四、回歸多元無窮值世界
五、大腦中裝載著遠古累積的長期記憶
六、以概念牽動潛藏記憶,創造無限可能59
第八章定位理論的哲學基礎
第九章企業成長的基本形態
一、周期性運動
二、波浪式前進
三、螺旋形上升
四、無形的中軸線
第十章戰略:塑造常識
一、常識為何物
二、常識的本質
三、常識的邏輯學基礎
第十一章認知優勢的特性
一、持續性
二、相對性
三、可變性
第十二章認知優勢的創建過程
一、意識庫
二、心智分類
三、下定義,貼標簽
四、驗證
五、常識化
六、效用轉化
七、常態化
八、認知升維
九、概念分化
十、新常態
第十三章戰略定位三重風險
一、人性風險
二、組織風險
三、創新風險
第十四章戰略定位六種護航
一、時局
二、資源
三、能力
四、文化
五、時間
六、運氣
第十五章戰略定位五要素
一、周期
二、機會
三、路徑
四、節奏
五、轉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