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新的AutoCAD2016版本為講解平臺,著重介紹AutoCAD2016中文版的各種基本操作方法和應用技巧,同時配有具體的應用實例幫助讀者學習。
全書分為基礎、進階、高級三部分共18章,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AutoCAD2016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其中,基礎部分介紹了各種繪圖命令和編輯命令的使用,并講解了工程圖畫法、尺寸的正確標注、文字與表格等技術要求的表述等內(nèi)容;進階部分重點講解了提高繪圖效率和規(guī)范圖紙格式的功能,包括塊與樣板圖的應用、圖層的創(chuàng)建與管理、圖案填充、參數(shù)化設計以及圖紙輸出等;高級部分主要講解了三維圖的創(chuàng)建與編輯,以及AutoCAD2016在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設計、建筑設計、室內(nèi)裝飾設計、電氣設計中的應用。
本書可作為大中專院校理工科類專業(yè)、高等職業(yè)技術院校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自學用書。
資深機械高級工程師傾力之作,從入門到精通,分享工作經(jīng)驗與心得
從基本操作到行業(yè)應用,面面俱到,圖文并茂,步驟清楚,跟著操作就能輕松掌握。
使用大量實例教學,包括典型示例與各行業(yè)應用案例,真正提高實戰(zhàn)技能和應對職場應用。
在全書的講解過程中,隨時穿插提示和技巧,及時解決讀者學習中的困惑。
特別錄制了案例教學視頻課程,跟著視頻學案例操作,輕松省時,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提供全部實例源代碼,可直接應用,上機練習更方便。
AutoCAD是由美國Autodesk公司推出的應用最廣泛的經(jīng)典繪圖軟件,是一款集二維繪圖、三維設計、渲染及通用數(shù)據(jù)庫管理和互聯(lián)網(wǎng)通信功能為一體的計算機輔助繪圖軟件包。
自1982年誕生以來,AutoCAD經(jīng)多次版本更新和性能完善,現(xiàn)已發(fā)展到2016版,不但在機械、電子和建筑等工程設計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在航空航天、地理信息、氣象觀測、交通運輸?shù)忍厥鈭D形的繪制方面,甚至在樂譜、燈光、幻燈和廣告等領域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應用。
本書主要講解了AutoCAD 2016的各功能模塊,詳細介紹了AutoCAD 2016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并通過大量的工程實例,介紹了AutoCAD 2016在各行業(yè)的應用。
1.本書特色
l 信息量大。本書包含的內(nèi)容全面,涉及草圖、建模等機械設計的基礎知識,又包含數(shù)控加工、模具設計及鈑金設計等內(nèi)容。讀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應只關注細節(jié),還應從整體出發(fā),思考和體會實例的設計思路。
l 結構清晰。本書結構清晰、由淺入深,從結構上主要分為兩大類,基礎部分和案例部分。其中,又以案例部分為主,基礎部分對一些基本繪圖命令和編輯命令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以實例的形式進行了演示。
l 內(nèi)容新穎。本書講解了同種圖形的多種繪制方法,介紹了很多常用的繪圖技巧,讀者在掌握這些技巧后可以大大提高繪圖效率。
2.本書內(nèi)容
本書分為三部分共18章,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中,第1~6章為基礎部分,第7~11章為進階部分,第12~18章為高級部分,使讀者能夠快速、熟練、深入地掌握AutoCAD的應用,各章內(nèi)容安排如下。
第1章主要介紹了AutoCAD 2016入門基礎,簡單介紹了AutoCAD圖形文件的操作、AutoCAD命令的調(diào)用,以及坐標系與坐標的創(chuàng)建。
第2章主要介紹了AutoCAD 2016繪圖環(huán)境的設置,詳細講解了光標和輔助繪圖功能的設置。
第3~6章介紹AutoCAD 2016基本操作,闡述了幾何圖形的繪制、圖形的編輯、尺寸的標注和文字表格的應用。
第7章主要講解了對相同的對象反復使用情況的處理,詳細講解了塊的使用和樣板的繪制;第8章闡述了圖案填充的相關操作;第9章詳細講解了圖層的相關知識,并通過相關實例對本章進行了實戰(zhàn)練習。
第10章講解了參數(shù)化設計,重點論述輪廓草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尺寸、約束、關系式及其相互作用。同時介紹參數(shù)化設計系統(tǒng)采用的智能設計方法,如對象捕捉、動態(tài)導航和自動識別原則等。最后通過實例練習使讀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參數(shù)化設計。
第11章講解了模型空間和圖紙空間、模型空間打印、圖紙空間打印,闡述圖形繪制完成后的輸出方式及輸出時的設置。
第12章介紹了三維建模的基本概念,通過繪制三維實體建模詳細介紹了由二維對象創(chuàng)建三維實體的過程。第13章講解了如何對三維實體進行布爾運算、剖切、加厚、分割等各種編輯操作,以及如何對實體的邊和面進行編輯。
第14、15章以機械設計為基礎,介紹了零件圖和裝配圖的作用和內(nèi)容、各視圖的選擇和表達方式,講解了尺寸標注、技術要求以及裝配圖的零件編號和明細表,結合機械設計介紹了零件結構的合理性和繪制裝配圖的基本流程。
第16章詳細介紹了建筑圖形設計的相關知識,闡述了建筑設計的內(nèi)容、過程以及建筑制圖的要求,重點講解了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建筑剖面圖、建筑詳圖的繪制,并通過實例加深對本章的學習。
第17章詳細介紹了室內(nèi)設計的相關知識,詳細講解了室內(nèi)設計施工圖、室內(nèi)平面圖、室內(nèi)頂棚平面圖、室內(nèi)立面圖和細部節(jié)點詳圖的繪制。
第18章通過兩個案例介紹了AutoCAD在電氣設計繪圖中的應用,重點介紹了汽輪機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圖與機床自動往復循環(huán)控制的繪制。
本書附錄給出了AutoCAD 2016的常用命令集。命令集中給出了命令的快捷鍵,可以幫助讀者快速查找,以提高繪圖效率。
3.多媒體光盤
本書提供了由編者親自錄制的DVD多媒體教學光盤和源文件,針對本書關鍵內(nèi)容和教學范例進行了詳細演示和講解,以方便讀者快速掌握和上機演練。
4.讀者對象
本書適合于AutoCAD初學者和期望提高機械產(chǎn)品設計效率和成本的讀者,具體說明如下:
從事工程設計的初學者高等院校的教師和在校生
相關培訓機構的教師和學員 ? AutoCAD愛好者
廣大科研工作人員
5.本書作者
本書主要由丁源編著。另外,李昕、林曉陽、劉冰、王芳、付文利、溫正、唐家鵬、孫國強、喬建軍、焦楠、高飛、張迪妮、韓希強、張文電、宋玉旺、張明明、張亮亮、劉成柱、郭海霞、于滄海、李戰(zhàn)芬、沈再陽、余勝威、焦楠等也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6.讀者服務
雖然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力求敘述準確、完善,但是由于水平有限,書中欠妥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讀者和同仁能夠及時指出,共同促進本書質(zhì)量的提高。
為了方便解決本書疑難問題,如果讀者朋友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與本書有關的技術問題,就發(fā)送郵件到郵箱comshu@126.com,我們會盡快給予解答,竭誠為您服務。
編 者
2016年5月
丁源,北航研究生,曾就職于五洲工程設計研究院,現(xiàn)為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從事光機結構設計、精密機械設計工作。熟練掌握相關有限元分析軟件,已從事機械設計及仿真計算工作十余年。精通ANSYS、AUTOCAD、UGNX、SolidWorks等軟件,曾出版多部暢銷書。
第1章 AutoCAD 2016設計基礎 1
1.1 AutoCAD 2016入門 1
1.1.1 AutoCAD 2016的啟動與退出 1
1.1.2 AutoCAD 2016的用戶界面 4
1.1.3 AutoCAD 2016的工作空間 10
1.2 AutoCAD圖形文件操作與管理 12
1.2.1 新建圖形文件 12
1.2.2 保存圖形文件 13
1.2.3 打開圖形文件 16
1.2.4 退出圖形文件 17
1.3 調(diào)用AutoCAD 命令 18
1.3.1 在命令行輸入命令 18
1.3.2 單擊功能區(qū)命令 19
1.3.3 通過菜單欄執(zhí)行命令 19
1.3.4 撤銷和恢復撤銷命令 20
1.3.5 重復命令 21
1.3.6 終止命令 21
1.4 鼠標操作 21
1.5 坐標系與坐標 22
1.5.1 坐標系 22
1.5.2 坐標的輸入 23
1.6 操作練習 24
1.6.1 操作要求 24
1.6.2 操作步驟 24
1.7 課后練習 26
第2章 設置AutoCAD 2016環(huán)境參數(shù) 28
2.1 設置繪圖環(huán)境 28
2.1.1 設置圖形界限 28
2.1.2 設置圖形單位 29
2.1.3 設置繪圖區(qū)顏色 29
2.1.4 設置命令行的字體 30
2.2 設置光標 31
2.2.1 設置十字光標尺寸與大小 31
2.2.2 設置拾取框大小 32
2.2.3 設置捕捉標記的顏色和大小 32
2.2.4 設置夾點大小和顏色 33
2.3 輔助繪圖功能 34
2.3.1 捕捉與柵格顯示功能 34
2.3.2 正交功能 35
2.3.3 對象捕捉功能 35
2.3.4 極軸追蹤和對象捕捉追蹤功能 36
2.4 操作練習 38
2.4.1 操作要求 38
2.4.2 操作步驟 38
2.5 課后練習 40
第3章 繪制幾何對象 41
3.1 繪制線型對象 41
3.1.1 繪制直線 41
3.1.2 繪制多段線 42
3.1.3 繪制矩形 45
3.1.4 繪制正多邊形 47
3.2 繪制曲線型對象 48
3.2.1 繪制圓 48
3.2.2 繪制圓弧 50
3.2.3 繪制橢圓和橢圓弧 53
3.2.4 繪制圓環(huán) 54
3.2.5 繪制樣條曲線 55
3.2.6 繪制螺旋 57
3.3 繪制構造和參照對象 58
3.3.1 繪制參照點 58
3.3.2 繪制構造線 60
3.3.3 繪制射線 62
3.4 操作實例 62
3.4.1 繪制零件底座 63
3.4.2 繪制左右門 67
3.5 課后練習 69
第4章 圖形對象編輯 71
4.1 選擇對象 71
4.1.1 直接選擇對象 71
4.1.2 框選對象 72
4.1.3 欄選對象 73
4.1.4 快速選擇 73
4.2 編輯對象 75
4.2.1 修剪 75
4.2.2 延伸 76
4.2.3 分解 78
4.2.4 打斷 79
4.2.5 合并 81
4.2.6 圓角 82
4.2.7 倒角 83
4.2.8 刪除 85
4.3 制作多個相同的圖形對象 86
4.3.1 復制 86
4.3.2 偏移 87
4.3.3 鏡像 89
4.3.4 陣列 90
4.4 改變圖形位置和大小 94
4.4.1 移動 94
4.4.2 旋轉(zhuǎn) 96
4.4.3 拉伸 97
4.4.4 拉長 98
4.4.5 縮放 99
4.5 使用夾點編輯對象 101
4.6 操作實例 103
4.6.1 繪制曲柄 104
4.6.2 繪制平面電視柜 110
4.7 課后練習 115
4.7.1 繪制支腿 115
4.7.2 繪制會議桌椅 116
第5章 圖形的尺寸標注 118
5.1 尺寸標注概述 118
5.2 設置尺寸標注樣式 119
5.2.1 創(chuàng)建尺寸標注樣式 119
5.2.2 修改尺寸標注樣式 120
5.2.3 刪除尺寸標注樣式 125
5.3 尺寸標注命令 126
5.3.1 線性標注 126
5.3.2 對齊標注 127
5.3.3 角度標注 128
5.3.4 弧長標注 129
5.3.5 半徑標注 130
5.3.6 直徑標注 131
5.3.7 折彎標注 131
5.3.8 快速標注 132
5.3.9 連續(xù)標注 133
5.3.10 基線標注 134
5.3.11 圓心標記 135
5.4 創(chuàng)建引線 136
5.4.1 創(chuàng)建和修改多重引線樣式 136
5.4.2 多重引線標注 139
5.4.3 編輯多重引線 140
5.5 尺寸編輯 143
5.5.1 編輯尺寸標注 143
5.5.2 編輯標注文字 145
5.5.3 編輯標注間距 146
5.6 公差標注 147
5.6.1 標注尺寸公差 147
5.6.2 標注形位公差 148
5.7 操作實例 149
5.7.1 繪制樓梯 150
5.7.2 繪制活塞 153
5.8 課后練習 160
5.8.1 標注后活塞 160
5.8.2 標注支架 161
第6章 使用文字和表格 164
6.1 創(chuàng)建和修改文字樣式 164
6.2 輸入與編輯文字 166
6.2.1 創(chuàng)建單行文字 166
6.2.2 創(chuàng)建多行文字 167
6.2.3 使用文字控制符 168
6.3 編輯文本 169
6.3.1 編輯文本內(nèi)容 169
6.3.2 查找和替換文字 171
6.3.3 修改文本特性 171
6.4 繪制表格 172
6.4.1 創(chuàng)建表格樣式 172
6.4.2 創(chuàng)建表格 174
6.4.3 編輯表格 175
6.4.4 輸入和編輯表格內(nèi)容 178
6.5 操作實例 178
6.5.1 制作建筑施工說明 178
6.5.2 制作鏈輪參數(shù)表格 181
6.6 課后練習 184
第7章 塊與樣板圖形的使用 186
7.1 塊的使用 186
7.1.1 創(chuàng)建自定義塊 186
7.1.2 插入自定義塊 188
7.1.3 編輯自定義塊 189
7.2 塊屬性的使用 190
7.2.1 創(chuàng)建塊屬性 191
7.2.2 編輯塊屬性 193
7.3 使用樣板繪制圖形 194
7.4 操作實例 197
7.4.1 創(chuàng)建基準符號塊 197
7.4.2 繪制飲水機詳圖 199
7.5 課后練習 205
7.5.1 創(chuàng)建樣板文件 205
7.5.2 創(chuàng)建1.5米雙人床外部塊 205
第8章 繪制圖案填充 207
8.1 創(chuàng)建圖案填充 207
8.2 編輯圖案填充 211
8.2.1 修改填充圖案 211
8.2.2 控制圖案填充的可見性 212
8.2.3 分解圖案 212
8.3 創(chuàng)建漸變色 213
8.4 操作實例 214
8.5 課后練習 215
第9章 圖層管理 217
9.1 圖層概述 217
9.1.1 圖層的基本概念 217
9.1.2 圖層的特點 217
9.2 創(chuàng)建新圖層 218
9.2.1 設置圖層顏色 219
9.2.2 設置圖層線型 220
9.2.3 設置圖層線寬 222
9.3 管理圖層 223
9.3.1 切換當前層 223
9.3.2 重命名圖層 223
9.3.3 刪除圖層 224
9.3.4 改變圖形對象所在圖層 224
9.3.5 打開/關閉圖層 225
9.3.6 凍結/解凍圖層 225
9.3.7 鎖定/解鎖圖層 226
9.4 操作實例 226
9.5 課后練習 232
第10章 參數(shù)化設計 234
10.1 基本繪圖方法概述 234
10.2 幾何約束 235
10.2.1 添加幾何約束 236
10.2.2 幾何約束實例 237
10.2.3 編輯幾何約束 240
10.2.4 修改已添加幾何約束的對象 242
10.3 尺寸約束 242
10.3.1 添加尺寸約束 242
10.3.2 尺寸約束實例 244
10.3.3 編輯尺寸約束 247
10.3.4 用戶變量及方程式 249
10.4 參數(shù)化繪圖的一般步驟 251
10.4.1 參數(shù)化功能繪圖步驟 251
10.4.2 參數(shù)化繪圖實例 251
10.5 操作實例 258
10.6 課后練習 260
第11章 圖紙的打印輸出 262
11.1 模型空間和圖紙空間 262
11.1.1 模型空間 262
11.1.2 圖紙空間 262
11.2 打印設置 263
11.2.1 進入打印設置 263
11.2.2 打印機設置 265
11.2.3 頁面設置 267
11.2.4 打印區(qū)域設置 269
11.2.5 打印圖紙樣式 274
11.2.6 打印圖紙 274
11.3 適配器零件的打印 276
11.4 課后練習 279
第12章 三維建模基礎 281
12.1 三維視圖 281
12.1.1 指定視圖方向 282
12.1.2 多視圖設置 282
12.1.3 動態(tài)觀察模型 283
12.2 認識三維坐標系 284
12.2.1 世界坐標系 284
12.2.2 用戶坐標系 284
12.3 視覺樣式 286
12.4 繪制三維實體模型 287
12.4.1 繪制多段體 287
12.4.2 繪制長方體 289
12.4.3 繪制楔體 290
12.4.4 繪制圓錐體 291
12.4.5 繪制球體 292
12.4.6 繪制圓柱體 293
12.4.7 繪制圓環(huán)體 294
12.4.8 繪制棱錐體 295
12.5 由二維對象創(chuàng)建三維實體 296
12.5.1 拉伸實體 296
12.5.2 旋轉(zhuǎn)實體 297
12.5.3 掃掠實體 298
12.5.4 放樣實體 300
12.6 操作實例 302
12.6.1 綜合練習 302
12.6.2 沙發(fā)扶手 305
12.7 課后練習 306
第13章 編輯三維實體 308
13.1 布爾運算 308
13.1.1 并集實體 308
13.1.2 差集實體 309
13.1.3 交集實體 310
13.2 剖切實體 310
13.3 加厚實體 312
13.4 抽殼實體 312
13.5 倒角和倒圓角 314
13.5.1 倒角 314
13.5.2 倒圓角 315
13.6 修改三維實體 316
13.6.1 三維鏡像 316
13.6.2 三維陣列 317
13.6.3 三維移動 319
13.6.4 三維旋轉(zhuǎn) 320
13.6.5 三維對齊 321
13.7 編輯三維邊 323
13.7.1 復制邊 323
13.7.2 著色邊 324
13.8 編輯三維實體表面 325
13.8.1 拉伸實體表面 325
13.8.2 傾斜實體表面 326
13.8.3 復制實體表面 327
13.8.4 偏移實體表面 328
13.8.5 刪除實體表面 328
13.8.6 旋轉(zhuǎn)實體表面 329
13.8.7 著色實體表面 330
13.8.8 移動實體表面 331
13.9 操作實例 332
13.9.1 繪制擋板 332
13.9.2 繪制沙發(fā) 338
13.10 課后練習 342
第14章 機械零件圖的繪制 344
14.1 零件圖概述 344
14.1.1 零件圖的內(nèi)容 344
14.1.2 零件的圖形及尺寸 345
14.2 零件的視圖選擇 346
14.3 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347
14.4 零件圖中的技術要求 348
14.5 機械加工件上的合理結構 349
14.6 零件上的常見結構 350
14.6.1 軸套類零件 351
14.6.2 盤蓋類零件 351
14.6.3 叉架類零件 352
14.6.4 箱體類零件 352
14.7 操作實例 353
14.7.1 操作準備 354
14.7.2 繪制左視圖 355
14.7.3 繪制主視圖 357
14.7.4 對主視圖進行填充 361
14.7.5 對圖形進行標注 362
14.7.6 寫技術要求 362
14.8 課后練習 363
第15章 機械裝配圖的繪制 365
15.1 裝配圖的作用和內(nèi)容 365
15.2 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366
15.3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 368
15.4 裝配圖中的零件序號和明細表 369
15.4.1 裝配圖中的零件序號 369
15.4.2 裝配圖中的明細表 370
15.5 裝配圖繪制過程 370
15.6 操作實例 371
15.6.1 操作準備 371
15.6.2 插入零件 372
15.6.3 標注圖形信息 379
15.7 課后練習 381
第15章機械裝配圖的繪制
裝配圖用來表達部件或機器的工作原理,零件之間的裝配關系和相互位置,以及裝配、檢驗、安裝所需要的尺寸數(shù)據(jù)和技術文件。
在設計過程中,一般都先畫出裝配圖,再由裝配圖所提供的結構形式和尺寸拆畫零件圖;也可以根據(jù)已完成的零件圖來拼畫裝配圖。
裝配圖的繪制涉及前面已經(jīng)講過的各種零件圖的繪制方法,本章主要講述如何將已有的零件圖定制成圖塊,如何將這些圖塊拼裝成裝配圖,如何清除多余的圖線,以及零件序號、明細表的填寫等內(nèi)容。
l裝配圖的作用和內(nèi)容
l部件的表達方法
l裝配圖的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
l裝配圖中的零件編號和明細表
l裝配圖的一般繪制過程
15.1裝配圖的作用和內(nèi)容
裝配圖是設計和安裝的重要技術文件。
1.裝配圖的作用
l設計時:先畫裝配圖,然后再以裝配圖為依據(jù)繪制設計零件。
l生產(chǎn)時:需以裝配圖為依據(jù),按裝配關系和技術要求進行零件生產(chǎn)。
l安裝時:需以裝配圖為依據(jù),按裝配關系和技術要求將零件裝配成機器或部件,然后進行檢驗和調(diào)試。
2.裝配圖的內(nèi)容
一張裝配圖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
l一組圖形:選用一組視圖,并采用各種表達方法,正確、完整、清晰地表達機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征、各組成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裝配關系和主要零件的結構形狀等。
l尺寸:注出機器或部件的性能規(guī)格尺寸、配合尺寸、安裝尺寸、總體尺寸和其他重要尺寸。
l技術要求:用文字或符號注寫出機器或部件在裝配、安裝、檢驗和調(diào)試時應達到的指標及其使用規(guī)范。
l零件序號和明細表:為了便于組織生產(chǎn)和管理,在裝配圖上應對每種零件按一定的順序編排序號,并在明細欄中一次列出,填寫它們的名稱、材料、數(shù)量等。
l標題欄:在標題欄內(nèi)填寫機器或部件的名稱、圖號、比例及設計、制圖、校核人員的簽名。
15.2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裝配圖以表達機器、部件或組件的工作原理和裝配關系為中心,采用適當?shù)谋磉_方法把機器、部件或組件的內(nèi)部和外部的結構形狀、零件的主要結構形狀都表達清楚。
1.裝配圖視圖的表達要求
l表示出部件的工作原理,包括傳動路線、油液或氣體通路的工作情況等。
l反映部件中各個零件之間的裝配關系和連接關系。
l表示出部件整體以及各個零件的主要結構形狀。
2.裝配圖中的規(guī)定畫法
(1)接觸面畫法
相鄰兩零件接觸面和配合面規(guī)定只畫一條線,不接觸面畫兩條線,如圖15-1所示。
(2)剖面符號的畫法
為了區(qū)別不同零件,相接觸的兩金屬零件的剖面線傾斜方向應相反或剖面線間隔不同。同一零件的剖面線傾斜方向和間距在同一張圖紙的各個剖面、剖視圖中都必須一致。在剖視圖、剖面圖中,當厚度小于等于2mm時,允許用涂黑代替剖面線,如圖15-2所示。
圖15-1接觸面和非接觸面的畫法圖15-2涂黑代替剖面線
(3)簡化畫法
對于緊固件和實心零件(如螺釘、螺栓、螺母、墊圈、鍵、銷、球及軸等),若剖切平面通過它們的軸線或?qū)ΨQ平面時,則這些零件均按不剖繪制,如圖15-3所示;需要時,可采用局部剖視。
螺栓連接、螺釘連接等若干相同的零件組或零件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允許只畫一處,其余用點畫線表示其中心位置即可,如圖15-3所示。
零件的工藝結構(如圓角、倒角、退刀槽、拔模斜度等)允許不畫,如圖15-3所示。
在剖視圖中,表示滾動軸承時,允許畫出對稱圖形的一半,另一半畫出其輪廓,并用十字線畫在對稱位置上,如圖15-3所示。
當剖切平面通過的某些部件為標準產(chǎn)品或該部件已由其他圖樣標示清楚時,可按不剖繪制,如圖15-3所示。
圖15-3剖切面表示
(4)特殊畫法
l夸大畫法:對于直徑或厚度小于2mm的較小零件或較小間隙,如薄片零件、細絲彈簧等,若按它們的實際尺寸在裝配圖中很難畫出或難以明顯表示時,可不按比例而采用夸大畫法。
l拆卸剖視:為了清楚表達部件的內(nèi)部結構,可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結合面剖切。零件的結合面不畫剖面線,但被剖到的其他零件一般都應畫剖面線,如圖15-4所示。
圖15-4齒輪泵的裝配圖
l單獨畫法:當某個零件的形狀為表達清楚而又對理解裝配關系有影響時,可將某一個或幾個零件抽出來,另外單獨畫出該零件的某一視圖、剖視圖或斷面圖。
l假想畫法:運動零件的極限位置;該部件與其他零部件的連接、安裝關系,但不屬該部件的部分,如圖15-5所示。
l展開畫法:表達機構的傳動路線和裝配關系,假想按傳動順序用若干個剖切平面沿其軸線剖開、展開。
圖15-5假想畫法
15.3裝配圖的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
1.尺寸標注
裝配圖不是制造零件的直接依據(jù)。因此,裝配圖中不需要注出零件的全部尺寸,而只需標注出一些必要的尺寸。
l性能(規(guī)格)尺寸:表示機器或部件性能(規(guī)格)的尺寸,在設計時已經(jīng)確定,也是設計、了解和選用該機器或部件的依據(jù)。
l裝配尺寸:包括保證有關零件間配合性質(zhì)的尺寸、保證零件間相對位置的尺寸、裝配時進行加工的尺寸和重要的相對位置尺寸。
l安裝尺寸:機器或部件安裝時所需的尺寸。
l外形尺寸:表示機器或部件外形輪廓的大小,即總長、總寬和總高。
l其他重要尺寸:如運動零件的極限尺寸、主體零件的重要尺寸等。
2.技術要求
裝配圖上的技術要求主要是針對該裝配體的工作性能、裝配及檢驗要求、調(diào)試要求及使用與維護要求所提出的。
15.4裝配圖中的零件序號和明細表
為了便于圖樣管理、生產(chǎn)準備、進行裝配和看懂裝配圖,必須對機器、部件或組件的各組成部分編注序號和代號,并填寫明細表。
15.4.1裝配圖中的零件序號
序號是裝配圖上對每個零件所編的順序號,通過序號把視圖和明細表聯(lián)系起來。編注序號應以清晰醒目為原則,依照順序、排列整齊、布置均勻,必須遵守以下規(guī)則。
1.一般規(guī)定
裝配圖中的所有零部件都必須編寫序號;同一標準件,在裝配圖上只標一個序號;裝配圖中的零部件序號應與明細表中的序號一致。
2.序號的編排
(1)編排方法。序號由點、指引線、橫線(或圓圈)和序號數(shù)字組成。指引線、橫線用細實線畫出。指引線相互不交錯,當指引線通過剖面線區(qū)域時應與剖面線斜交,避免與剖面線平行。序號數(shù)字比裝配圖的尺寸數(shù)字大一號或兩號,如圖15-6所示。
圖15-6序號編排
(2)零部件序號應沿水平或垂直方向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順次排列整齊,并盡可能均勻分布。
(3)標準件、緊固件的編排。同一組緊固件可采用公共指引線;標準部件(如油杯、滾動軸承等)可看成一個部件,只編寫一個序號。
(4)很薄的零件或涂黑剖面的標注。由于薄零件或涂黑的剖面內(nèi)不便畫圓點,因此可在指引線的末端畫出箭頭,如圖15-7所示。
圖15-7箭頭指引線
15.4.2裝配圖中的明細表
明細欄是機器或部件中全部零部件的詳細目錄,國家標準統(tǒng)一規(guī)定它的內(nèi)容和形式。填寫明細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l明細欄應畫在標題欄的上方,零件的序號自下而上填寫,若位置不夠則可將明細欄分段畫在標題欄的左方。
l對于標準件,在“名稱”欄內(nèi)應寫明名稱和規(guī)格,如“螺釘M6×16”;在“代號”欄內(nèi)應寫明國標代號。
l對于齒輪、非標準彈簧等具有重要參數(shù)的零件,應將它們的參數(shù)寫入“名稱”欄或“備注”欄內(nèi)。
l在“材料”欄內(nèi)填寫制造該零件作用材料的名稱或牌號。
l在“備注”欄內(nèi)填寫零件的熱處理和表面處理等要求或其他說明。
例如,分油器明細欄如圖5-8所示。
圖5-8分油器明細欄
15.5裝配圖繪制過程
由零件圖拼裝成裝配圖的一般繪制過程如下。
繪制出標準件和常用件,并定制成圖塊。
確定圖幅:根據(jù)部件的大小、視圖數(shù)量確定畫圖的比例、圖幅的大小,畫出圖框,留出標題欄和明細欄的位置。
布置視圖:畫出各視圖的主要基準線,并注意在各視圖之間留有適當間隔,以便標注尺寸和進行零件編號。
畫主要裝配線:從主視圖開始,按照裝配干線,利用已有的零件圖拼畫裝配圖,由里向外畫。
完成裝配圖:校核底稿,進行圖線加深,畫剖面線、標注尺寸;編注零件序號,填寫標題欄、明細表和技術要求。
15.6操作實例
本實例講述分油塊裝配圖的繪制過程,完成的效果如圖15-9所示。
圖15-9分油塊總成
15.6.1操作準備
操作步驟如下。
創(chuàng)建“分油塊總成.dwg”圖形文件。
插入“A3線框”外部塊。單擊”默認”選項卡→“塊”面板→(插入)按鈕,執(zhí)行INSERT命令后,AutoCAD彈出“插入”對話框,如圖15-10所示。
單擊按鈕,選擇“A3線框”外部塊。單擊按鈕,回到繪圖區(qū)。在需要的地方單擊,即可完成塊的創(chuàng)建,如圖15-11所示。畫出主要基準線,如圖15-12所示。
圖15-10“插入”對話框圖15-11“A3線框”外部塊
圖15-12創(chuàng)建中心線
15.6.2插入零件
操作步驟如下。
執(zhí)行INSERT命令,AutoCAD彈出“插入”對話框。單擊按鈕,選擇“分油塊”外部塊。單擊按鈕,回到繪圖區(qū)。在需要的地方單擊,即可完成塊的創(chuàng)建,如圖15-13所示。
用戶也可以在空白處單擊后,再將塊移動到需要將塊插入的位置。
執(zhí)行INSERT命令,AutoCAD彈出“插入”對話框。單擊按鈕,選擇“套筒”外部塊。單擊按鈕,回到繪圖區(qū)。在空白處單擊,再將“套筒”塊移動至需要的位置,如圖15-14所示,即可完成塊的創(chuàng)建,如圖15-15所示。
圖15-14插入“套筒”圖15-15完成塊的插入
在命令行輸入X,執(zhí)行“分解”命令,將“分油塊”和“套筒”進行分解。在命令行輸入TR,執(zhí)行“修剪”命令,將圖形進行修剪。以“套筒”的豎直線段為修剪邊界,如圖15-16所示。將多余的線條修剪掉,得到如圖15-17所示的圖形。
圖15-16修剪套筒圖15-17修剪后的套筒
執(zhí)行INSERT命令,AutoCAD彈出“插入”對話框。單擊按鈕,選擇“Y型橡膠圈10×22×6.3”外部塊。單擊按鈕,回到繪圖區(qū)。在空白處單擊,再將“Y型橡膠圈10×22×6.3”塊移動至需要的位置,如圖15-18所示,即可完成塊的創(chuàng)建,如圖15-19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