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科技的法理疆域 博士生導師學術文庫 法理學研究
定 價:¥95
中 教 價:¥57.00 (6.00折)
庫 存 數: 7
本書將關注新興科技引發的法律價值困境,以及如何從法理學視角對法律與新興科技之間的價值關聯進行建構。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規范視角分析法律與新興科技如何在價值意義上互相塑造,法律與新興科技屬于兩個范疇,但二者在價值上存在重構關系,在此價值模型下可以對技術中立、人的尊嚴和人權價值進行新的理論解讀。第二部分對基因科技的倫理爭議、風險判斷和法律規制進行探討,提出從人類命運視角對基因科技發展進行倫理評估,建構一種以人的生物尊嚴為出發點但具有開放性的基因人權保障體系。第三部分關注信息技術在具體應用中的價值沖突與法律回應,透視信息技術所帶來的社會生活智能化革命以及內在價值困境,將圍繞數字人權、個人信息權保護、算法與法律的關系和自動駕駛等問題,挖掘并勾勒出信息技術所引發的價值變革及其法理回應。
鄭玉雙,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錢端升青年學者,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理事。從事法哲學和科技法理研究。
第一篇一般理論第一章破解技術中立難題第一節技術中立難題之界定第二節管制模式第三節回應模式第四節重構模式第五節結語第二章人的尊嚴的價值證成與法理構造第一節尊嚴的法律實踐難題及其方法論反思第二節中道的內在價值尊嚴觀:操作模式與辯護第三節尊嚴的法理構造:互惠性證成模式的展開第四節面向新興科技的尊嚴法理:危機與應對第五節結語第三章人權:人格尊嚴的規范塑造第一節人權需要道德根基嗎第二節通過規范能動性證成人權第三節人格尊嚴的規范塑造:為自然主義人權觀辯護第四節結語
第二篇生命科技第四章并非尊嚴危機:人體基因編輯的法倫理反思第一節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倫理爭議第二節反自然論證第三節風險論證第四節尊嚴(危機)論證第五節面向基因科技的新倫理框架:個體與人類命運的緊密同構性第六節基于個體與人類命運的緊密同構性的法律規制框架第七節結語第五章風險溝通:人體基因編輯技術風險的法律制度構建第一節導言第二節人體基因編輯技術風險的法律治理難題第三節人體基因編輯技術的風險溝通:價值基礎與實踐內涵第四節人體基因編輯風險溝通的法律制度構建第五節結語第六章人體基因編輯技術的行政監管第一節人體基因編輯技術簡介第二節人體基因編輯的倫理判斷難題第三節國外人體基因編輯的行政監管第四節我國人體基因編輯的行政監管第五節結語第七章新興科技與體育增強:反興奮劑制度的法理反思第一節體育之善與公平競爭第二節反興奮劑:倫理正當性爭議與實踐困境第三節新興科技形態下的體育增強第四節反興奮劑制度的法理重構第五節結語
第三篇信息科技第八章計算正義:算法與法律的關系的法理建構第一節理解法律與算法的關系的道德框架第二節計算正義的內涵與法理層次第三節法律嵌入算法:邁向算法與法律的關系的重構模式第四節計算正義與算法規制第五節結語第九章個人信息權利的共同善維度第一節個人信息是什么,以及為何重要第二節個人信息權利之爭背后的價值框架第三節以共同善為基礎的個人信息權利第四節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權利的法理框架第五節結語第十章自動駕駛的算法正義與歸責法理第一節自動駕駛與電車難題第二節自動駕駛算法的道德決策與歸責第三節算法正義:自動駕駛的首要倫理準則第四節自動駕駛的歸責法理的建構第五節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