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微·跨越階層差異:上海工人的組織與生存(1945—1949)
定 價:¥89
中 教 價:¥53.40 (6.00折)
庫 存 數: 7
1945~1949年,上海勞資爭議爆發的頻率達到自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以來的最高峰,勞資關系緊張。為應對危局,國民黨政權轉變工運策略,從壓制工運轉變為控制勞工,引導工運組織為其所用,壟斷工運的領導權,注重將幫會組織納入體制。但國民黨政權內部并沒能集中工人運動的力量,而是分為工人福利委員會、勞工協進社、三青團等多方勢力。它們彼此互相爭斗限制了國民黨勞工組織的發展,為中共的城市革命提供了機遇。黨爭成為國民黨難以逾越的障礙。
序一梁元生賀江楓教授的新書《跨越階層差異:上海工人的組織與生存(19451949)》行將出版,邀我寫序。我感到極其榮幸,樂于在書前講幾句話,表達我對江楓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做學問態度及廣閱資料和精研細琢的史學精神的敬佩。賀江楓現在是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教授,也是中國近現代史學術界的有為青年。他的論文和書籍資料豐富、意見獨特,成一家言,都是同行極為關注和欣賞的。而江楓這條學術之路,可以說是從這本書開始的。《跨越階層差異:上海工人的組織與生存(19451949)》原稿建基于他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的博士學位論文《革命、黨爭與社會控制:1945至1949年國民政府與上海工人關系研究》,經過再三審核和修訂而成為這本專著。賀江楓2007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再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深造,獲得碩士學位。2010年夏天畢業后,他來到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成為歷史系的博士生。我是他的論文指導老師。賀江楓有良好的學術背景,受過嚴格的歷史學訓練,來港前已經有幾篇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發表。其中包括相當有分量的學報,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中國經濟史研究》及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出版的《史林》。以這樣的年青學者來說,他的表現可算是非常出色的。賀江楓的學術研究興趣很廣,主要集中于近現代史,對民國時期上海的工人運動和學生運動尤其措心。2010年8月他從北京來到香港,在中文大學歷史系選定中國近現代史為主要研究范圍,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以民國后期上海工運為研究重點,探討國共之爭下的工人組織、生活與工運情況。在上海史研究此一領域中,國內外曾有不少著作,一般學者的研究興趣似乎都集中于晚清及民國初期。這一方面是由于檔案資料的豐富,另一方面是中外學者對上海的都市文化和現代化經驗有特別的興趣。賀江楓對工人運動的研究在當時可以說是另辟蹊徑,而他在滬港努力搜尋資料之外,還跑到中研......
賀江楓,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暨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華民國史、中國近代民眾運動史,先后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抗戰時期華北地方實力派(19311945)》等課題多項,曾獲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緒論/001第一章困境與嬗變:上海工人日常生活與群體特質/025一階層差異及其超越/026二日常生活的貧困化/035三勞工群體的政治化/045四幫會組織的社團化/053第二章為生存吶喊:上海勞資爭議的再度勃興/064一勞資爭議的常態化與集中化/066二抗爭政治的多元面相與不平衡性/075三為生存而斗爭/087第三章保障基本生存權:上海工人生活費指數制度/098一勞工訴求與政府因應:生活費指數制度的形成/100二權力的傲慢:生活費指數的凍結與重啟/109三秩序的崩潰:金圓券改革的破壞性影響/129第四章勞資調和的悖論:上海勞資評斷委員會/139一上海勞資爭議調解機構的分歧/140二勞資評斷委員會的設立與組織結構/147三勞資評斷委員會的職能:法案的制定與頒布/153四勞資評斷委員會的職能:調解勞資爭議/162第五章控制勞工:上海工人福利委員會/172一組織結構與成員/179二三重面相:工會、國民黨與幫會/187三軍事化的秘密組織/197四有限的改良主義/202第六章爭奪群眾:派系糾葛與國民黨工會組織的裂變/217一中國勞工協進社的挑戰/219二三青團對工人運動的介入/233三國民黨派系糾葛之影響/248第七章聯合起來:上海工人的組織動員與階級形塑/253一穩健與積極/254二工人群體的組織化/262三斗爭與合作/270四控制與反控制/275第八章在激進與謹慎之間:1948年申新九廠工潮/281一經濟訴求與黨派之爭/282二動員與罷工/300三暴力鎮壓的悲劇/308四無聲的反抗/317結語/326參考文獻/345后記/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