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腐敗與反腐敗的界定為基礎,研究了腐敗程度和反腐敗成效的測量標準和方法,闡釋了政治性腐敗轉向個體性腐敗的發展趨勢及其演變過程,從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兩個維度提出腐敗治理成功的評判方法,認為腐敗治理需要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大目標”與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小目標”,腐敗治理的雙重使命決定了反腐敗機構的雙重職能。本書深入分析了人口與經濟發展這兩個影響腐敗治理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選擇歐盟、瑞典、中國作為個案進行比較研究,用翔實的數據和豐富的資料充分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腐敗治理的力度和效度,實現了“大目標”與“小目標”的次優平衡,證明了中國在人口巨多和經濟較為落后的背景條件下成功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反腐敗之路的邏輯適恰性。
蔣來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秘書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時代黨建研究中心理事,《廉政學研究》主編,《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反腐倡廉藍皮書)》執行主編,出版《新時代廉政建設策略研究》《反腐敗體制機制國際比較研究》等著作10多部,主持和參與“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績效測評研究”等課題50多項,在《求是》《政治學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和文章100多篇,曾獲得全國紀檢監察系統課題調研報告優秀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對策信息特等獎、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課題調研優秀成果一等獎30多項。?主要研究方向:紀檢監察學、廉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