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議制度濫觴于中古英國,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長期孕育于中古代議思想之中。而代議思想的出現亦非一日之功,而是古典時期的文化與制度遺產傳承、發展、演變、融合的結果。伴隨著中古代議思想家們的理論探討,這一思想最終形成并被運用于中古英國的政治實踐,由此產生了代議制。本文對中古英國代議思想的萌生、發展進行梳理和分析,并結合代議思想家們的“代議觀念”對中古英國代議制度的早期實踐進行探討,不僅深化學界對代議制度的既有認識,更能從認識論的角度重新理解代議思想與其實踐的關系問題。 創新點: 1. 學術創新 第一,在學術思想方面。迄今為止,國內還未見關于英格蘭中古時期代議思想的專著出版,本成果在一定意義上填補了這一空白。并且,提及代議,多是從政治學、國際關系學和法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少有從歷史學的角度、通過闡釋西歐中古時期的歷史文本,對代議思想的源起進行梳理。國內史學界更多關注的是西方近現代代議制度,對中古時期代議思想的出現、生長、蛻變及發展關注較少。即使有,也僅是對中古時期某個思想家的政治思想進行總體論述,并沒有專門將其中的代議思想提煉出,并集中串聯起來進行分析比較。相較于歐洲大陸,英格蘭的代議制政府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層次上都有更加卓越的發展,所以,在此以中古時期的英格蘭作為研究對象。 第二,在學術觀點方面。首先,立足中國文化背景或以中國人的視角審視中古時期代議思想,提出一些西方學者難以或不能提出的問題或觀點。其次,代議思想是古典時期的文化與制度遺產傳承、發展、演變、融合的結果。古典時期的文化與制度遺產對中古時期代議思想的影響極大,而國內還尚未從這個角度對代議展開研究。對于中古習俗里蘊含的代議因子、中古稅制與議會產生的關系,國內亦缺乏研究,本成果具有開拓意義 2、應用價值 對英格蘭中古時期代議思想的溯源與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當代英國的政體國體、政治制度及其運行特點等,深入理解現代歐洲議會制度以及政治體制的內涵、運行及實踐,對分析和解答目前歐洲國家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亦有探索性的意義。從而更加堅定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信心。
徐葉彤,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獲碩士學位,在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得世界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英國中古史。現為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論文《西歐中世紀學者關于自由的思考》發表于《貴州社會科學》2019年第6期,獨立作者;論文《英格蘭七國時代王權的運行及其特征》發表于《學習與探索》2020年第3期,第一作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歐洲中古文明的憲政精神”,負責編寫其中第三章《文本與思想》,并獲優秀結項。