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學文學院主辦。本刊在服務河北大學“燕趙文化學科群”建設的基礎上,秉承校訓“實事求是”之精神,推動燕趙地域文化研究,進而弘揚和發展燕趙傳統文化精神,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雄安新區文化建設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及精神支持。
作為文學院主辦的刊物,本刊將以文學等人文學科研究為基礎,開設地域文化研究、域外博覽、語言研究、蓮池書苑、名家訪談等欄目,重點刊登體現燕趙地域文化研究新成果和反映燕趙傳文化現代傳承與發展的學術論文、報告、評論、隨筆和訪談錄等。此外,本刊計劃不定期期發表具有相當學術分量的長篇論文或學術訪談(2—4萬字),以滿足部分作者的學術需求,并使之成為本刊特色之一。
《燕趙文化研究》將采用責任編輯初審、外部專家評審、學術委員會會審的評審機制,嚴格把關學術質量和政治內容。
河北大學文學院于2008年12月成立,由中文系、古籍整理研究所組成。中文系的前身是天津工商學院(1933~1948)的女子文學系,文學院在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崇尚科學研究,重視教學實踐的風氣,涌現出一批在學術界有影響的專家學者(顧隨、詹锳、張弓、裴學海、黃綺、雷石榆、魏際昌等著名學者,曾長期在此執教),并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漢語言文字學和詞曲學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高端人才聚集,擁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科委委員、“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等多名國家人才。學科體系完備,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創新平臺匯聚,建有河北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國學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曲學研究中心、雄安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華北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多個創新平臺。
·燕趙文史·
道咸年間(1821—1861)“燕行”敘事中的文化節點 趙季
17世紀后期燕行歌辭中的旅程空間與對外認識
——以《燕行別曲》與《西征別曲》為中心 曹有泳
朝鮮使臣在豐潤的活動與影響 劉天昌
明清永平府萬柳莊研究——以《燕行錄》資料為中心 吳疇
《乙丙燕行錄》所反映的燕趙文化特征 黃明煥 全雪蓮 金昭延
·燕趙學人·
讀父親顧隨的小說 顧之京
顧隨《濡露詞》解析 顧之京 趙林濤
中國文學風格學的一個新學說——顧隨的“夷猶”說 趙鯤
高熙曾《版本瑣記遺稿》整理與研究 秦俊澤
·蓮池書苑·
《河間七子詩文征》序 蔣寅
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