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代乾嘉學術較為忽視義理學的探索,是長期以來在學界頗有影響的一種觀點。事實上,回溯20世紀上半葉的學術史,若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胡適、侯外廬、錢穆等,皆曾對此問題有所探討。給予清儒義理學以嚴厲的負面評價的看法,主要來自20世紀后半葉港臺地區的新儒學學者,迄今仍有一定影響。故有關“清代新義理學”的學術爭議,與百年學術“新舊之爭”乃至古典傳統的“漢宋之爭”的文化背景密切關聯。本書之旨在闡明者,為清儒或參以《周易》象數,或通過《周易》文本新詮,在義理學上所進行的孜孜探索歷程。
姚彬彬(1981-),男,山東龍口人。哲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現任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已出版《現代文化思潮與中國佛學的轉型》等著作6部,于海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章門弟子’繆篆哲學思想研究”、“《周易》詮釋與清代新義理學的思想源流”等各級課題6項,多次獲省部級科研獎項。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思想文化史、佛教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