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講解了大數據背景下的Web性能測試的特點和方法,以及使用業內應用非常廣泛的工具——LoadRunner11進行性能測試的具體技術與技巧。
本書理論結合實踐,講解圖文并茂,并且將IT技術與生活場景結合起來,生動而又形象。另外,為了讓讀者更加直觀、高效地學習,作者專門錄制了大量多媒體教學視頻。這些視頻收錄于本書的配書光盤中。
本書共17章,分為5篇。第1篇介紹軟件測試的定義、方法和過程、Web應用開發與測試等內容;第2篇介紹Web應用技術、Web性能測試的基礎、Web性能測試的方法和各操作系統性能計數器的獲取等內容;第3篇介紹如何使用LoadRunner進行Web應用性能測試,包括LoadRunner基礎、編寫測試計劃、配置測試環境、搭建LoadRunner中的場景、監控圖表與函數、執行場景和分析結果等;第4篇介紹通用性能測試結果分析及其他性能測試工具;第5篇介紹大數據時代的Web應用性能測試實戰案例及Web性能優化等內容。
本書既適合網站測試人員和Web應用性能測試人員閱讀,也可供其他相關測試人員和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生學習和參考。
《Web開發典藏大系:Web性能測試實戰詳解》作者曾經任微軟(中國)測試工程部總工程師,本書是其嘔心瀝血之作詳細介紹大數據時代Web性能測試的特點、方法及LoadRunner的使用。 情景教學:將IT技術與工作場景結合起來,生動有趣。 內容全面:涵蓋性能測試的理論、測試工具及測試方法等。 注重實用:結合操作實例和完整案例引導讀者學習,提高動手能力。 重點突出:詳細介紹了LoadRunner在Web應用性能測試中的使用。 圖文并茂:講解時采用圖示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明確直觀。 技巧性強:對需要注意的核心要點和使用技巧做了重點說明。 視頻教學:每章重點內容錄制了配套多媒體教學視頻輔助學習。
大數據時代的Web應用什么最重要?性能!
近些年來,互聯網行業經歷了深刻的變革,現在的網站與10年前的網站已經今非昔比。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人們生活和工作節奏的加快:對于Web應用的開發過程,人們希望時間越來越短,新產品新應用能夠盡早投向市場,于是采用了快速開發、敏捷開發、項目管理、.NET、ORM(對象關系映射)等諸多技術、規范和平臺來保證開發速度與質量。而對于已經上線的Web應用,人們又希望它能夠更迅速有效地與用戶交互。因此,對于Web應用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有越來越多的網站和軟件開發公司在招聘性能測試人員,而且鑒于工作內容的獨特性,起薪較一般測試人員要高。
在國內,近年來軟件測試逐漸成為熱門的職業,如果再具備性能測試的特色,將對今后的職業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性能測試工程師是什么樣的人?
作為一名合格的性能測試工程師,應該具備如下的專業素質:
* 軟件使用經驗豐富,對于軟件的不正常行為很敏感。
* 樂于探索未知,追根溯源。對于一個Bug,必須有追根溯源的精神,才能夠發現它的產生原因。
* 有耐心,不輕言放棄。測試工程師在工作中經常會試圖復現一個軟件中的Bug,這需要細心、耐心和堅持。
* 必須具備一定的創造性。測試工程師是無法模擬出用戶使用軟件的所有場景的,因此必須具備一定的創造性,測試過程中講究策略、抓住重點,通過測試軟件經常使用的功能、性能瓶頸,發現被測軟件多數的問題。
* 具備一定的溝通和交流技巧,能夠理解開發人員的思路,并能將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
* 具備基本的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方面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程序開發經驗。
如果你喜歡和這樣的人一起工作,或者你就是這樣的人,那么很好,通過本書的學習,很快你也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性能測試工程師。
性能測試的大致過程
描述了性能測試工程師的大致樣子后,下面再來了解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內容。性能測試的大致過程如下圖所示。
在右圖中,有很多步驟與其他類型的測試:比如功能測試等是非常類似的。但是,性能測試的工作內容有自己的特點。
1. 確認性能測試達標標準,與功能測試清晰的標準不同,性能測試標準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和項目階段、必要時大家討論制定。本書前幾章介紹了如何確認標準,以及業內普遍接受的標準是什么這些問題。
2. 配置測試環境,Web應用的性能測試環境要盡可能地接近真實生產環境,這才能保證測試數據的有效性。本書介紹了目前很熱門的虛擬化技術在準備測試環境中的貢獻,具備很強的實用性。
分析性能測試也是性能測試工程師比較獨特的工作內容之一,這是由于進行性能測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為優化性能服務。實際上,不限于以上列舉出的這幾點,右圖中的每一個步驟本書都有專門的章節介紹,非常全面。
如何快速掌握性能測試的技巧——資深測試工程師的心得共享
如何學好Web應用的性能測試,除了讀專業書籍這一途徑之外,不妨聽聽下面這些資深測試工程師的心得。
試裝測試工具軟件。借助工具軟件的邏輯來側面了解性能測試,這是學習新技術的不二法門。測試工具軟件是為了方便測試的目的開發的,它肯定要遵循測試的規范、術語,采用主流技術。安裝測試工具的試用版并實際執行一次簡單的性能測試,就好像駕校學車時的第一次上路,是必經的階段,而一本較好的入門書,則起到了教練的作用。
多看測試工具的幫助文檔。這是進入測試領域后深入理解測試工具的捷徑。測試工具能做什么?怎么做更有效率?只有仔細瀏覽幫助文檔,才能成為掌握測試工具的高手。
多看“課外書”。所謂課外書,就是指與性能相關的計算機操作系統、數據結構和計算機語言等方面的書籍。性能是Web應用綜合實力的體現,硬件、軟件和網絡都會對性能有影響,因此,在成為高手的路途中,光拘泥于測試工具是不夠的。
成為測試高手的標志是:
脫離了測試工具的束縛,結合實際工作,開發適用于本地的測試工具。測試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每一個Web應用也有自己的特點,期望一個工具作為萬靈藥是不可能的。這一個步驟是最難的,因為它需要對測試與開發都有很好的經驗與理解。在開發自定義測試工具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而一旦克服了這些困難,就可以稱為測試的真正高手。好比武林中的“飛花摘葉,俱可傷人”。
如果能完善自定義的測試工具,使之成為平臺,就能夠適應更多的情況。能做到這一步,又可以稱為高手中的高手,正是“無招即有招”。
本書有何特色?
性能測試的知識、方法較繁雜,與軟硬件的結合也較緊密,作為初學者,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學好呢?這恐怕是每一位讀者在讀本書之前都要問的問題。
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和學習,本書精心地安排了各章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具備如下鮮明的特點:
* 本書覆蓋面廣,內容詳盡。涉及性能測試的諸多方面,如基本測試理論、測試方法過程、相關硬件性能分析、Web性能測試目的與類型、測試用例編寫、測試工具詳細講解、測試報告編寫技巧、測試結果數據分析、虛擬化技術在測試中的應用等,相比同類書籍較為全面。
* 書中充分考慮到一般測試與性能測試的區別,著重講解了兩者的重要概念,性能測試的特色要求、注意事項、工具的準確使用,使讀者能夠清楚地理解性能測試的理論方法、設計要求、執行步驟與重點難點。
* 書中有豐富的實例,所有實例都采用圖示和文字詳細說明相結合的方式,明確、直觀。軟件使用過程介紹目的明確、層次清晰、步驟詳細、通俗易懂。
* 對于菜單和軟件功能的介紹,并不限于按照菜單順序,而是把握重點、注重邏輯性,循序漸進,有利于讀者理解。
* 對每個需要注意的知識點,如核心要點、使用技巧等,都特別注明,使閱讀者能夠明確重點。
* 內容不限于介紹LoadRunner本身,有利于讀者脫離某個工具軟件的束縛,把握性能測試的基本要點,真正將性能測試的知識掌握得更好,做到融會貫通。
* 本書理論結合實踐,講解圖文并茂,步驟詳細而直觀,并且將IT技術與生活場景結合起來,閱讀起來生動形象。
* 另外,為了讓讀者更加直觀、高效地學習,作者專門為本書錄制了大量多媒體教學視頻。這些視頻收錄于本書的配書光盤中。
本書的知識結構體系
本書共17章,分為5篇。
第1篇 測試的背景知識(第1~3章):本篇主要介紹了軟件開發過程、軟件測試的定義與分類、測試用例概念與要素、軟件的測試方法與過程、Web應用開發與測試等基礎知識,為讀者在測試領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性能測試做準備。
第2篇 Web性能測試入門(第4~6章):本篇主要介紹了Web性能測試的基礎知識,詳細講解了實用性較強的基本硬件知識、Web性能測試的目的與方法,Web應用所用服務器的選型方法、各操作系統性能計數器的獲取、對重要硬件的性能分析等內容,以便大家對影響Web性能的因素有一個深入的認識。
第3篇 使用LoadRunner進行Web應用性能測試(第7~13章):本篇基于之前的性能測試知識,全面講解了LoadRunner 11.0的使用方法。本篇可分為3小部分:通過虛擬用戶生成器(Virtual User Generator)模擬單個真實用戶行為;通過控制器(Controller)模擬多個真實用戶的行為及通過分析器(Analysis)進行性能分析。同時,詳細講解了如何確認業務流程,確定性能測試標準,編寫測試計劃。本篇還對部署和準備測試環境進行了專門講解。
第4篇 性能測試提高(第14~15章):本篇主要介紹了通用性能測試結果分析方法、性能測試報告編寫技巧和其他性能測試工具,便于測試工程師可以不受LoadRunner工具的限制,擁有更廣闊的視野。
第5篇 性能測試實戰(第16~17章):本篇主要介紹了大數據時代Web應用性能測試實戰案例:從測試設計、測試執行到測試結果與分析整個過程,以及Web性能優化等內容。本篇是對本書內容的全面總結,便于進一步深化讀者所掌握的性能測試的概念、理論和方法。
本書適合哪些讀者閱讀?
* 網站測試人員;
* Web應用性能測試人員;
* 想學習LoadRunner的人員;
* 想進入軟件測試行業,并希望擁有特色知識結構的職場新人;
* 希望有所提高的初級性能測試工程師。
本書作者
本書主要由微軟(中國)測試工程部總工程師施迎編寫,由崔曉明進行修訂,其他參與編寫的人員有陳世瓊、陳欣、陳智敏、董加強、范禮、郭秋滟、郝紅英、蔣春蕾、黎華、劉建準、劉霄、劉亞軍、劉仲義、柳剛、羅永峰、馬奎林、馬味、歐陽昉、蒲軍、齊鳳蓮、王海濤,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編著者
施迎,本科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碩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與通信學院。從事Web應用開發與測試近13年。曾任微軟(中國)測試工程部總工程師。熟悉多種Web開發技術和軟件測試工具,參與了多個大中型網站及一些世界500強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測試。承擔過功能測試、測試配置管理、性能與安全測試、測試工具開發等多項工作,經歷了多個項目的完整軟件周期。業余時間喜歡旅游、看電影和閱讀歷史書籍。
第1篇 測試的背景知識
第1章 軟件測試基礎(教學視頻:26分鐘)
1.1 了解軟件過程的各個方面
1.1.1 軟件公司技術部門的基本結構
1.1.2 由軟件危機引發的軟件測試
1.1.3 軟件危機的體現
1.1.4 軟件的生命周期
1.1.5 軟件生命周期模型
1.1.6 大爆炸模型
1.1.7 邊做邊改模型
1.1.8 瀑布模型
1.1.9 螺旋模型
1.1.10 4種過程模型的對比
1.1.11 軟件過程的幾個階段
1.1.12 軟件發布的方式
第1篇 測試的背景知識
第1章 軟件測試基礎(教學視頻:26分鐘)
1.1 了解軟件過程的各個方面
1.1.1 軟件公司技術部門的基本結構
1.1.2 由軟件危機引發的軟件測試
1.1.3 軟件危機的體現
1.1.4 軟件的生命周期
1.1.5 軟件生命周期模型
1.1.6 大爆炸模型
1.1.7 邊做邊改模型
1.1.8 瀑布模型
1.1.9 螺旋模型
1.1.10 4種過程模型的對比
1.1.11 軟件過程的幾個階段
1.1.12 軟件發布的方式
1.1.13 用甘特圖控制軟件項目的流程
1.2 關于軟件中的Bug
1.2.1 蟲子的由來
1.2.2 軟件Bug的5個要素
1.2.3 發現蟲子的成本
1.3 軟件測試的定義與分類
1.3.1 軟件測試的定義
1.3.2 軟件測試工程師的工作內容
1.3.3 軟件測試的分類
1.4 軟件測試的核心I:測試用例
1.4.1 什么是測試用例
1.4.2 測試用例的要素
1.5 軟件測試的核心II:測試工程師
1.5.1 測試工程師與軟件質量保障
1.5.2 測試工程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1.5.3 測試工程師的職業發展
1.6 本章小結
第2章 軟件的測試方法與過程(教學視頻:14分鐘)
2.1 測試的主要方法與分類
2.1.1 什么是黑盒測試方法
2.1.2 什么是白盒測試方法
2.1.3 黑盒測試與白盒測試的優劣對比
2.1.4 深入了解黑盒測試
2.2 等價類劃分法
2.2.1 什么是等價類劃分
2.2.2 等價類劃分的標準
2.2.3 劃分等價類的方法
2.2.4 利用等價類劃分設計測試用例
2.3 邊界值分析法
2.3.1 邊界值分析法的數據選取原則
2.3.2 根據邊界值分析法設計測試用例
2.4 判定表方法
2.4.1 判定表生成測試用例的步驟
2.4.2 判定表的結構
2.4.3 判定表的建立步驟
2.5 其他黑盒測試方法
2.6 測試分類簡介I:性能與代碼覆蓋
2.6.1 性能測試與壓力測試
2.6.2 代碼覆蓋測試
2.7 測試分類簡介II:國際化與本地化
2.7.1 國際化與i18n
2.7.2 本地化與Localization
2.7.3 國際化測試與本地化測試的區別
2.7.4 國際化、本地化測試的具體內容
2.7.5 國際化、本地化測試的步驟
2.8 各種測試簡介III:回歸、人工與自動測試
2.8.1 回歸測試
2.8.2 人工測試與自動測試
2.9 測試過程:項目和里程碑
2.9.1 測試貫穿整個項目流程
2.9.2 項目流程中的里程碑
2.9.3 Project軟件中的里程碑
2.10 項目管理中的ISO 9000與CMM
2.10.1 ISO 9000標準
2.10.2 CMM標準
2.10.3 CMM的基本概念
2.10.4 CMM五級成熟度
2.10.5 CMM五級成熟度分級詳解
2.11 軟件測試中的維恩圖
2.11.1 什么是維恩圖
2.11.2 軟件測試中的維恩圖
2.12 兩組容易混淆的測試用語
2.12.1 精確性與準確性
2.12.2 驗證合格與確認可用
2.13 本章小結
第3章 Web應用開發與Web測試(教學視頻:15分鐘)
3.1 Web應用的基本知識
3.1.1 什么是服務
3.1.2 服務的場所
3.1.3 創建服務場所——建立網站
3.1.4 網站文件的上傳
3.1.5 開啟網頁發布服務
3.1.6 用戶瀏覽網站的過程
3.1.7 網絡溝通標準——協議
3.1.8 前臺頁面與后臺數據庫
3.2 Web開發的基礎技術
3.2.1 認識Java
3.2.2 Java語言的特點
3.2.3 基于.NET平臺的Web開發技術
3.2.4 基于PHP的Web開發技術
3.2.5 AJAX開發技術
3.3 Web功能測試的特點與方法
3.3.1 網頁測試的組成部分
3.3.2 鏈接測試及其要點
3.3.3 鏈接測試工具Sleuth
3.3.4 孤兒網頁
3.3.5 表單測試及其要點
3.3.6 客戶端表單信息的驗證、收集和提交
3.3.7 服務器端用戶信息的保存過程
3.3.8 服務器端提示信息的返回
3.3.9 網頁內容測試
3.3.10 網頁用戶界面測試
3.3.11 瀏覽器交互測試
3.4 其他Web功能測試
3.4.1 Cookie測試
3.4.2 Web Service測試
3.4.3 Web功能測試的一般原則
3.5 兼容性測試與安全測試
3.5.1 兼容性測試
3.5.2 平臺測試要點
3.5.3 瀏覽器測試要點
3.5.4 顯示設置測試要點
3.5.5 網絡連接測試
3.5.6 打印測試
3.5.7 安全測試
3.6 本章小結
第2篇 Web性能測試入門
第4章 Web性能測試的基礎(教學視頻:11分鐘)
4.1 學習Web性能測試
4.1.1 Web性能的定義
4.1.2 Web性能好壞的判斷
4.1.3 Web性能測試在網站開發中的位置
4.1.4 Web性能測試的目的
4.2 影響Web性能的重要硬件I:CPU
4.2.1 中央處理器(CPU)簡介
4.2.2 CPU-Z簡介
4.2.3 CPU-Z的使用方法
4.3 影響Web性能的重要硬件II:硬盤
4.3.1 主流硬盤的類型
4.3.2 了解硬盤的轉速
4.3.3 認識硬盤緩存
4.3.4 操作系統中的硬盤寫入緩存
4.3.5 HD-Tach的下載、安裝與使用
4.3.6 Web應用對硬盤消耗的特點
4.3.7 Baseline和Benchmark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Web性能測試的方法(教學視頻:19分鐘)
5.1 Web性能測試目的與方法
5.1.1 Web性能測試的目的
5.1.2 Web性能測試方法的先決條件
5.1.3 Web性能測試的詳細分類
5.1.4 什么是性能測試(Performance Testing)
5.1.5 小白的第一次性能測試
5.1.6 響應時間、測試場所和指標
5.1.7 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
5.1.8 負載測試(Stress Testing)簡介
5.1.9 負載測試的特點
5.1.10 并發測試(Concurrency Testing)簡介
5.1.11 并發測試所關注的性能問題
5.1.12 并發測試的特點與工具
5.1.13 配置測試(Configuration Testing)
5.1.14 耐久度測試(Endurance Testing)
5.1.15 可靠性測試(Reliability Testing)
5.1.16 尖峰沖擊測試(Spike Testing)
5.1.17 失敗恢復測試(FailOver Testing)
5.2 Web性能測試方法的比較
5.2.1 各種Web性能測試方法的不同點
5.2.2 各種Web性能測試方法的相同點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性能測試計數器(教學視頻:23分鐘)
6.1 什么是性能計數器
6.2 Windows系統下的性能計數器
6.2.1 性能計數器數值的直觀獲得
6.2.2 性能監視器的使用
6.2.3 通過編程獲得性能計數器
6.2.4 常見的性能計數器的含義
6.3 Mac OS X系統的性能計數器
6.3.1 性能計數器的直觀獲得
6.3.2 性能分析專業工具
6.4 Linux(UNIX)系統的性能計數器
6.4.1 Linux系統下性能計數器的直觀獲得
6.4.2 vmstat命令詳解
6.4.3 top命令及其他工具包
6.4.4 Linux(UNIX)系統下性能計數器的含義
6.5 內存性能分析
6.5.1 內存泄露及判斷
6.5.2 內存瓶頸簡介
6.5.3 頁面和虛擬內存
6.5.4 軟、硬頁面錯誤
6.5.5 發現內存瓶頸
6.5.6 發現程序使用內存的問題
6.6 CPU性能分析
6.6.1 重要的CPU性能計數器
6.6.2 有關多CPU與多核CPU的性能計數器
6.7 磁盤性能分析
6.7.1 磁盤性能相關計數器
6.7.2 與其他性能對象的綜合考慮
6.8 網絡性能分析
6.9 應用服務器性能簡要分析
6.9.1 IIS應用服務器性能分析
6.9.2 IIS相關性能計數器
6.9.3 Weblogic性能信息的獲得
6.9.4 Weblogic相關性能計數器
6.10 數據庫性能簡要分析
6.10.1 業內常見的數據庫產品
6.10.2 數據庫性能問題對應的性能計數器
6.11 本章小結
第3篇 使用LoadRunner進行Web應用性能測試
第7章 性能測試工具LoadRunner入門(教學視頻:24分鐘)
7.1 選擇測試工具
7.1.1 自行編寫與購買測試工具的比較
7.1.2 常用的性能測試工具
7.1.3 性能測試工具的評估
7.1.4 小白的最終選擇
7.2 下載與安裝LoadRunner
7.2.1 下載LoadRunner
7.2.2 一步步安裝LoadRunner
7.3 LoadRunner輕松入門
7.3.1 LoadRunner的導航窗口
7.3.2 Virtual User Generator虛擬用戶生成器
7.3.3 創建VuGen腳本I:錄制過程
7.3.4 創建VuGen腳本II:強化腳本
7.3.5 創建VuGen腳本III:準備工作負荷
7.3.6 創建VuGen腳本IV:完成階段
7.3.7 創建VuGen腳本V:利用示例站點錄制一個腳本
7.3.8 創建VuGen腳本VI:錄制腳本失敗原因分析與會話
7.3.9 創建VuGen腳本VII:利用關聯解決腳本播放失敗
7.3.10 創建VuGen腳本VIII:利用其他Web協議進行錄制簡介
7.3.11 LoadRunner進行性能測試的簡要步驟
7.4 本章小結
第8章 編寫測試計劃(教學視頻:11分鐘)
8.1 了解被測試項目的結構
8.1.1 邏輯結構
8.1.2 物理結構
8.1.3 系統結構
8.2 確認業務的具體流程
8.2.1 業務流程對性能測試的影響
8.2.2 了解Web應用的功能模塊
8.2.3 確定用戶經常使用的功能
8.2.4 用戶登錄部分與驗證碼
8.2.5 商品展示部分
8.2.6 用戶訂單部分
8.2.7 事務與網上支付
8.2.8 社區內容部分
8.2.9 后臺管理部分
8.2.10 業務流程中有關性能測試的難點
8.2.11 業務性能分析文檔
8.3 確定性能測試的各種標準
8.3.1 確定性能測試目標
8.3.2 確定性能測試標準
8.3.3 常見的Web應用性能測試指標
8.3.4 性能測試標準范例
8.4 編寫性能測試計劃
8.4.1 性能測試人員的組成
8.4.2 性能測試工具的選擇
8.4.3 性能測試進度的安排
8.4.4 性能測試的計劃模板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配置測試環境(教學視頻:20分鐘)
9.1 為什么需要測試環境
9.1.1 準備測試環境的益處
9.1.2 準備測試環境的原則
9.2 虛擬化在測試環境中的應用
9.2.1 什么是虛擬化
9.2.2 常見的虛擬化軟件
9.2.3 虛擬化軟件在軟件測試中的作用
9.3 VirtualBox虛擬機實戰
9.3.1 學習安裝VirtualBox
9.3.2 了解VirtualBox的管理菜單
9.3.3 利用VirtualBox設置虛擬電腦
9.3.4 安裝VirtualBox中的增強功能
9.3.5 與宿主電腦共享文件
9.3.6 利用VirtualBox組建網絡
9.3.7 使用VirtualBox中的狀態備份
9.3.8 使用VirtualBox搭建測試環境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搭建LoadRunner中的場景(教學視頻:48分鐘)
10.1 創建場景
10.1.1 使用場景創建設置對話框
10.1.2 場景的分類
10.1.3 創建面向目標的場景
10.1.4 編輯場景目標
10.1.5 手動場景的設置
10.1.6 壓力生成器的添加與設置
10.1.7 用戶組的增加、修改、刪除
10.1.8 運行時設置(RTS)
10.1.9 設置場景的詳細信息(Details按鈕)
10.2 集合點的應用
10.2.1 集合點的設置步驟
10.2.2 在腳本中加入集合點
10.2.3 在場景中配置集合點
10.3 場景的執行計劃
10.3.1 熟悉設置場景運行計劃界面
10.3.2 設置場景開始運行的時間
10.3.3 設置場景執行的方式
10.3.4 修改場景操作的具體屬性
10.3.5 圖形方式設置手動場景的運行計劃
10.4 控制器的全局設置
10.4.1 超時設置(Timeout)
10.4.2 運行時設置(Run-Time Settings)
10.4.3 運行時文件存儲位置(Run-Time File Storage)
10.4.4 路徑翻譯表(Path translation table)
10.4.5 監視器(Monitors)
10.5 本章小結
第11章 監控圖表與函數(教學視頻:15分鐘)
11.1 監控圖表與配置
11.1.1 監控與圖表
11.1.2 對運行狀況、交易狀況進行監控
11.1.3 對系統與網絡資源進行監控
11.1.4 對防火墻、網絡服務器進行監控
11.1.5 對中間件進行監控
11.1.6 對數據庫進行監控
11.1.7 監控圖表的常見操作技巧
11.2 掌握LoadRunner中的函數
11.2.1 LoadRunner函數的語法
11.2.2 在腳本中使用函數
11.2.3 常見函數列表
11.2.4 調用LoadRunner函數的方法
11.3 本章小結
第12章 性能測試的執行場景(教學視頻:14分鐘)
12.1 性能測試的執行過程
12.1.1 執行性能測試
12.1.2 場景執行時的控制器
12.1.3 場景執行過程中的狀態信息
12.1.4 場景執行完畢
12.2 服務質量協議(SLA)
12.2.1 添加服務質量協議(SLA)
12.2.2 選擇時間決定的SLA
12.2.3 選擇運行決定的SLA
12.2.4 利用高級按鈕設置時間間隔
12.3 解讀測試結果
12.3.1 測試分析概要界面
12.3.2 統計概要
12.3.3 場景執行過程信息表
12.3.4 對事務進行SLA相關分析
12.3.5 分析SLA
12.3.6 事務概要
12.3.7 HTTP響應概要
12.4 本章小結
第13章 用LoadRunner分析器來分析結果(教學視頻:26分鐘)
13.1 LoadRunner中的分析器
13.1.1 分析器的界面
13.1.2 在分析器中修改場景屬性
13.1.3 定義測試報告格式
13.1.4 使用分析器導出數據
13.1.5 分析器數據存放位置
13.1.6 與其他工具軟件協同
13.1.7 分析器的全局設置(Options)
13.2 利用圖表分析性能
13.2.1 添加更多圖表
13.2.2 虛擬用戶圖(Vuser圖)
13.2.3 細化圖表數據:過濾/分組
13.2.4 細化圖表數據:下鉆
13.2.5 細化圖表數據:取消過濾/分組/下鉆設置
13.2.6 輔助圖表工具:設置粒度
13.2.7 圖表輔助工具:顯示光標
13.2.8 事務圖(Transaction圖)
13.2.9 平均事務響應時間圖
13.2.10 利用合并圖進行圖表的聯合分析
13.2.11 利用交叉結果圖進行多場景的橫向分析
13.2.12 網絡資源圖(Web Resources圖)
13.2.13 網頁調試圖(Web Page Diagnostic圖)
13.3 本章小結
第4篇 性能測試提高
第14章 分析性能測試結果(教學視頻:17分鐘)
14.1 性能測試結果的可靠性
14.1.1 原始數據
14.1.2 平均值
14.1.3 中值
14.1.4 正常值
14.1.5 標準偏差
14.1.6 正態分布
14.1.7 一致分布
14.1.8 置信度與置信區間
14.1.9 數據可靠性判斷的規則
14.2 性能測試結果的分析方法
14.2.1 判斷影響性能的因素
14.2.2 隔離與對比
14.2.3 詳實記錄中間結論
14.3 性能測試報告的編寫技巧
14.3.1 什么是好的性能測試報告
14.3.2 提交報告的時機
14.3.3 與測試主管的討論
14.3.4 有效總結測試數據
14.3.5 測試報告與圖表的結合
14.3.6 在Excel中為數據生成圖
14.4 本章小結
第15章 其他性能測試工具(教學視頻:17分鐘)
15.1 更多的性能測試工具
15.1.1 性能測試工具的分類
15.1.2 企業級的性能測試工具
15.1.3 輕量級的測試工具
15.2 微軟WAS的使用
15.2.1 WAS的安裝與啟動
15.2.2 用WAS錄制腳本
15.2.3 用WAS執行測試
15.2.4 分析WAS測試結果
15.3 Visual Studio 2008中的性能測試工具
15.3.1 性能測試的流程
15.3.2 調用樹與熱路徑
15.3.3 測試實例
15.4 本章小結
第5篇 性能測試實戰
第16章 大數據時代Web應用性能測試實例(教學視頻:6分鐘)
16.1 大數據時代Web應用的背景
16.2 設計性能測試
16.2.1 人員與計劃
16.2.2 準備測試環境
16.2.3 設計測試場景
16.2.4 錄制測試腳本
16.2.5 設置測試監控
16.3 執行性能測試
16.4 分析測試結果
16.4.1 發現服務器問題
16.4.2 發現網絡問題
16.4.3 發現軟件代碼問題
16.5 生成測試報告
16.6 本章小結
第17章 Web性能優化(教學視頻:4分鐘)
17.1 代碼的優化
17.1.1 ASP.net頁面的優化原則
17.1.2 節約原則與ViewState
17.1.3 服務器控件的優化選擇
17.1.4 恰當原則與Session
17.1.5 Page.IsPostBack的運用
17.1.6 合理使用DataGrid控件
17.1.7 合理進行字符串操作
17.1.8 緩沖原則
17.1.9 CLRProfiler的安裝與基本操作
17.1.10 CLRProfiler分析內存分配問題
17.2 利用服務器配置進行優化
17.2.1 啟用IIS壓縮
17.2.2 IIS壓縮比的選擇
17.2.3 IIS 7壓縮的進一步完善
17.2.4 其他IIS性能優化措施
17.3 數據庫的優化
17.3.1 查詢語句的優化
17.3.2 查看SQL語句執行計劃與數據庫當前事件
17.3.3 提高存儲過程與自定義函數性能
17.3.4 數據庫的硬件配置優化
17.4 結束語
附錄A 主要性能測試工具下載網址
附錄B 部分性能測試網站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