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序、序論、正文九章和結論。書中所說幾乎完全是增補前作《知識與文化》,亦可說就是《知識與文化》之續編,或稱之為姊妹編亦無不可。讀者茍沒看見我那個前作,則對于此書必多不了解。反之,我希望讀過那本書的人,務必再求其一讀本書。本書所討論的問題,是以哲學為代表的理論知識與有社會性的實際生活之關系究竟如何。即二者之交涉究竟何等樣式?詳言之,實際的社會與人生,其對于理論知識有何等的決定?反之,理論的玄想對于社會實況與人事行為究有何等的指導力與影響力?
《思想與社會》為張東蓀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4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現全新再版。全書旨在討論知識與文化的關系,也即思想與社會的關系問題,以補充其多元交互主義的知識論。作者對理論知識的性質進行了精辟的闡述,說明了社會文化對理論知識的限制作用和反作用,此外,作者還在書中縱向比較了中西思想和文化的差異,探討了中國文化的出路問題等。作者在本書中提出的社會理想如何樹立、民眾信念如何構建等問題同樣值得當代讀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