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糖瘦身133餐盤法》作者是行醫30多年的內分泌專家。因為糖尿病家族史,加上酷愛美食,自己差點成為糖尿病患者。他自創133餐盤法,不吃藥、不禁食,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并減肥24公斤。
《減糖瘦身133餐盤法》所述133低糖瘦身餐,經過3萬多人次實證,能有效擺脫高血糖、高血壓,有助于瘦身減脂,遠離慢性病。隨書附贈可裁剪的食材測量表。
133餐盤法=1份糖(碳水) 3份蛋白質 3份蔬菜。
1份糖(碳水):每餐只吃1份糖,約40克的白米飯、1/4個饅頭的分量。
3份蛋白質:每餐搭配3份蛋白質,如早餐一杯豆漿+2個蛋,就能達標。
3份蔬菜:每餐搭配3份蔬菜,可提供飽腹感且減少血糖升幅。
《減糖瘦身133餐盤法》力求什么都可以吃的飲食法。超過50個餐盤、60道料理示范,包含中式料理、西式輕食等各式風味美食,吃得飽又吃得對。
133餐盤法是名醫自創、超3萬人次實證有效的減糖瘦身武功秘籍!
不用忍饑挨餓,不用放棄美食。每餐堅持133低糖飲食,能有效控制熱量、均衡?養,又兼顧飽腹與美味。
內分泌專家 營養師 廚師聯手打造的50個餐盤、60多道料理示范,全部由專業人員進行營養成分分析與計算,食材常見、做法簡單,便于讀者參照使用。更有自創的低糖點心配方,深受133餐盤法實踐人群好評。
《減糖瘦身133餐盤法》還回答了減脂瘦身常見問題、易被忽視又重要的問題,以及飲食誤區。
《減糖瘦身133餐盤法》彩印,圖文并茂。食物分量表可剪下來貼在冰箱上,掌握正確吃法,非常方便實用。
《減糖瘦身133餐盤法》繁體版自2022年7月首次出版,已重印8次,深受廣大讀者的好評。
我是糖尿病醫師,也曾經歷糖尿病前期
我是代謝科醫師,行醫30年,照顧過許多糖尿病患者,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家屬,自己也曾經處于糖尿病前期。當時的我身高163厘米,體重卻達78千克,BMI值接近30,已達醫學認定的肥胖標準。后來我從飲食、運動著手,減重24千克,體重維持在53~54千克,體脂率在20%以下,并維持一年以上。這幾年,我也用同樣的方法協助許多人逆轉糖尿病前期。
饑餓療法,不再是治療糖尿病的唯一方法從事糖尿病治療已30年,我很清楚飲食控制是很重要的一環。糖尿病治療隨著時代也在改變,但每天的飲食調控一直很重要。糖尿病飲食到底要怎么調整?大家普遍知道的是不喝含糖飲品、不吃甜食、少吃米面等淀粉類食物。
在胰島素尚未批量生產的年代,限制食物尤其是淀粉類食物,或是采取饑餓療法,可以讓胖人一下子瘦很多,在缺乏有效藥物的情況下,這是唯一的方法。在降糖藥接連問世之后,人們發現不用挨餓也可以控血糖,不需要太過于限制糖類的攝取。當時的醫學專家們達成的共識是,糖類在飲食中的比例應占45%~60%。直到1997年,1型糖尿病預防性試驗運用于1型糖尿病,當多吃淀粉時,只要多打胰島素就可以將血糖控制住,糖類比例法開始降低嚴苛執行度。
2型糖尿病的飲食建議一直沿用相同的糖類比例法,直到2014年實證醫學放棄該法,隔年又取消了對蛋類攝取的嚴格限制建議。超重與肥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非常普遍,減重與2型糖尿病的預防及治療有很大的關系。雖然學習計算熱量、精算營養素比例對于普通人而言有困難,但在醫學不主張糖類比例法之后,不同的飲食主張流派就多起來了,都是希望能達到控糖又減重的目的。
糖尿病家族史,不可忽視的高危險因素
2017年,我的糖化血紅蛋白持續在上限臨界值,正常的糖化血紅蛋白應低于5.7%,5.7%~6.4%為糖尿病前期,超過6.5%是糖尿病。當時糖化血紅蛋白達5.8%的我,正處于糖尿病前期,很適合測試食物對血糖的反應。我晨起的血糖大約落在5.3毫摩/升,在參考值范圍內,但空腹血糖已經偏高了,飲食稍不控制,餐后血糖就會飆升。這樣的狀況對我來說有兩個信號:一是自己的體重超標。二是我有糖尿病家族史,我的外祖母因糖尿病過世,之后,一位姨媽也去世了,兩位都是很疼愛我的長輩,卻都因為糖尿病去世;我的晚輩也有幾位糖尿病患者。
從自我監測血糖到建立133低糖飲食
身為醫療人員,我每年都會進行健康檢查,發現自己超重后,我更下定決心做改變,用靠譜的飲食及運動方法讓身體更健康。我開始密集地自我監測血糖,標準測試包括餐前一次及用餐后每30分鐘測一次,以觀察含糖食物(在20分鐘內吃完)對血糖的影響,包括比較白米與糙米引起的血糖變化,各種食物(包括水果、飲品、甜點等)對血糖的影響,并將結論用于衛生教育工作。
過去我一餐吃兩碗飯,開始控糖之后,會因減量而不習慣或缺乏飽足感,后來慢慢調整過來。我比較提倡:飯先裝好,例如半碗或更少,再把
蔬菜、蛋白質往上加;先吃蔬菜和蛋白質食物,蔬菜等加2次(之后調整至吃完3次)才吃米飯。當時有人提倡生酮飲食,但不當的生酮飲食會使體內產生過多的酮體,而造成酮癥酸中毒。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的重癥,需要住到加護病房。生酮飲食對于非糖尿病患者也會出現少數不良事件,而糖尿病患者自行執行生酮飲食可能更容易出問題,所以我一直反對生酮飲食。
2018年起,我們診所開始根據身體的肌肉及脂肪量進行營養素分配,從一餐兩份糖調整為一份。一份糖的餐后血糖更容易達到期望結果。對于糖尿病患者,在糖類、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分量調整下,血糖改善達標、糖尿病藥物減量、血脂控制良好、腎功能正常、體脂降低、肌肉量增加。根據這些監控指標,我們建立了133 低糖飲食,也就是1份糖類食物、3份蔬菜、3份蛋白質食物的營養素配量,作為減糖飲食的建議。
糖尿病前期、減重者,執行后成效顯著
我們的研究先從糖尿病患者開始,看到成效后,很快就運用于糖尿病前期及減重者的飲食教育,幫助了許多前來求診的人。糖尿病前期不像糖尿病有標準的治療指導,但是可以通過飲食調理來逆轉代謝異常,延緩病情惡化。根據我們設定的營養素配比,2周后就可以觀察到身體肌肉脂肪組成的變化,尤其是對剛開始出現代謝失調的人,改善效果非常顯著。通過改變飲食及養成運動習慣后,有些患者3個月就能減重10千克。2017年到現在,推動133 低糖飲食已累計超過三萬人次實證,也鼓勵并指導運動調整,使許多人的體重降回年輕時期,活動力變好,更健康、更有自信。
感謝我的團隊一直陪著我測糖,一直幫忙準備食物的是助理玉琴。因為工作關系,我的午餐、晚餐都是在診所餐廳享用,雖然平常用餐人數不多,但從采買、配備食材、變化菜式,玉琴一直在研發與創新。在我們的工作中,需要告訴患者一份糖的飯量大概是多少,特別是我要測血糖,食物必須稱重才精準,所以她也學習了相關知識,并指導大家如何制作美味的一份糖菜式。每天早晨上班,我都需要來一杯咖啡,她為了讓咖啡更美味,也學習了飲品調制。因此本書中的餐飲部分她給予了很多協助。佳惠除了是護理師,也是西餐丙級技術士。奕映是營養師,在這本書中,她將每道餐盤中的所有材料實際稱重并計算營養素,特別將糖類分為非蔬菜類和蔬菜類,凈糖(扣除膳食纖維)才是會影響血糖的營養素。使用凈糖量的運算方式,可些微上調碳水攝取量,而影響食物克數及血糖數值有限,讀者可自行決定運用方式。蛋白質分為優質蛋白質(大豆、魚、蛋、肉類)及其他來源,在標示上凸顯食物提供蛋白質營養素的多樣性。各章節中詳述了許多營養與食物的知識,可以當工具書;想簡化運用時,可以直接參考實用的餐盤比例原則。
成年人都適用的飲食法
減糖瘦身133餐盤法,是以1份糖、3份蔬菜、3份蛋白質進行分配,適合18歲以上的大多數成年人。青少年與孕婦,糖量需調高至2份;高齡老人原則上不用改變,而是根據牙口及食欲,調整食材與烹調方式。使用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咨詢專業醫生,要特別留意避免低血糖。
游能俊
身為新陳代謝科醫師,卻因家族病史,成為糖尿病高危人群。親身實踐多種飲食方法,并形成切實有效的減糖瘦身133餐盤法。
除了一般門診,還成立能Gym健身中心,為患者提供運動處方;設立巧味食糖餐廳,將食育融入生活。
周玉琴(中西餐食譜設計)
擁有多項廚師執照與認證,與游醫師共同設計本書減糖料理。
邱奕映(營養成分分析與計算)
營養師、護理師
鄭佳惠(烘焙料理設計)
護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