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的槍林彈雨中,醫療救護工作如何開展?
以白求恩為代表的國際主義戰士如何實現醫療援助?
一段硝煙戰火的艱難歲月,一場義無反顧的醫療救援,一個影響深遠的體系建構
貴陽圖云關抗戰紀念館與救護人員后裔通力合作
以珍貴史料詳盡展現抗戰時期紅十字醫療救護的全景
帶領讀者跨越歷史長河,感受中外醫務工作者踐行的誓言
今我進入醫業,立誓獻身人道服務
本書為團結出版社系列書籍《國殤》之第十一本,是該系列中的全新作品,也是一部有關抗戰時期紅十字醫療救護工作的紀實作品。全書以新加坡籍愛國華僑,時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學系主任、副院長林可勝在抗戰中為醫療救護工作所做的貢獻為主線,歌頌了中外醫務工作者群體在艱苦的戰爭時期,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克服各種困難在貴陽圖云關實施醫療救援,完成人員培訓、物資募集等工作的全過程。書中的歷史資料大部分來自當年圖云關救護人員的后裔,同時也得到了貴陽圖云關抗戰紀念館的大力支持,因而真實可信度高,對于抗戰史的研究補充很有參考意義;此外,該書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歌頌了寶貴的圖云關精神,具有極強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