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0年的修訂和更新,本書已經成為人們學習家庭治療的重要教材,旨在引領讀者更全面地掌握家庭治療,助力讀者的個人和專業(yè)成長。
本書結合家庭治療領域目前的發(fā)展,對其主要視角、觀點、價值體系、干預技巧和目標進行了梳理。從家庭關系、家庭的發(fā)展、家庭功能的多樣性、系統(tǒng)理論的特色等基礎性問題入手,本書首先帶領讀者回顧了家庭治療的起源、發(fā)展脈絡和倫理問題,隨后系統(tǒng)介紹了六大類經典家庭治療流派的核心思想和工作實踐,并進行了全面的比較和評價。本書還指出了家庭治療發(fā)展的新方向,包括以焦點解決、合作取向和敘事理論為基礎的社會建構治療模型,強調了臨床研究的重要意義。
五大類特色專欄突出呈現(xiàn)了家庭治療中的關鍵主題,幫助讀者吸收和理解家庭治療的重要思想。本書特別采用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治療師的案例,包括了社會工作、婚姻和家庭治療、心理學以及咨詢與教育背景的材料,讓更多讀者從本書中獲益。
本書由榮獲美國家庭治療學會終身成就獎的艾琳·戈登堡與赫伯特·戈登堡以及美國伴侶和家庭心理學委員會前主席馬克·斯坦頓強強聯(lián)手,共同寫作。敘事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邁克爾·懷特生前曾為這本歷經40年不斷更新再版的教材作序,并感慨本書用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現(xiàn)了家庭治療思想與實踐的復雜性!
本書全面展現(xiàn)了家庭治療領域的發(fā)展歷史,讓讀者跟隨理論發(fā)展的脈絡,為全面掌握家庭治療的思想、流派和技術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獲得高屋建瓴的視角,特別適合初學者學習使用,也適合家庭治療從業(yè)者反復研讀。
每次推出新一版的《家庭治療概論》時,我們都再一次有機會為大家介紹專業(yè)領域內發(fā)生的新故事。即便至今第八版才出版了4年,但家庭治療領域的理論和臨床實踐已經在很多方面發(fā)生了深遠變化,影響著該領域內的每一個人。家庭治療領域的學生、研究者、學者以及臨床工作者都不應滿足于知曉家庭治療的起源和歷史,更應了解的進展對于家庭治療師而言意味著什么。變化可以源自該領域內,同時也源于對于社會大環(huán)境下的壓力和其他影響因素的響應。在第九版中,我們試圖在重視過去的同時做到理解和闡述當下的發(fā)展。
撰寫《家庭治療概論》是我們的使命
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向新老讀者傳遞這個領域在不斷的發(fā)展中所取得的令人興奮的成果。我們也希望向讀者傳遞一種對于理論和臨床實踐的開放態(tài)度,贊賞過去、當下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我們感到,在與來訪者工作時,或是在工作中思考不同的理論流派時,不斷挑戰(zhàn)自身的偏差是非常重要的。正因如此,相比于先前的版本,在第九版中,我們對于整合不同理論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思考。其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拓寬個人的邊界上,更體現(xiàn)在對于來訪者人群的多樣性有更深入的認識,因為各不相同的來訪者總是在提示我們:沒有任何一個流派有應對所有故事的工作方式。后現(xiàn)代主義不斷提醒著:關于我們的理論和實踐,并不存在終的真理。作為臨床工作者,我們必須持續(xù)挑戰(zhàn)自我,接受并慶祝新發(fā)現(xiàn)的知識。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全部,但我們可以不斷學習。第九版《家庭治療概論》就是在這持續(xù)一生的個人和專業(yè)成長之路上用來助我們一臂之力的。正是如此,我們修訂此書的意愿也恰恰反映了我們持續(xù)開放、挑戰(zhàn)自我偏差并且樂于改變的決心。
傳統(tǒng)和當下的發(fā)展
革命性地強調系統(tǒng)式思考以及搜索可識別的重復的家庭模式的家庭治療,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50年代。直至20世紀70年代,在弗吉尼婭·薩提亞(Virginia Satir)、薩爾瓦多·米紐欽(Salvador Minuchin)、杰伊·黑利(Jay Haley)以及卡爾·惠特克(Carl Whitaker)等先驅的啟發(fā)下,許多原先習慣于個體治療的臨床工作者抓到了漏洞開始確信在家庭系統(tǒng)的背景下理解個體行為所具有的治療性意義。隨著我們了解得越多,越是能夠領悟大系統(tǒng)(種族、社會階層、性別、民族、性取向)對家庭功能以及個體成員的影響。后現(xiàn)代的思想更是讓我們看到了語言和信念系統(tǒng)在理解人們如何構建其現(xiàn)實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從版起,本書就試圖成為一本全面的教材,對整個領域進行概述并非為了吸引臨床工作者的注意而側重于對某些特定模型的有偏描述。這種設定基于一個假設,客觀公正的介紹能夠為有興趣進入家庭治療領域的人提供有用的指引。正如出版于1980年的版《家庭治療概論》所述,本書的目標在于為讀者均衡地呈現(xiàn)本領域內的主要理論模型和臨床實踐。我們當時即已承諾,不僅會提供對于家庭治療發(fā)展進程中的觀點、看法、價值觀、治療技術以及目標的概覽,還會不斷更新本領域內的臨床和研究發(fā)展。這一承諾在這本的第九版中依然有效。
第九版中的新內容
第九版新增了以下內容來反映家庭治療中的重要因素和領域內的新發(fā)展。
- 用于強調家庭治療關鍵主題的材料。配以特殊標識的專欄將貫穿全書來闡述特定的主題。
家庭多樣性專欄。全書將使用該專欄強調與該章內容相關的個體和群體多樣性方面的觀點、議題和研究,學生需要據(jù)此思考如何將這些材料和不同的人群聯(lián)系起來。
像臨床工作者一樣思考專欄。其中有許多新增的和經過修訂的內容,給讀者呈現(xiàn)了可能遇到的臨床困境,以及從中學習的機遇。希望讀者能用不同的理論觀點處理這些臨床情境許多是從真實的治療情境中采集而來的。該專欄旨在提升在對不同模型的個人思考、感受和經驗上的自我探索。
循證實踐專欄。該專欄總結了與該章內容和家庭治療實踐相關的近期研究。
個案研究專欄。該專欄呈現(xiàn)了反映該章內容的治療案例,來幫助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家庭治療實踐之中。
臨床筆記專欄。該專欄記錄了如何將該章內容用在家庭治療中的簡要信息或建議。
治療性碰撞專欄。該專欄會展示臨床片段和對話,用于理解理念在來訪者和治療師的語言中如何得以實現(xiàn)。
- 囊括開展家庭治療的所有專業(yè)。全書的例子和素材反映了家庭治療師可以來自多個專業(yè),包括社會工作、婚姻與家庭治療、心理學以及教育咨詢。
- 更新了參考文獻和引用材料。本版中的每一章都包括了的參考文獻,并且呈現(xiàn)了對于各個問題的思考。各個來源的材料(例如,家庭治療的模型,或者對圖和模型的描述,以及直接引用)都已更新到版。
- 學習目標。每一章開頭所列的學習目標都與該章的內容相符。每個目標所對應的內容都能在正文中找到。
- 更為關注性少數(shù)(LGBTQ)家庭。在整本書中增加了對于性少數(shù)群體的關注,包括在章節(jié)內容和學生練習部分。一部分像臨床工作者一樣思考專欄呈現(xiàn)了性少數(shù)家庭所面對的真實生活問題。
- 內容更為簡練。我們精練了全書體量,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配以相應的閱讀材料。
- 新的推薦閱讀材料。許多章節(jié)在后的推薦閱讀部分呈現(xiàn)了新的或更新后的材料。這些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參考有關各章節(jié)內容的原始材料。
艾琳·戈登堡
赫伯特·戈登堡
作者簡介
艾琳·戈登堡(Irene Goldenberg)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精神病學研究所精神病學系的心理學名譽教授,目前也在弗吉尼亞州大洛杉磯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指導博士和家庭治療項目。她與赫伯特·戈登堡(Herbert Goldenberg)一起榮獲了2007年美國家庭治療學會終身成就獎。她是美國婚姻和家庭治療協(xié)會、美國家庭治療學會和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家庭治療分會的成員,以及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會士。
馬克·斯坦頓(Mark Stanton)
美國阿祖薩太平洋大學心理學研究生教務長和教授;曾任阿祖薩太平洋大學行為和應用科學學院創(chuàng)始院長,研究生心理學系主任以及博士項目創(chuàng)始主任。他曾任美國伴侶和家庭心理學委員會主席,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家庭心理學分會主席。他的執(zhí)業(yè)經歷豐富,是加利福尼亞州的注冊心理學家,也獲得了美國職業(yè)心理學委員會伴侶和家庭心理學資格認證,榮獲了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家庭心理學分會2007年度家庭心理學家稱號。他曾擔任《伴侶與家庭心理學:研究與實踐》(Couple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的主編(20112014)、《家庭心理學家》(The Family Psychologist)的主編(20022007)。他也是《伴侶和家庭心理學專業(yè)能力》(Specialty Competencies in Couple and Family Psychology)和《家庭心理學手冊》(Handbook of Family Psychology)的合著者。
赫伯特·戈登堡(Herbert Goldenberg,19262008)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名譽教授,美國婚姻和家庭治療協(xié)會、美國家庭治療學會和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家庭治療分會的成員。
譯者簡介
王雨吟
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臨床心理學方向獲得博士學位;已在國內外期刊上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同時擔任多本學術期刊審稿人;有超過15年的臨床干預經驗,主要治療方向為家庭治療。
第 yi 部分 家庭治療的基礎
第 yi 章 采用家庭關系框架
家庭系統(tǒng):基本概念
當代家庭:多元視角
家庭結構
家庭敘事和假設
家庭心理彈性
性別、種族、民族和家庭治療
文化多樣性和家庭
性別和文化影響力對治療師及治療的影響
家庭治療視角的轉變
控制論:范式轉變仍在繼續(xù)
交互決定論
次級控制論和后現(xiàn)代主義
第二章 家庭發(fā)展:連續(xù)性和變化性
發(fā)展生命周期的視角
家庭生命周期框架
家庭生命周期階段模型
家庭發(fā)展階段
家庭中的其他發(fā)展序列
有同性戀成員的家庭
第三章 家庭功能的多樣性
多元文化和特定文化的考慮
家庭和家庭治療中的性別問題
女性主義和家庭治療
社會經濟地位和家庭功能
治療和社會公正
第四章 系統(tǒng)理論與系統(tǒng)式思考
科學方法之外的拓展
看見系統(tǒng)
家庭系統(tǒng)的一些特征
家庭和更大的系統(tǒng)
家庭治療實踐中的系統(tǒng)式思考
對于系統(tǒng)理論的批評
第二部分 家庭治療的發(fā)展和實踐
第五章 家庭治療的起源和發(fā)展
家庭治療的歷史根源
精神分裂癥和家庭的研究
婚姻和婚前咨詢
兒童指導運動
團體動力和團體治療
家庭治療的發(fā)展
第六章 職業(yè)因素和倫理實踐
職業(yè)因素
維護倫理標準
第三部分 成形的家庭治療流派
第七章 心理動力學模型
理論的地位
心理動力學模型:一些歷史思考
阿德勒和沙利文:有貢獻的先驅
心理動力學觀點
客體關系理論
客體關系治療
科胡特和自體心理學
主體間性精神分析
關系精神分析
附言:依戀理論和神經科學
第八章 代際模型
鮑恩的家庭理論
八個連鎖的理論概念
鮑恩的家庭系統(tǒng)治療
背景治療
第九章 體驗模型
共同的哲學承諾
體驗模型
卡爾·惠特克和象征性體驗式家庭治療
格式塔家庭治療(凱普勒)
人性驗證過程模型(薩提亞)
情緒聚焦治療
第十章 結構模型
結構式的觀點
結構式家庭理論
結構式家庭治療
第十一章 策略模型
溝通的觀點
策略式觀點
MRI互動式家庭治療
MRI短程家庭治療
策略式家庭治療(黑利-麥德尼斯)
米蘭系統(tǒng)模型
策略式方法的有效性
第十二章 行為和認知行為模型
行為治療和家庭系統(tǒng)
家庭認知行為療法的興起
評估的關鍵角色
受行為影響的家庭治療形式
功能性家庭治療
聯(lián)合性治療
與建構主義的聯(lián)系
第四部分 家庭治療的新方向
第十三章 社會建構模型Ⅰ:焦點解決治療和合作取向治療
后現(xiàn)代革命
后現(xiàn)代主義結構
后現(xiàn)代治療性觀點
社會建構主義治療
反映小組
第十四章 社會建構模型Ⅱ:敘事治療
后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
自我敘事和文化敘事
一種治療哲學
治療性談話
治療性儀式、信件以及聯(lián)盟
第十五章 基于人群的家庭治療
家庭和學校
家庭和精神障礙
治療過程
醫(yī)學家庭治療
同性家庭
心理教育:教授特定人群相應技巧
關系教育項目
家庭暴力
離婚和再婚
第五部分 臨床研究:科學和實踐的協(xié)同合作
第十六章 循證家庭治療
質性和量化研究方法
伴侶與家庭測量研究
二元測量
伴侶與家庭治療中的個體測量
家庭治療過程和結果的研究
循證家庭治療:一些結語
第六部分 家庭理論和家庭治療:比較評價
第十七章 家庭理論和治療的比較
家庭理論:比較性概覽
家庭理論:比較性概覽
精神藥理學和家庭治療
術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