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當我發現電氣工程不是我的激情所在時, 我正在離家六千公里之外的蘇格蘭愛丁堡, 在那里的學生交流項目也才進行到一半。在蒙大拿州立大學, 前三年作為一名工科生, 我一直都很成功。我的成績不錯, 有過幾次實習機會, 也最終掌握了在電路板上焊接微型電阻的技藝。不過在蘇格蘭期間, 為了填補日程表, 我選修了社會學課程, 這門課里面的一些內容影響了我。我被課程材料所觸動, 并對社會理論深感著迷。社會學為我提供了工具, 讓我質疑所學習和設計的技術系統的結構性權力和文化權力, 質疑困擾我許久的工科行業中那種明顯缺乏種族和性別多樣性的問題。一種感覺與日俱增: 工科不適合我。除此之外, 我做過的一系列服務業兼職工作(比薩餅廚師、洗碗工、服裝店收銀員、好市多的“食物樣品小姐” ) 使我更加確信, 我不能從事那些無法讓我感到滿足的工作。
我記得在國外的最后一年, 我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準備將我的計劃告知父母。我讓他們坐穩了, 深呼吸, 然后告訴他們: 我要完成工科學位了, 但我想增加一門社會學專業; 而且, 我不打算從事工科生涯了。那次談話的其余部分我記不太清了, 但我確實記得對他們說: “我想要追尋自己的激情!睅讉月后, 當我申請社會學研究生時, 我在個人陳述中明確寫道: “我仔細考慮學位組合將采取何種形式, 但最終促使我決定攻讀博士學位的, 是我對社會學日益增長且無可爭議的熱情。”
可諷刺卻與我如影隨形。
我撰寫本書探討“追隨你的激情” 所導致的問題, 這不是因為我一直對追尋激情一事持懷疑態度。找一份令自己滿足的工作是如此重要, 我算是這一觀點的信徒, 甚至還算是個傳道者。我撰寫這本關于追尋激情的書, 是因為我一旦在研究中注意到了它的問題, 就不能視而不見。我開始注意到這種文化信念在許多地方的存在方式, 例如當我早上在巴士里看到一些朋友探討各自的工作時, 當咖啡店招募新咖啡師時, 當教授們在課余輔導時間與學生們交流時, 當學生們站在午餐排隊隊伍中彼此交談時。在我所從事的這項調查的促動下, 我的朋友和同事們也開始注意到, 這種信念無處不在。我撰寫這本關于激情的書, 因為它是一個重要因素, 關乎許多人如何思考“好的工作” 的標準, 值得我們投入批判性的關注。
這本書的寫作采取了一種不同常規的方法。在書中, 我發展出了“激情原則” 的理論概念——這是一種信念, 認為自我表達與自我滿足應當成為職業生涯決策制定的中心性指導原則——并用匯集了不同類型的數據來考查它。我將首先描述激情原則, 廣泛追蹤這一文化模式對大學求職者和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動者有何突出影響, 并解釋為什么這種模式如此有誘惑力, 即便相信它的人意識到了現代勞動市場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其次, 盡管激情原則看似對個人層面有所裨益, 但我將解釋它是如何在更大范圍內鞏固了社會經濟方面的不利因素, 并強化了職業不平等的。在本書的最后, 我將探討對于學者、高等教育從業人員和管理人、求職者來說, 關于什么是“好的工作” 和“好的人生” 這種問題背后更廣泛的
文化理解而言, 激情原則意味著什么。
在這本書中, 我主要關注的是上過大學和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動者, 因為激情原則在擁有大學學位的人身上有著最鮮明的體現, 并對他們產生著直接的影響。但我將表明, 這種情況并不專屬于他們。還存在許多其他的經驗性途徑, 我將在本書中加以探索: 激情原則在藍領工人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在K-12 教育或職業教育的敘事中又是如何? 在其他經濟、文化或全國性背景的敘事中又如何? 在那些激情原則也許會被放大或受到挑戰的社會領域, 以及關于激情原則在其身上表現更突出或更不突出的人群, 讀者將不可避免地產生自己的觀念。但這項對于激情原則的探索必須從某個地方起步, 而我選擇了從最顯著體現了這一原則的群體開始這項工作。我希望它將激發出更多的研究, 以探索激情原則在許多其他社會領域中的效果。
這本書沒有遵循大多數社會學作品的標準方法(如果有的話), 但它確實屬于社會學: 我使用了社會學工具, 因為我將嚴肅的文化信念與實踐, 視為合法且強有力的社會力量, 我
不把任何事物看作過于神圣而不能被學術所檢驗的東西。我拋棄了拘泥于特定經驗性方法或數據來源的學術規范。相反,我圍繞著激情原則的文化模式, 采取了最適于問題的數據來源和分析程式。本書中的章節是按專題編排的, 所以我在論證過程中, 會經常從采訪跳到調查數據, 再跳回到采訪。對于支撐每個論點的經驗性發現, 我會盡可能用不止一個數據源進行多重核驗。
我不得不撰寫本書是因為, 作為一個對微妙且不斷產生不平等的文化過程感興趣的社會學家, 我知道那些被廣泛吹捧為具有道德“善” 的東西, 常常也有其黑暗面。作為一個
離開了工科領域, 轉而投向社會學的激情求職者, 我在許多時候會質疑這么做的意義, 質疑“追隨我的激情” 為何在當時如此重要。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 當我告訴所有那些對我的學科感興趣的學生, 去追尋你們的激情, 以后再考慮“就業”問題時, 我也曾對一種本能般的沖動感到不安。作為一個謹慎的觀察者, 隨著過去二十年來勞動力市場的變化, 我愈發想知道, 從社會學和哲學的角度看, “我愛我的工作” 這句話究竟意味著什么。本書給出的更多是問題而非答案, 但我希望它能夠成為一片肥沃的土壤, 讓學者、教育工作者、求職者和勞動者們嚴肅思考“追隨你的激情” 這一文化理想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