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規劃》是清華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生一年級規劃設計專題一的研究成果匯集。清華大學校級精品課規劃設計專題一:空間規劃圍繞國家城市和區域發展中的熱點、焦點、難點等戰略性議題,選擇典型城市和地區200km2左右的區域作為教學對象,通過課堂講授、實地調研、專題研究、空間規劃、專家評審等相結合的方式,在強化肩負國家重大戰略使命的意識、拓展國際視野、延展跨學科綜合素質、提升多元方法運用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對研究生進行空間規劃研究分析的專業訓練,促進專業拔尖人才的成長。本書選取20102014年部分成果,力求為讀者呈現空間規劃的創新思路,體現研究性、科學性、戰略性的特點,為規劃學生的專業培養提供素材和資料。
本書是一個記錄冊,以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為視角,對我國近十年來城市規劃、區域發展面臨的挑戰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進行了側面展示,讀者可以從中了解這一時期北京、上海、廣州、昆明等大城市地區經歷的城鄉統籌、新區拓展、存量用地改造、產業創新、文化保護等種種空間發展的陣痛和規劃理念的變化;本書是一個案例庫,結合研究課題和對象,設置了多個專欄,展現了國內外有關城市解決類似問題所采取的戰略、政策、措施,供讀者在實際工作中借鑒參考;本書還是一個工具箱,展示了研究生們在空間規劃訓練中探索的研究方法、愿景展望等,初步形成了空間規劃的基本工作路徑,便于讀者在規劃實踐中繼續深化發展。
本書適用于有規劃研究及其相關學科專業基礎和設計能力的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級學生,可提高其思辨能力、研究能力、空間設計能力,增強其對城市發展的全局性認識,培養其形成自我獨立思考的習慣。
本書可用作城市規劃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供城市規劃相關專業的從業人員及科研人員參考使用。
序言 01
新形勢,新使命:空間規劃設計專題的教學目標與研究生專業教學體系的銜接
.. 在我國城鄉發展的巨大轉型過程中,如何適應規劃變革和實際建設需要,培養學科拔尖人才,是城鄉規劃教學改革的一項艱巨挑戰。.. 改革開放后,研究生學位制度逐漸得到推廣。作為城鄉規劃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規劃設計課受到有關高校的廣泛關注。早期的規劃設計課,多與教師的科研和規劃設計任務密切結合。研究生們在教師的規劃設計項目中摸爬滾打,學習理論方法,認識規劃,積累實踐經驗。..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培養引進市場機制,實行收費教育,對以教師科研和橫向項目為平臺的規劃設計課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主要表現如下:教師項目來源不一,并不是所有教師項目都適合于研究生教學,有些科研或橫向項目與規劃設計課教學目標不一致;項目難度不一,不易控制教學進度、深度和培養質量。研究生培養實行收費,教學采用橫向項目,也易于造成研究生設計課為教師科研、橫向項目服務的印象,引發不滿。加之多年的規劃實踐,使得我國城鄉規劃設計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對學校的規劃設計訓練要求也越來越高,合適的教學選題成為難點。真題真做,受時間限制,無法完成最終成果。假題假做,難以獲得必要的甲方支持,也就不能對現場進行調研。..特別是2010年新設專業碩士學位。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相比,專業型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時間被大幅縮短,三年改為兩年。研究生第一學年的專業教學成為碩士研究培養的關鍵時間段。清華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經過多年的研究生教學改革實驗和反復研究討論,決定對設計課進行改革,實行studio制,稱為規劃設計專題,即大班上課,統一選題,集中教學。第一學年規劃設計課分為兩個專題,秋季為空間規劃設計專題,春季為整體城市設計專題。本作業集展現的是空間規劃設計專題的教學成果。..從近幾年的規劃設計專題課的教學實踐看來,空間規劃設計專題教學取得了研究生的普遍好評和顯著成就,完成了多個創新型規劃設計課選題,其中有地區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機場等大型基礎設施對區域發展的整體影響,以及存量用地調整對城市制定地區的開發建設管理的影響等。空間規劃設計專題的選題涉及北京、上海、廣州、昆明等國內多個重點地區和城市,通過與選題密切相關的實際調研和規劃制定等工作,研究生們既掌握了規劃設計的技術路徑和方法,增長了規劃設計必須掌握的戰略理念,鍛煉了規劃設計能力,也對國情和地方城市狀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作為本研究生研究成果的起始,下面對本教學過程相關的幾個教學問題和與研究生專業教學體系的聯系等進行簡單討論。..一、對空間規劃教學重點的認識..1.對空間規劃的認識..我國歷來比較注重物質性規劃。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政府掌握了更多的空間發展資源。多年來,作為國家發展總體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的區域發展戰略一直得到國家高度重視,在推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改革開放后的對外開放沿海重點發展戰略等。近年來的國家新區政策,高鐵建設等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等,也在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化和一系列分權改革措施的實施,多元化的市場主體逐步得到培育。同時,地方政府權力的崛起,成為地方發展戰略、政策和規劃的實際管理者。加之地方政府的政績觀和區域競爭意識盛行,使得區域發展的協調問題越來越突出,如區域差異和城鄉居民收入擴大,生態環境惡化等。..為應對區域不協調發展產生的負面效應,以趕上中國經濟不斷融入全球化的趨勢,從十一五規劃開始,國家發改委對多年沿用的五年計劃進行改革。在空間方面,引入了主體功能區等手段,彌補缺失的區域空間規劃政策,期望促進國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發展指標方面,五年計劃明確列出預期性指標和約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是指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去實現;約束性指標是加強政府監管的責任指標,主要對公共服務和公共利益方面進行具體約束。..近年來,政府職能部門的規劃不協調問題逐漸突出。其中,如住建部的城鄉規劃,國土部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發改委的主體功能區規劃空間銜接等,都涉及空間布局,相互之間不交圈,引起中央有關機構的重視,呼吁一張藍圖干到底。為此,有關部門聯合發改委、國土部、住建部等開展不同部門主導下的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其中,廈門、海南等地的多規合一實驗,試圖針對空間規劃編制的無序狀況,研究建立適合國情的國家空間規劃體系,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1997年《歐洲空間發展展望》(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ESDP)出臺,空間規劃(Spatial Planning)的做法,在歐洲國家得到廣泛的應用。歐盟空間規劃的目標是空間融合和政策協調,包括不同空間尺度、跨越部門和區域的政策整合,以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以及地區之間競爭力的平衡。..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空間發展秩序安排方面仍有顯著差距;無論是國家和區域開發或是城鎮群布局,都存在人和自然、生產和生活活動、城市與鄉村空間之間不盡協調的問題。通常認為,長期缺乏空間布局規劃是造成我國空間發展無序的重要原因。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嚴峻,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保護不好,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高,因此空間有序發展就更為重要和緊迫。..一般來說,空間規劃可以理解為對區域發展中人口、資源和經濟活動等的空間布局和秩序安排,以促進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提高整體競爭力。..近年來,區域空間發展戰略和空間規劃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對未來區域空間格局的正確判斷,對長遠目標和實施途徑的合理設計等社會需求,給空間規劃的科學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對空間規劃教學重點的認識..研究生規劃設計課以空間規劃為選題,可以在本科階段的城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等訓練基礎上,利用已經掌握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的相關知識,對研究地區和研究對象的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多方面問題,開展跨學科研究,提高對空間發展規律的綜合分析、歸納概括能力;針對空間秩序組織和布局安排,培養不同空間利用主體需求的利益平衡能力,以及立足提升區域發展整體水平的戰略制定能力。通過空間規劃訓練,還可以學習掌握為空間規劃科學決策提供判斷依據的經濟、社會發展分析技術,環境、生態保護分析技術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技術戰略決策知識。..空間規劃涉及城鄉開發建設管理必需的空間開發秩序、組織規律和知識。空間規劃除了研究空間秩序組織的現狀以及發展遠景,還包括空間規劃的體系和制度保障。作為教學需要,規劃設計課的空間規劃主要對區域發展的空間秩序和組織開展教學。空間規劃體系和保障僅僅作為空間規劃的外部條件引進教學。空間規劃的理論以多學科為基礎,包括經濟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城鄉社會學、城鄉規劃學、生態學、土木建筑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成果。對于有關空間規劃的理論,課程主要結合實際項目進行深化討論研習,有關基本知識儲備依靠相關課程進行銜接。..當今學科發展的前沿都立足于跨學科合作的重大發展理念更新、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范式、社會文化轉型的組織機制等。世界、國家和地方的重大社會轉型需求以及重大戰略和項目的應用實踐,推動了與空間規劃有關的學科發展和進步。空間規劃的教學,希望結合當今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和有關學科的發展,培養研究生掌握前沿學科發展進展的綜合和創新能力。..二、空間規劃的教學理念和內容..在申請清華大學精品課程時,空間規劃教學團隊提出空間規劃設計專題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具有以下優勢:..第一,擁有快速大規模城市化的試驗田(全國范圍)的優勢,任課教師參與國家的重要科研項目,具有強烈的國家戰略使命感和責任感。..第二,擁有研究方向明確分工的教學團隊(城市規劃與設計、區域規劃、城市地理、城市文化歷史、城市生態學、城市交通)。.. 第三,有長期積累的、力量雄厚的科學共同體(高校-政府-研究機構-企業)的教學資源。國際上與劍橋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等,在國內與有關高校(同濟大學、北京大學等)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等政府和管理部門長期開展教學和科研合作。..第四,有人居環境科學的理論指導(建筑、城市規劃、園林三位一體理論體系;包括生成整體論和還原論的哲學指導)。..結合這些優勢,教學團隊提出,空間規劃設計課的教學目標是探索培養城鄉規劃拔尖人才模式,尋找在規劃設計課訓練方面所需要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通過課程教學,培養研究生解決空間規劃問題的科學探索能力,開展跨學科研究的學科綜合潛質,參與空間規劃研究、制訂所需的國家和地方發展重大戰略的專業意識,以及對空間規劃戰略進行學術提升研究應具有的拓展先進學術理念的國際視野。..針對這些教學目標,每年的空間規劃設計專題都對課程選題進行了充分和仔細研究,爭取能夠緊貼國家和學科發展的前沿。..空間規劃設計專題的教學進程,采取兩階段法,前八周為現場調研和專題研究,后八周為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和空間布局規劃。其中,專題研究既要求完成空間規劃需要的基礎性前置研究,也要求對空間發展的某個專項領域,包括經濟、社會、人口、產業轉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支撐等發展條件、發展規律和前景趨勢進行分析,提出空間秩序組織面臨的專業問題和應采取的措施、建議。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和空間布局規劃,側重各個專項研究的綜合整理,對空間發展的秩序組織進行整體分析,區域比較,發現存在的關鍵問題,提出空間布局的總體思路,凝聚戰略愿景。..三、空間規劃設計專題與研究生專業教學體系的聯系..清華大學城鄉規劃專業教育采取4 2的本、碩貫通培養體系。受制于教學資源組織的限制,空間規劃設計專題的時間安排早于整體城市設計專題,作為碩士階段第一個規劃設計專題,前與四年級小城鎮總體規劃設計課和六校聯合畢設相銜接,后與碩士階段的第二個規劃設計專題整體城市設計相連通。..在教學上,前置的小城鎮總體規劃已經使學生積累了制訂總體規劃的基本知識和工作方法;六校聯合畢設的訓練,為學生提供了針對特定地區城市問題的綜合分析和一攬子城市設計解決方案的訓練環境。后接的整體城市設計,得益于空間規劃設計專題的戰略研究和空間布局訓練,任務地區與城市其他地區的空間聯系和跨學科跨部門協作的基本概念容易得到樹立,整體城市設計需要的區域問題分析和空間戰略把握得到先期訓練。..近幾年的空間規劃專題訓練,為專業碩士研究生進入規劃設計院,參與設計院有關項目的專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基礎。近年來的城市設計熱鬧非凡,調查發現,部分研究生畢業后進入規劃院工作,能夠很快應對諸如整體城市設計,城市設計策劃,城市戰略研究等開放性規劃工作。課程完成的有關的設計專題成果,得到相關部門的好評。 ..綜觀空間規劃設計專題的教學實驗和教學成果,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初步成果,整合城鄉規劃教學體系初見成效。(1)理順本、碩城市規劃設計課體系,初步形成了適合國情、具有清華特色的城市規劃與設計課教學框架和內容;(2)探索培養拔尖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方法,發展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國際視野(相關國際案例和理論前沿學習與分析)和地方問題(地方有關部門的深入合作,相關專家的邀請)相結合的空間規劃訓練方法,提升了學生的自主選題能力以及獨立調研和研究能力;(3)成功探索了人居科學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結合的綜合訓練路徑。通過有重點地選擇全國典型地區,積極參與到國家戰略研究的相關環節,以實際課題為基礎,學習、研究城市規劃與設計方法、技術路線;提升了研究生獨立解決城市規劃與設計問題的能力。清華大學研究生設計專題是目前國內唯一研究生研究學習空間規劃與整體設計的大型城鄉規劃課程。..結束本文時,想起吳良鏞先生在《城鄉規劃》(第2版)所寫的追憶中對城鄉規劃的發展歷程所做的總結,談到幾十年的城鄉規劃,他說:幾十年經歷反映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有一個正確的政治綱領,規劃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后;要有城鄉規劃的學術思想,但學術思想在不同時代要有相應發展;要有理想,但不是空想。空間規劃設計專題要教給學生的,根本說來,恐不會超過于此。吳唯佳2016年10月于清華園
吳維佳,博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城鄉規劃學系系主任,清華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空間規劃負責人,建筑與城市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城市規劃理事會常務理事。
目.錄
序言01(吳唯佳)III序言02(于濤方)IX序言03(武廷海)XIII序言04(趙.亮)XVII1.首都功能提升下的北京新城發展轉型之一:昌平11.1.概況21.2.現狀問題判斷41.3.發展資源61.4.空間規劃方案121.5.面向前景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272.首都功能提升下的北京新城發展轉型之二:房山412.1.地區概況422.2.現狀認識432.3.發展趨勢522.4.規劃方案552.5.結語723.東南亞橋頭堡與昆明機場新城的發展戰略:長水航空城793.1.基本概況與現狀803.2.新機場地區空間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研究833.3.空間規劃方案933.4.結語1084.進一步對外開放的上海沿海地區發展戰略選擇:上海浦東1174.1.沿海地區現狀認識1184.2.區域問題與機遇1244.3.空間規劃1404.4.結語1535.新型城鎮化下的再崛起,存量用地更新的廣州發展新路徑之一:.兩江地區1615.1.區域概況1625.2.區域研究與趨勢判斷1695.3.空間規劃1785.4.結語1896.新型城鎮化下的再崛起,存量用地更新的廣州發展新路徑之二:.白云地區1976.1.區域概況1986.2.基本判斷2016.3.空間組織2096.4.結語2307.京津冀協同的北京外圍地區發展戰略之一:河北雄霸安地區2357.1.霸州市、雄縣、文安縣概況2367.2.基本判斷2377.3.空間規劃2487.4.結語2698.京津冀協同的北京外圍地區發展戰略之二:天津薊縣地區2878.1.薊縣概況2888.2.坐擁山水,是經濟發展的掣肘,還是未來可持續的寶藏?2888.3.生態和文化導向下的空間規劃情景3058.4.結語323致謝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