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老師是學生信賴、家長信任、教師信服的班主任。
30年前創建“未來班”,今天身為校長兼副班主任,李鎮西以他的愛心、民主和尊重,讓他的所有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他與他的學生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及他的班級管理模式,演繹著教師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情懷,令人向往,撼人心魄,發人深省。
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30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集粹,全面體現了李鎮西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以及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實踐。
李鎮西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素質教育,他的出神入化的班級管理藝術,真誠智慧的學生青春期心理輔導,對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引導,和諧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處處體現出一個特級教師、著名教育專家的人文情懷和對教育的虔敬之心。閱讀本書,你會受到感染和激勵,并于潛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學特別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本書為教師培訓、進修、自身素質提高的教材首選。
? 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的力作,暢銷逾20萬冊,2014年最新改版修訂。
30年前創建“未來班”,今天身為校長兼副班主任,李鎮西以他的愛心、民主和尊重,讓他的所有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他與他的學生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以及他的班級管理模式,演繹著教師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情懷,令人向往,撼人心魄,發人深省。
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30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集萃,全面體現了李鎮西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以及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實踐。
李鎮西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素質教育,他的出神入化的班級管理藝術,真誠智慧的學生青春期心理輔導,對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引導,和諧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處處體現出一個特級教師、著名教育專家的人文情懷和對教育的虔敬之心。閱讀本書,你會受到感染和激勵,并于潛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學特別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第一輯 班主任的專業素養
第一節 做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你愿意做班主任嗎
孩子們是我永遠的青春禮物
甜蜜的“苦差事”
班主任工作給予我豐厚的饋贈
班主任成長,從寫教育隨筆開始
編撰班級史冊,展示班級風采
一、童心與青春的里程碑
二、怎樣編撰班級史冊
附:《恰同學少年》介紹
第二節 尋找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
為什么班主任喪失了幸福感
班主任的厭倦感是如何產生的
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處
解放班主任
做一個胸襟開闊、心靈自由的班主任
一、對待領導的評價要冷靜
二、對待同事的議論要寬容
三、對待家長的批評要平和
四、對待學生的意見要豁達
第三節 班主任應該有怎樣的素養
童心: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
愛心:對孩子的依戀之情
責任心:為共和國培養公民
專家:源于專業的人格魅力
思想家: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
心理學家:用心靈贏得心靈
第二輯 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第一節 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
給學生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
給學生一個做主人的機會
開一個“記者招待會”
第二節 班主任的“第一次”
第一次確立班委干部
第一次給學生安排座位
第一次主題班會
第一次家長會
第一次組織活動
第三節 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
用“法治”取代“人治”
一堂班級民主管理的班會課
為21世紀培養現代公民
把教師的權威融入集體的權威
課堂辯論:該不該要懲罰
面對“制度”的監督
第三輯 如何贏得學生的心靈
第一節 走進心靈的藝術
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
做一個善于傾聽的朋友
怎樣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
化批評為表揚
近在咫尺的師生通信
多一些“非功利談心”如何
把教師的教育意愿轉化為集體輿論
“化險為夷”的藝術
比機智更重要的是民主
第二節 如何指導學生上網
和學生一起上網 / 153
網上論壇:誰應該為祥林嫂之死負第一責任
QQ尋找:厭世的抑郁女孩回來了
第三節 如何面對學生的“早戀”
我處理“早戀”問題的幾個原則
我會為你的一生祝福
—— 一個青春情感案例
愛,你準備好了嗎
——我對學生的講座實錄
一、青春期的男生女生會有些什么心理
二、男女同學相處要親密有間
三、友情乎 愛情乎
四、怎樣的男生女生算是優秀的
叩問愛情
—— 一堂主題班會課
心與心的交流
—— 一封寫給學生的信
第四輯 培養優等生,轉化后進生
第一節 鍛造卓越人格
——“優秀學生”的培養
“優生”需要怎樣培養
凌飛:從頹唐走向優秀
第二節 教育呼喚民主、科學與個性
——轉化“后進學生”
轉化“后進學生”的指導思想
一、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
二、科學: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
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后進學生”
轉化張超威:三個月“較量”日記
第五輯 形成和諧的團隊教育
第一節 班主任的校內人際關系
如何與學校領導和諧相處
如何處理好與任課老師的關系
一、多溝通,統一教育思想
二、真誠欣賞,并把自己的欣賞變成學生的欣賞
第二節 班主任和家長的配合
沒有合格的家長,就沒有完整的優質教育
六個方面影響家長
一、通過閱讀啟迪家長
二、通過寫作改變家長
三、通過書信溝通家長
四、通過孩子促動家長
五、通過家長轉化家長
六、通過家訪感染家長
給全校學生家長的一組公開信
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孩子之間的競爭,其實是家長之間的競爭
——給武侯實驗中學全體學生家長的第二封信
為未來培養優秀的父母
——給武侯實驗中學全體學生家長的第三封信
兩代人心靈的對話
附:要愛你的媽媽!
——主題班會實錄
? “你愿意做班主任嗎?”
? 如果就此對所有老師做個調查,有多少老師能夠由衷地作出肯定的回答呢?
? 但是,我可以坦然說:我真的非常愿意做班主任!
? 2004年3月,應我的請求,成都市教育局決定將我從成都市教科所調往學校,出任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的副校長。一到學校,我對謝丹琦校長說:“請給我一個班,讓我做班主任。”半年后,我如愿接手了一個高一新班。日子一下回到了從前,我和學生一起早讀,然后是備課、上課、找學生談心、接待家長、批改學生作文、看學生隨筆……每天的生活平凡、瑣碎、忙碌而又充實。因為我每天都在實踐著,思考著,感動著,幸福著。
? 這事在我的朋友那里引起了反響,特別是在網絡上,許多老師紛紛發帖夸我“太高尚了”“境界就是不一樣”。我趕緊聲明:“我只是想做我感興趣的事,談不上高尚!”結果,有被人贊美為“李老師真謙虛!”去年,我又來到一所帶有鄉村學校性質的初中,出任校長,并且擔任三個班的副班主任,于是又引來了一片喝彩聲。直到最近,還有一位名叫楊智慧的湖南老師在網上發表題為《教師的境界》的文章,說我對教育具有“殉道”的精神——
? 他們對教育的癡情不在于建立一家之言,更不在于成名成家,只想把對教育的熱情播撒到更多的人,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快樂自由的教育土壤上健康生長;他們為教育做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選擇,不為名,更不為利,教育是他終身的情人,為了心中的教育理想,他們拋棄了應該擁有的舒適,拒絕了應該占據的地位,遠離了應該轟鳴的聲譽。在此,我不禁又想起了李鎮西,他從樂山一中拼殺到成都石室中學,從石室中學擠進成都教研室,又從成都教研室攻到蘇州大學博士學位,這符合“人往高處走”的追求規律,至少應該成就了專家境界的教師,按理說,他還可以不斷向高處攀登,至少可以在高等師范教育領域占有很重要的學術地位,但是,這時候,他卻開始“向低處走”了,從成都教研室到鹽道街外語學校,既當班主任又任課還管教學,自討苦吃而又心力交瘁著,接著從鹽道街來到了更艱苦的武侯實驗中學——一個城郊的初級中學。或許很多人讀不懂他的選擇,其實,他才是一個超凡脫俗的追夢者,“教育”就是他心中的“夢”,心中的“道”,他是一個敢為教育“殉道”的人,一個敢做教育“清道徒”的人,應該是殉道境界的典型教師。
? 我看了之后,在后面跟帖道――
? 真誠謝謝楊老師對我的鼓勵!
? 但我決不接受所謂“殉道境界”,因為我所做的一切和什么什么道德無關,和什么什么“境界”無關,和什么什么精神無關!
? 只和興趣有關。
? 居里夫人幾天幾夜廢寢忘食地提煉鐳,人們贊美她富有犧牲精神,有頑強的毅力,但卻不知道如此廢寢忘食,恰恰是居里夫人最幸福的時候。不讓她享受這種幸福,才需要堅強的毅力呢!
? 以上說法,絕對發自內心,和“謙虛”一點關系都沒有。
? 的確如此,我是發自內心地愿意做班主任,因為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賦予我無與倫比的快樂。
? 今年五月四日,20年前畢業的學生邀請我聚會。闊別多年,我又和學生們聚在了一起。這些學生離開我的時候是十五六歲,現在已經三十五六歲了。如果是在大街上猛一見到,我可能會認不出的,但和他們聊幾句,我就覺得他們一點兒都沒變。特別是當他們聚精會神聽我說話的時候,那神態,那眼光,一下便暴露了他們當年擁有并一直保存到現在的純真,而我一下便回到了二十年前的課堂上。
? 我和他們拉家常的時候,自然會問“孩子多大了”“愛人是做什么的”之類的問題,但我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覺得特別別扭,因為他們在我眼中老擺脫不了初中生的樣子,我怎么能夠對一個初中生問這些問題呢?但我搖搖頭,仔細想想,哦,人家都已經長大成人了!
? 多年不見,我們自然有說不完的話。學生們回憶我帶他們去野外玩兒,還有那一次畢業篝火晚會,還有上街搞勤工儉學,還有我每學期給他們讀的書(他們還記得有《青春萬歲》《愛的教育》以及劉心武和劉賓雁的報告文學),還有每天課堂上的一分鐘演講,還有……
? 邱梅影說:“李老師,我女兒讀小學,老師要求他們讀《愛的教育》,我一下想到了我讀書的時候,你給我們朗讀《愛的教育》。”
? 趙剛說:“李老師,也許《愛的教育》正是因為有了你,才有了現在這么多的讀者!”
? 我說:“也許吧!至少我是改革開放后,最早向學生推薦《愛的教育》的老師。而且最近漓江出版社出版《愛的教育》時,還請我寫序呢!我很自豪!”
? 彭可佳不停地向我“請教”各種家庭教育問題,她兒子已經六歲,特別調皮,是讓兒子今年就讀小學呢,還是讓他再推遲一年讀小學?她為此拿不準主意。我說:“就今年入學!推遲一年,你兒子也不見得就不調皮了。男孩子嘛,調皮是很正常的。”
? 她又問兒子是否適合讀寄宿制學校,我斬釘截鐵地說:“不行!父母對孩子的朝夕相處的影響,是任何教師都不能取代的!”
? 盧濤說:“李老師,我現在還記得你教我們的時候,一個暑假去旅行,你給我們每一個同學都寫信,每天給一個同學寫一封,我收到的信是說你在黃果樹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