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潮與近代中國政治思想演變的關系問題,是近代思想史研究領域中的大主題。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后所發生的社會大轉型,不僅改變了幾千年的思想演變軌跡,也直接影響到今天中國政治思想形成中的一些基本方面。而中國近代“變局”中所逐漸形成的早期維新派或早期改良派,恰恰處于這一思想轉折發生的最初階段。王韜是中國近代早期維新派或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中著述最多,涉及的層面最廣的代表人物。王韜的政治變革思想,立足于自強求富的時代主題,在延續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改革原則的同時,最早將變革的內容由器物拓展到了政治領域。王韜以中國傳統的變易觀與道器論為變法立論,提出了“道中有器”的哲學觀,將中國傳統思想中的部分“道”之內涵,納入了可變之“器”的范疇,從而為中西交融的政治變革主張提供了理論根據;以此為基礎,在批判傳統的基礎上,王韜提出了內政變革主張,其內政變革思想以民本為基礎,并構建出帶有民權色彩的新型民本觀念;從民本觀出發,王韜提出變法之要在乎得其人,不僅需要培育和選拔適應于變革的人才,更需實現普通民眾的思想轉變,提出了系統的教育與選才變革的主張,完成了近代新型教育思想的啟蒙與教育改革的初步實踐;同時,王韜的外交思想作為內政變革主張的延續,以華夷觀的轉變為前提,產生了朦朧的國家主權觀念,并提出了諸如設領事、遣外使、加入萬國公法等,帶有鮮明近代外交特征的思想主張,促進了中國外交觀念實現由傳統向近代的轉變。
石蓉蓉,女,甘肅蘭州人,1980年4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南開大學法學博士,南寧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主持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一帶一路’戰略驅動下西北民族地區特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7XMZ072);主持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文化傳播視野下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以甘肅裕固族和保安族為例”項(項目編號:14YJAZH065);主持蘭州財經大學2019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1項(項目編號:LJZ201910)。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排名第三)。發表論文18篇,其中CSSCI期刊文章12篇,CI文章2篇,D刊2篇,省刊2篇;參編教材《新媒體交互設計概論》一部(排名第二)。以獨立發明人身份,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4項。兼任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影視傳媒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