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之詩》是余秋雨先生七十多年來的詩集。在一般的印象里,詩歌與青春聯系在一起,余秋雨卻說:真正的詩意是在老年,因為他一切追求都追求過了,一切目標都已經失去了,剩下的就是像詩歌一般過日子。他擁有長天白云,擁有沒有實際目的的美好晚年,能夠安靜地過日子,這就是詩啊。全書分為四部分:部分身邊滋味,寫日常生活中的詩意;第二部分天邊思緒,寫哲理性的思考;第三部分流年回顧,以詩體追憶人生過往;第四部分是古體詩詞,多以人生際遇、感悟為主題。作者將這些藏在心底的句子次公開面世,希望能有其他的心靈來感應。這本書也可以說余秋雨先生的精神自傳,讀者借此可以看到他心靈深處私密的情感和思緒。
★ 余秋雨七十多年來藏在心底的詩,首次公開面世。
余秋雨先生說真正的詩意是在晚年,在詩一般的日子中他隨性吟詠,于是有了這本詩集。
★ 細微之處的人生體悟。
書中詩篇多以人生的經驗、思索、感悟為主題,富有啟發性。
★ 余秋雨的內心獨白、精神自傳。
讀者借此可以看到余秋雨心靈深處私密的情感和思緒。
自序
六年前,在澳門科技大學,兩位女學生快樂地告訴我:院長,我們從網上熟讀了您的幾十首詩,能背誦七八首!
她們好像就要開始背誦,我連忙阻止,說:這都不是我的,我沒有發表過詩。沒有發表,可見是有,那也可能泄露啊。她們笑著說。不會泄露,我的詩藏在心底。我說。還是發表吧。既然出現了那么多冒名者,真身就更應該出來了。她們說得很認真。我覺得她們說得有道理,便露出了一個猶豫的表情。她們看出來了,就緊追了一句:估計要讓我們等多少時候?五六年吧。我隨口一應。
這番對話,她們一定已經忘記。但是,六年到了。
我說,我的詩藏在心底,這倒不是一種膩情的說法。
可能與詩畫般的山水童年有關,我歷來不管寫什么,都在追尋詩的境界,即便是歷史散文、學術著作也不例外。因此,看到白先勇先生把我的文章概括為詩化地思索天下,立即驚喜地引為知己。
由于我畢生都在寫泛化的詩,因此反倒把嚴格意義上的詩擠到角落上去了。這些詩,大多是每天早晨醒來看到窗外云天時的朦朧吟詠,如果后來還想得起幾句,那就算記住了。偶爾有閑,還能翻撿出來再改動一些詞句。整個過程,都沒有用上紙和筆。
這次為了踐諾澳門的六年之約,用上了紙和筆。一寫,才發現量太少,成不了一本書,還需要大量增補。因此,就搜尋心中存留的各種詩意片段,讓它們展延成詩作。前前后后花了幾個月,就變成了現在這個集子。
我不是純粹的專職詩人,平生深入的文化領域很大,自身經歷也頗為豐富,因此吟誦所得也紛披駁雜。大凡歷史、宗教、國內、國外、人生、藝術、茶水、廚藝,都有涉及。對此我暗暗自喜,因為我的詩化生態就是無邊世界。
詩翼無墻,任意翱翔,又隨處落腳。既然網上已經棲息著大量不知道從哪里飛來送給我的禽鳥,那么,我自己的禽鳥也就顧不得什么限制了。
但是,雖然自由,卻也有一點偏向,那就是我的不少詩句中浸潤著較多的古典風味,這與我早年寫作古體詩詞的幼功有關。為此,這本集子也收了一些自己寫的古體詩詞。
我平日寫古體詩詞的機會不少。那是因為,總有一些鍥而不舍的朋友邀我寫大幅書法用于石刻或懸壁,但寫什么內容呢?我不習慣用自己的書法抄寫別人的詩詞,因此就隨興吟詠了。收在這里的古體詩詞,我倒是稍稍挑選了一下,留下了當代青年可能比較讀得下去的一些篇目。
我寫古體詩詞,喜歡用毛筆,因此在這個集子里也配上了幾份書法,以便讓青年讀者領略一下中國古代詩墨互映的氣韻。這本詩集大致分為四個部分:部分寫身邊滋味,第二部分寫天邊思緒,第三部分是流年回顧,第四部分是古體詩詞。
紛擾時勢,有心讀詩已不容易。因此,在今天,寫詩的人更應該向讀詩的人致敬。這些藏在心底的句子,能有其他的心靈來感應,就像在茫茫荒路上見到了幾個愿意同行的人,太高興了。
庚子年秋
余秋雨,作家、學者。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內地年輕的高校校長,并出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自本世紀初年開始,他赴美國國會圖書館、聯合國總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處演講中國文化,反響巨大。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中國藝術研究院設立秋雨書院。現任上海圖書館理事長。
自序
部分 身邊滋味
我的家譜
此生匆匆
婉拒
享受寂寞
我家幾案
擬情詩
你的眉眼
懂她
你的過去
塑造對方
何人是我
我的科舉
小燈
百年之酒
妻子的馬
祖母含笑
歷險自勉歌
門房
遇見一人
那兩個人
三步
在廚
一塊抹布
年糕
外公的咳嗽
第二部分 天邊思緒
如如
何必再說
雪地酒人
秘色瓷
美的安排
移居
鄉下父親
歷時悠久
黃昏
遠峰
界外
第三部分 流年回顧
一歲二歲
三歲
四歲
五歲
六歲
七
八歲
九歲十一歲
十二歲
十三歲十六歲
十七歲
十八歲十九歲
二十歲二十五歲
二十五歲三十五歲
三十五歲四十五歲(上)
三十五歲四十五歲(下)
四十六歲
第四部分 古體詩詞
水龍吟·自況
浪淘沙·黑海銀桅
踏莎行·苦旅
七律·吾妻
七律·寫給母校
七絕·題家壁
七律·中國哲學
風入松·詩禪境
書法選
名家論余秋雨
余秋雨文化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