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中探討這一論題:我們如何能夠在既不接受語言實在論、又不向任何一種語言唯心論示好的情況下,設想語言和實在的關系?維特根斯坦并不像其他語言哲學家那樣,先將語言和實在視作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然后再試圖在二者之間建立起某種關聯。他另辟蹊徑,將這種引發無限紛爭的二元對立模式拋擲一邊,轉而從作為語言使用者的人如何在其諸多生活形式中同實在相交融這一視角入手,探討紛繁復雜的語言實踐活動。只要看,不要想;只做描述,不構建任何理論。這便是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的基本精神,而迪爾曼相當準確地把握住了它,并以此為線索打開了一個解讀維特根斯坦哲學的大思路。
李國山,1965年12月生,安徽壽縣人。1984-1991年,就讀于四川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碩士學位;1991-1997年在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1997-2000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期間赴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訪學一年;2000年至今,在南開大學哲學院工作。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起,擔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常務理事。現為南開大學哲學院外國哲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分析哲學、西方認識論。已出版學術專著《言說與沉默》(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語言批判與形而上學》(商務印書館,2014年),出版譯著6部、教材4部,發表學術論文、譯文四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