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運用會話分析、互動語言學、浮現(xiàn)語法等當代前沿語言理論深入探討了漢語口語語法領域的諸多重要議題。全書理論思辨與個案分析并重,視野開闊,見解獨到,論證精辟,創(chuàng)見迭出,貫穿新意:首先,該書首次提出“詞匯語義學的浮現(xiàn)觀”理論,從根本上闡明了語義的浮現(xiàn)本質(zhì);其次,以豐富案例有力地證明了多模態(tài)資源(譬如詞匯、語法、韻律和身態(tài)手勢等)在言語情態(tài)表達中所占據(jù)的重要地位;再次,以互動交際框架審視語言形式,深刻揭示了言語行為與社會因素的互動以及語言與社會之間的共變關系;最后,采取跨語言的視角,極大地開拓了漢語口語及互動語言學的類型視野。
陶紅印,現(xiàn)任洛杉磯加州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教授、中文部主任,同時兼任臺灣師范大學英語系講座教授、《漢語語言和話語》國際雜志共同主編、《漢語語言和話語研究》國際叢書系列執(zhí)行主編,以及美國《傳統(tǒng)語言》《互動語言學》《當代語言學》等30多個國內(nèi)外刊物的編委,是國際英語語料庫(ICE)美國部分共同主持人。曾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校任教,前美國中文教師學會會長。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漢語話語語法、語料庫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及漢語教學、互動語言學以及英語語言學等。在Language, Studies in Language,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 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等國際、國內(nèi)刊物上共發(fā)表學術論文130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