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1 年,管理學術界就提出了管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迄今已過去20 多年,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沒有任何改觀,甚至愈演愈烈。理論與實踐脫節的表現之一是大量學術類文章無法反映管理實務領域新的思想與突破,而管理學術界本應引領或至少及時總結實務界的經驗、做法和思想。
本書主編在中國管理學界最早提出管理學技術化的思想,指出管理技術不同于管理科學,管理技術的目的是致用,它經常表現為一套操作手段、一些關鍵性實施要點甚至是一些深刻的感悟,而非體系化的定律、公式。因此,相當多的管理實務創新并不適合于學術期刊發表,它們主要依靠管理實務類書籍、實務類期刊、管理新媒體等途徑傳播。
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對這些在管理實務界廣泛傳播的管理技術類知識進行系統性回顧、總結及向讀者推介的指南。《中國管理傳播年鑒(20232024 卷)》正是基于這一思路的首次嘗試。我們組建了強大的編委會陣容,包括國內知名的學者、出版人、咨詢公司創始人等,共同編纂,遴選年度優秀、影響力大的管理實務思想類文章,以技術化、可操作、可借鑒的方式加以呈現。由于本書是首次編輯出版,內容還包括了2023 年之前的部分優秀管理實務思想內容。
本書最初的書名是《中國管理實務年度書單》,但編委會意識到,在當今信息社會,新媒體的傳播力量日益增強,因此書單肯定不能涵蓋年度管理實務思想。經過慎重考慮,我們將書名調整為《中國管理傳播年鑒》,該書名大大延伸了管理實務思想的領域范圍事實上,我們在編纂本書的過程中確實發現除書籍之外,實務類期刊、財經新聞、公眾號、新媒體中也有大量的精彩文章。當然,限于本書的容量和呈現手段,收錄范圍仍然有局限,如短視頻傳播的管理知識就未納入,以后我們將進一步考慮延伸管理知識空間的范圍。
編纂過程中,編者一再感受到管理實務類知識不同于發表在學術類刊物的管理科學知識的精彩之處,具體如下。
(1)優秀的管理實務類文章、著作的水平絕不亞于權威的學術類期刊如AMJ (《美國管理學會會刊》)、AMR(《美國管理學會評論》)、ASQ(《管理科學季刊》), 不僅如此,其社會效益可能更大。
(2)如果不對上述精彩的文章、著作及時總結回顧,將是管理實務界、學術界的共同損失,對此損失加以補救是編纂本書的初心所系。
(3)中國式現代化及由此引申的中國式企業管理現代化命題,僅僅依靠管理理論的創新是不夠的,必須充分重視中國式現代化實踐進程中產生的實踐思想、實踐知識、實務創新,對其進行總結和歸納是編纂本書的使命所在。
(4)本書主編曾提出管理技術共同體的概念。與自然科學領域中科學 與技術緊密結合的情況不同,管理科學圈與管理技術圈適應的規則完全不同, 相互交流非常有限,這阻礙了管理知識的創新。管理科學工作者目前的研究方式與實踐結合并不緊密,對企業的了解遠不及管理技術圈。加強管理科學共同體與管理技術共同體的了解與合作,以及促進中國自主管理知識體系的建設是編纂本書的愿景所向。
本書認為,中國式企業管理可以分為被動引進與主動構建兩種類型。因為任何海外經驗在引進的過程中必然會被本土文化部分同化,部分同化之后的經驗肯定不同于其起源地,這種中國式可以稱為被動的中國式;而主動的中國式 則是指一種主動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融合原有模式并創造性發展的過程。在主動的中國式過程中,應該非常重視本土實踐的作用,因為實踐既是真理的真正來源,又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歧視感性認識的做法,認為沒有一些專有理論名詞及一套數理模型的知識算不得高級知識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它們雖然不是精致的理論,卻是精致理論的源泉。就此而言,本書作為二次文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對管理科學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鑒價值,并可能借此架設管理科學領域與管理實務領域相互溝通的橋梁。
作為二次文獻,本書所收錄的文章、著作全部標明了來源、作者,為充分尊重作者的知識產權,文章、著作的作者在全書目錄與正文內容中同時標明。對絕大多數文章、著作,編委會都取得了作者、出版社、媒體組織的書面或電子認可,極少數由于各種原因未能聯系上的,采用評論的方式或摘錄內容嚴格限制在原作內容的0.5% 以下。
作為一項開創性工作,本書的編寫難免存在疏漏之處。限于篇幅與首次發行, 在管理傳播的每一個領域,如圖書、期刊、公眾號、財經媒體中,都可能存在許多精彩的原創性思想未收入本書,懇請各位原作者和讀者指正,我們將持續改進。
目錄
壹 管理類圖書著作
第一章 員工、部門與人力資源管理
華為工作法 黃繼偉
華為團隊工作法 吳建國
績效管理實踐與考核工具 韋祎
高績效的HR:未來的HR 轉型 戴維·尤里奇 等著
人效管理體系 應秋月
行動學習使用手冊:一本書講透行動學習如何落地 劉永中
IPD:華為研發之道 劉選鵬
專業服務公司的管理 大衛·梅斯特
阿米巴經營 稻盛和夫
領導力21 法則:追隨這些法則,人們就會追隨你 約翰·馬克斯韋爾
第二章 組織、流程與企業文化管理
管理架構師:如何構建企業管理體系 施煒
企業頂層設計:戰略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 吳越舟
敏捷組織:如何建立一個創新、可持續、柔性的組織 琳達·霍爾比契
指數型組織:打造獨角獸公司的11 個最強屬性 薩利姆·伊斯梅爾 等著
流程密碼 章義伍
華為流程變革:責權利梳理與流程體系建設 胡偉 鄭超 韓茹
流程管理標準指南 深圳市格物流程研究院
降本增效3 板斧7 要務:重新打造企業競爭力 白睿
中國商業倫理學:全球視野與本土重構 呂力 黃海嘯 等
方太文化 周永亮 孫虹鋼 龐金玲
企業文化落地:路徑、方法與標桿實踐 王旭東 孫科柳
第三章 戰略與經營管理
智能商業 曾鳴
好戰略,壞戰略 理查德·魯梅爾特
商業模式基因工程:巨變時代的企業生存之本 戴天宇
復盤 :把經驗轉化為能力 邱昭良
第二曲線:跨越S 型曲線的二次增長 查爾斯·漢迪
AI 時代重新定義精益管理:企業如何實現爆發式增長 李科 王潤五 肖明濤 張林
精益管理極簡落地工作筆記 程亞輝
孫子兵法商業戰略 陳德智
第四章 數字化轉型
華為數字化轉型之道 華為企業架構與變革管理部
組織的數字化轉型 陳春花
從1 到X:數字化轉型實踐 喻建華
平臺轉型:企業再創巔峰的自我革命 陳威如 王詩一
平臺化管理 忻熔 陳威如 侯正宇
第五章 營銷與銷售管理
營銷革命3.0 菲利普·科特勒 等著
運營之光:我的互聯網運營方法論與自白3.0 黃有璨
運營思維:全方位構建運營人員能力體系 張沐
新零售:低價高效的數據賦能之路 劉潤
新零售3.0:BC 一體數字化轉型 劉春雄
活動運營:技巧、方法、案例實戰一冊通 王靖飛
私域流量池運營:高轉化、高復購的深度粉銷 譚賢
私域社群運營從入門到精通 趙紆青 戚泰
高效簽單 喬中陽
賣貨真相 小馬宋
第六章 財稅管理
企業經營分析:揭秘商業本質,提升管理效益 龔莉 黃怡琴
公司控制權:用小股權控制公司的九種模式 盧慶華
合伙人制度:以控制權為核心的頂層股權設計 鄭指梁
小公司財稅管控全案 顧瑞鵬
貳 管理類期刊
第一章 《清華管理評論》
大模型驅動的組織管理創新 李寧
持續以新技術、新產業增強中國經濟增長活力 陳勁
BANI 領導力 林光明
數字戰略的基礎性問題 魏江
數智時代企業文化重塑路徑 李海艦 包麗娟
企業家的心性修煉 茅忠群
工作的未來:情感勞動、生態管理與人的全面發展 唐鑛 張瑩瑩
第二章 《企業管理》
從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國有企業2024 年五大任務 李錦
供應鏈管理六大模式 葛立國
華為為何良將如云: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 冉濤
用友組織變革啟示:行業化經營創造更大客戶價值 楊帆
企業戰略轉型四步走 沈小濱
第三章 《中歐商業評論》
管理學就像中醫,是一種有用的偽科學 楊斌
來之即戰,戰之能勝:vivo 如何練就穿越周期的即戰力 施楊
杰出雇主,如何淬煉穿越周期煥新成長的力量 彭海燕
轉折點上的ESG:基礎設施已經齊備,商業實踐正待登場 孫行之
第四章 《商業評論》
2024,年輕人消費三大新趨勢 王麗
樂高獨門秘訣:從顧客創意中賺錢 米凱拉·貝雷塔
第五章 《中國企業家》
政府工作報告出爐、企業家關心的內容在這里 《中國企業家》雜志
頭部民營企業的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王怡潔
叁 管理新媒體傳播
第一章 華夏基石e 洞察
三流管理者會干,一流管理者會讓 楊杜
2024,正確理解經營 陳春花
第二章 澤平宏觀
2024 中國經濟展望 任澤平
中國民營企業百強榜2024:大洗牌 任澤平
為什么市場追捧高股息資產 任澤平
美聯儲推遲降息的五大原因 任澤平
人口結構變動帶來六大機遇 任澤平
第三章 《銷售與市場》
2023 年度銷售紅榜Top30 《銷售與市場》編輯部
第四章 《商界評論》
鄭翔洲跨年演講:新模式 新趨勢 鄭翔洲
第六屆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開幕!企業家演講干貨速覽 《商界評論》
連鎖企業最頂級的8.0 版本的商業模式 鄭翔洲
肆 財經評論和新聞傳播
第一章 鳳凰網財經
鳳凰網財經綜述 年鑒編輯部
第二章 新浪網財經
新浪網財經綜述 年鑒編輯部
第三章 第一財經
第一財經綜述 年鑒編輯部
伍 年度管理傳播熱點綜述
第一章 戰略管理熱點綜述
全球化
聚焦主業
ESG 戰略理念的持續深入
戰略即興
非市場戰略
制造業供應鏈保持戰略韌性
強化風控
第二章 人力資源管理熱點綜述
新時期的領導力
人效管理
核心人才管理
雇主品牌建設
員工體驗管理
裁員管理
第三章 營銷管理熱點綜述
白牌崛起
治愈營銷
元宇宙營銷
私域運營
新型直播電商
老齡化市場
第四章 數字化轉型熱點綜述
數字化業務增長
數字化產品開發
數字化采購
數字化供應鏈
人機協作
前中后臺流程數字化
大模型驅動數字化轉型升級
第五章 生產運營熱點綜述
未來工廠
產業大腦
人形機器人
黑燈工廠
工業互聯網
第六章 科技創新管理熱點綜述
科技協同創新
科技融通創新
綠色創新
新型研發機構
規范研發管理、選擇合適的研發模式與 科技創新體系轉型
第七章 企業文化管理熱點綜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管理
員工幫助計劃(EAP)管理
職場PUA 與積極樂觀的企業文化
企業亞文化管理
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