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的研究離不開演繹和推理,因此概念明確就成為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現在有些議題貌似爭論得很激烈,但常常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各說各話。究其原因,就在于對一些核心概念界定不明,沒有建立起學術共識來!蹲悦襟w時代的公民新聞》要討論的是“自媒體時代的公民新聞”,因此首先就必須對什么是“公民新聞”作出明確的界定。在廣泛參考各家各說的基礎上,作者給出了自己對“公民新聞”概念的界定,雖不能說完美無缺,但畢竟言之有據。這就為進一步的討論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自媒體時代的公民新聞》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從公民新聞的本體和公民新聞的發展兩個方面來展開對公民新聞的研究。在本體研究方面,主要探討了公民新聞傳播的主體、內容和渠道;在發展研究方面,主要探討了公民新聞如何推進了大眾傳媒公共性的發展,以及公民新聞自身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可能性。源流、本末、內外、左右都照顧到了,各個研究視點相交,便構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研究框架。因之,將所要研究的核心問題“公民新聞”突顯了出來。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問題
第二節 研究現狀評析
一、總體情況
二、已有研究的理論視角
三、本文核心概念界定
四、相關研究內容評析
第三節 研究框架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與創新之處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公民新聞興起的緣由
第一節 公民新聞的理論基礎
一、表達自由
二、媒介近用權
三、話語權
四、杜威“公眾參與的媒介觀”
第二節 公民新聞的實踐溯源
一、公共新聞
二、群眾辦報
三、另類新聞
第三節 公民新聞的現實動力
一、IcT與技術賦權
二、媒介景觀
三、網民鏡像
四、公民傳播權利的政治保障
第二章 公民新聞傳播的主體
第一節 公民記者的公共精神
一、公民記者與專業記者的區別
二、公民記者彰顯公共精神
第二節 公民記者的多維視角探析
一、公民記者與報道內容關系之維度
二、公民記者身份之維度
三、發布公民新聞頻率之維度
第三節 公民記者的自我賦權
一、自我賦權產生自我效能感
二、弱者的武器:上訪不如上網
第三章 公民新聞傳播的內容
第一節 公民新聞報道內容的價值選擇
一、危機事件內容傳播確立了公民新聞的地位
二、 自媒體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推進了公民新聞內容的多元化
第二節 我國公民新聞的三種報道類型及其意義建構
一、利益訴求類公民新聞與抗爭政治
二、探詢真相類公民新聞與信息政治
三、社會動員類公民新聞與責任政治
第三節 公民新聞內容的圖像表達與象征政治
第六章 公民新聞的現實困境與對策探討
第一節 公民新聞的五重現實困境
一、公民新聞之公信力與虛假公民新聞
二、媒介話語權的“補償性轉移”與自媒體的精英化趨勢
三、人肉搜索與網絡暴民
四、網絡推手與信息操縱
五、群體智慧與群體極化
第二節 交往行動理論視域下公民記者虛擬空間的行為規則探析
一、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與公民新聞中的信息操縱
二、交往行動之語言有效性要求與公民記者的新聞報道內容
三、 四種社會行為與公民記者新聞報道的價值取向
第三節 媒介素養教育對公民記者新聞產制能力的提升
一、媒介素養教育的范式轉變——從“保護主義”到。信息產制”
二、公民記者媒介素養教育的主要內容
三、公民記者媒介素養教育的路徑選擇
結語
一、研究結論
二、討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